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页面编写中常遇到的bug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先啰嗦几句:说到bug,对程序员来说可谓是又恨又爱,有人说程序员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命名和改Bug上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一杯茶一根烟,一个bug改一天2333

”,有Bug其实再正常不过,其实bug也是好事儿,因为我们从改bug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的代码,也会从中吸取到经验。


今天就对html中常见的bug进行一个总结:


首先是

IE

低版本浏览器比较经典的bug:

1:图片边框问题:

bug : 当图片有超链接的时候 图片会产生蓝色的边框

hack : img{border:0;}

2: 图片间距:

bug:图片的下方有大约3px距离:

hack1 : 把图片标签和父元素都放在一行上没有回车键(不建议使用)

hack2: img{display:block;}(常用)

3: 双倍浮向:

bug: 如果一个元素添加float:left; 并且存在margin-left 会把margin双倍解析

hack : 给浮动的元素添加 display:inline; (查了资料后了解到现在几乎很少遇到)

4: 默认大小:

bug: ie低版本默认情况下 不会让高度小于大约16px

例如 : 设置高height:10px 保持在16px;

hack : font-size:0; || overflow:hidden;(前辈们试出来的方法···)


第二呢就是目前较为常见的bug:


1: 按钮大小不一致(原因是因为按钮的边框是在盒子内部的_特例):

a:在按钮的外层套一个父元素,把边框给父元素

b:其实页面中大部分按钮都是用a模拟。

如果不想让a产生超链接



2:表单元素对不齐

hack : 添加浮动(注意清浮)

3:透明度opacity

opacity:1;

filter:alpha(opacity=100) 针对于IE(使用filter过滤器,注意opacity=后面跟的是正常opacity值的100倍)


写在最后关于Bug的介绍



bug直译指昆虫、小虫子。让我想起了大一时java老师给我们讲述的历史故事,

bug真正在计算机行业载入史册还要到1947年9月9日。

这时第一批写程序的程序员们正在哈佛大学研发markII计算机,其中Grace Murray Hopper在查找一个问题时,在中继器触点旁发现了一个飞蛾,用日志本拍死了它,并标记了它是“第一个找到bug真实案例”,在这儿之后,在计算机科学中,Bug就从虫子变成了程序的缺陷,一只虫子就这样被载入了计算机史册由此bug一词便被用来代指计算机中的缺陷或故障了。相应地debug则被用来指代去除故障的调测行为。而hack(拍打)则成了解决bug的方案。

顺便提一下,今天准备整理JS的知识点,按照惯例我又去看了一遍JS的历史,再次翻到浏览器大战的时候。还是觉得Netscape真的是可惜,斗不过流氓微软,虽然商业竞争是常态,但是不得不说有点看不惯微软的作风,好在ALO(美国在线)在收购网景并解雇大部分Netscape开发人员之后还是做了件好事儿–把Netscape原始代码送给开源社群。为了向其致敬,chrome、safari等浏览器代码里都有Browser name: Netscape。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44222157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