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原理 结构图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简介: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全称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廉价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利用同位检查(Parity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冗余),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

分类:

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实现

RAID实现的方式:

RAID 0,RAID 1, RAID2, RAID 3,RAID 4,RAID 5,RAID 6,RAID 7,RAID 01,RAID 10,RAID50,RAID 53。

常见的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01,RAID 10。

原理剖析:

RAID 0:

RAID 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中文称之为条带化存储,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

原理:

是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

磁盘空间 = 磁盘总量 = 100%

需要的磁盘数 ≥ 2

读写性能= 优秀 = 磁盘个数(n)

I/O速度 = n

100%

块大小 = 每次写入的块大小 = 2的n次方 = 一般为2~512KB

优点:

1、 充分利用I/O总线性能使其带宽翻倍,读/写速度翻倍。

2、 充分利用磁盘空间,利用率为100%。

缺点:

1、 不提供数据冗余。

2、 无数据检验,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3、 存在单点故障。


应用场景:

1、 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如:日志存储,个人娱乐

2、 要求读写效率高,安全性能要求不高,如图像工作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AID 0 速度快 容易坏



适用于 测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AID 1 高可用 废硬盘



适用于常规服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AID 5 3块当两块 读快 写慢



适用于常规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AID 10 高可用 速度快 废硬盘



适用于数据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46270732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