静态初始化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1. 静态代码块

一个类中可以使用不包含在任何方法体中的静态代码块(static block),

当类被载入时,静态代码块被执行,且只被执行一次,静态代码块经常用来进行类属性的初始化。

2. static块通常用于初始化static(类)属性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3. 非静态代码块

类似于的不带参数的构造器,每次都被执行。

4. 参考资料

static静态代码块与非静态代码块 + 构造函数

博客分类: Java基础

先执行块,后执行构造函数

块和声明变量的时候赋值,执行顺序是根据代码的顺序决定的

参考:

Java中程序执行顺序

(注意评论)

总结:静态代码块总是最先执行。

非静态代码块跟非静态方法一样,跟对象有关。只不过非静态代码块在构造函数之前执行。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构造函数执行完毕后(相当于父类对象初始化完成), 才开始执行子类的非静态代码块和构造函数。

================================================================================

相同点:都是在JVM加载类时且在构造方法执行之前执行,在类中都可以定义多个,

一般在代码块中对一些static变量进行赋值。

不同点:静态代码块在非静态代码块之前执行

(静态代码块—>非静态代码块—>构造方法)。

静态代码块只在第一次new执行一次,之后不再执行,而非静态代码块在每new一次就执行一次。非静态代码块可在普通方法中定义(不过作用不大);而静态代码块不行。

JVM加载类时会执行这些静态的代码块,如果static代码块有多个,JVM将按照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它们,每个代码块只会被执行一次。

Example1: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public class PuTong {

public PuTong(){

System.out.print(“默认构造方法!–>”);

}

//非静态代码块  
{  
    System.out.print("非静态代码块!-->");  
}  

//静态代码块  
static{  
    System.out.print("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普通方法中的代码块!");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Class {

/** 
 * 区别两次new静态与非静态代码块执行情况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uTong c1 = new PuTong();  
    c1.test();  

    PuTong c2 = new PuTong();  
    c2.test();  
}  

}

/*

运行输出结果是:

静态代码块!–>非静态代码块!–>默认构造方法!–>普通方法中的代码块!

非静态代码块!–>默认构造方法!–>普通方法中的代码块!

*/

Example2:

Java代码 收藏代码

package tags;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Father{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child-->static");  
}  

private int n = 20;  

{  
    System.out.println("Child Non-Static");  
    n = 30;  
}  

public int x = 200;  

public Child() {  
    this("The other constructor");  
    System.out.println("child constructor body: " + n);  
}  

public Child(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s);  
}  

public void age() {  
    System.out.println("age=" + n);  
}  

public void printX() {  
    System.out.println("x=" + 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hild().printX();  
}  

}

class Father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n+"+n);  
        //当n定义在下面时,会提示Cannot reference a field before it is defined,  
        //所以必须把n定义移到上面才可以输出  
    System.out.println("super-->static");  
}  

public static int n = 10;  
public int x = 100;  

public Father() {  
    System.out.println("super's x=" + x);  
    age();  
}  

{  
    System.out.println("Father Non-Static");  
}  

public void age(){  
    System.out.println("nothing");  
}  

}

实例参考:

http://yanxuxin.iteye.com/blog/578060

有两个要点:

1、父类、子类非静态代码块何时初始化?

2、父类调用重写方法时,到底执行的是哪个方法?

答案才考:

Java父类父类调用被子类重写的方法

结果:

super–>static

child–>static

Father Non-Static

super’s x=100

age=0

Child Non-Static

The other constructor

child constructor body: 30

x=200

父类静态代码块 -> 子类静态代码块

-> 父类非静态代码块 -> 父类构造函数

-> 子类非静态代码块 -> 子类构造函数

java中,在使用new操作符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对象的时候,开始分配空间并将成员变量初始化为默认的数值,注意这里并不是指将变量初始化为在变量定义处的初始值,而是给整形赋值0,给字符串赋值null 这一点于C++不同,(student.name = null , student.age = 0 )

然后在进入类的构造函数。

在构造函数里面,首先要检查是否有this或者super调用,this调用是完成本类本身的构造函数之间的调用,super调用是完成对父类的调用。二者只能出现一个,并且只能作为构造函数的第一句出现。在调用this和super的时候实现程序的跳转,转而执行被调用的this构造函数或者super构造函数。

在this和super执行完毕,程序转而执行在类定义的时候进行的变量初始化工作。

这个执行完毕,才是构造函数中剩下的代码的执行。



版权声明:本文为Ada_yangyang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