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lc()函数
-
用于动态计算长度值,值灵活
-
css3新增功能
-
任何长度值都可以使用calc()函数进行计算;
-
calc()函数支持 “+”, “-“, “*”, “/” 运算;
-
calc()函数使用标准的数学运算优先级规则;
-
运算符前后都需要保留一个空格
-
语法: calc(表达式)
运算符前后都需要保留一个空格 width: calc(100% - 200px); 减号的前后添加空格 .box { width: calc(100% - (10px + 20px) * 2);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
浏览器支持 在IE9+、Firefox、chrome、safari可以正常呈现
-
利用calc()实现三栏自适应布局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box { height: 5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box p { float: left; } /* 左右两栏 */ .box p:nth-child(1), .box p:nth-child(3) { width: 200px; height: 480px; background-color: red; } /* 中间 */ .box p:nth-child(2) { height: 48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 calc运算 */ width: calc(100% - 400px);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box"> <p>左边</p> <p>中间</p> <p>右边</p> </div> </body> </html>
2、css3过渡动画——transition属性
-
语法
transition: transition-proterty transition-duration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transition-delay; transition: css样式 动画的执行时间 速度类型 动画的延迟时间; 多个css属性用逗号隔开 transition: transform 2s, background-color 2s; 注意:谁发生了属性的改变 就加在谁身上
-
属性
1、transition-proterty
-
css样式:参与过渡的css属性名称|all表示所有属性
2、transition-duration
-
动画执行时间:默认0s,s|ms(毫秒) 1s=1000ms
3、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
速度类型
1.linear 相同的速度从开始到结束,也就是匀速 2.ease 默认值 慢速度开始–速度变快–慢速度结束 3.ease-in 慢速度开始的过渡效果,也就是以低速度开始 4.ease-out 慢速度结束的过渡效果,也就是以低速结束 5.ease-in-out 以慢速度开始和结束的过渡效果
4、transition-delay
-
延迟时间:默认0s,单位s|ms
-
注意:必须设置transition-duration属性,否则执行时间为0,不会产生过渡效果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warp {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box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tomato; /* 参与过渡的css属性名称 */ transition-property: width, height, background-color; /* 动画执行时间 */ transition-duration: 2s; /* 速度类型 */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linear; /* 延迟时间 */ transition-delay: 2s; /* 复合写法 */ transition: width 2s 2s, height 2s 2s, background-color 2s 2s; /* transition: all 1s linear 2s; */ transition: 2s linear 2s; } .warp:hover .box {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blue;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warp"> <div class="box"></div> </div> </body> </html>
移动端项目
1、移动端浏览器及内核
移动端浏览器:百度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uc浏览器,360浏览器,qq浏览器,苹果浏览器,猎豹浏览器,搜狗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等
国内用户首选使用移动浏览器的占比中:uc浏览器,qq浏览器,360浏览器,为用户手机浏览器平台首先前三位
内核:
对于安卓手机而言,使用率最高的就是webkit内核,国内目前尚无自主研发的内核,都是基于开源内核webkit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内核
对于苹果手机而言:由于系统封闭,不允许除苹果系统自带的浏览器内核以外的浏览器内核进入,因此各家浏览器的开发均在Safari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终端分为三个:pc iPad 移动端
现状
手机端的屏幕尺寸各不相同
视口大小不同
我们开发的网页,在不同的手机上,若想展示效果一致,必然不是为每一种型号手机都开发一套页面,而是一套代码要尽可能的能适配所有(部分极少数用户的机型在产品经理不纠结的时候也是可以舍弃的)的机型
2、viewport
1、什么是视口?
-
视口简单来说就是浏览器显示页面内容的区域。
-
视口:浏览器显示内容的屏幕区域,相当于PC端浏览器可视区 (白板区域)
-
在PC端,正常的视口宽度就是整个浏览器的窗口可视区的宽度,会随着浏览器窗口大小的重置而缩放;
2、视觉视口
视觉视口是指用户当前看到区域,即设备宽度
视觉视口是用户正在看到的网页的区域,即屏幕宽度。
3、布局视口
移动端设备默认的viewport,css布局写的大小, 一般是980px(不写viewpoint代码演示)
移动设备的浏览器都默认设置 了一个viewport元标签,定义了一个虚拟的布局视口,布局视口使视口与移动端浏览器屏幕宽度完全独立开。CSS 布局将会根据它来进行计算,并被它约束。
大部分移动设备默认的 viewport 为 980px,不同设备上的浏览器的默认的宽度并不一样。
所以PC上的网页基本能在手机上呈现,只不过看上去很小,一般默认允许用户通过手动缩放、平移来查看网页。
布局视口的宽度/高度可以通过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Height来获取
如果要显式设置布局视口,可以使用 HTML 中的 meta 标签
<meta name="viewport">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把这行标签去掉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box {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box"></div> </body> </html>
4、理想视口
布局视口对用户不友好,基于理想视口设计的网站,不需要用户手动缩放,也不需要出现横向滚动条,网站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正常的呈现给用户。
为了网站的移动端能有更好的浏览器和阅读而设置 (苹果公司引入的理想视口的概念)
理想视口可以使用 HTML 中的 meta 标签显式设置布局视口等于设备宽度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user-scalable=no,maximum-scale=1.0, minimum-scale=1.0"> 创建一个虚拟窗口,窗口宽度为设备宽,初始缩放比为1倍,同时不允许用户手动缩放 content属性: - width 虚拟窗口的屏幕宽度 device-width 设备宽 - initial-scale 页面初始缩放比 - user-scalable 是否允许用户手动缩放 - user-scalable=no 不允许用户手动缩放 - user-scalable=yes 允许用户手动缩放,默认值 - maximum-scale 最大缩放比 - minimum-scale 最小缩放比 height : 设置viewport的高度(我们一般而言并不能用到 ) 常见的手机设置的大小 iphone4/5/SE 320 iphone6/7/8 375 iphone6plus、 iphone7plus、 iphone8plus 414
3、移动端布局方案
1、流式布局(宽度自适应)
流式布局是宽度使用百分比代替固定宽度px,高度大多使用px来固定,因此在大屏幕手机下显示的效果会变成页面元素的宽度被拉长,高度和原来保持一致
优点:
可以很好的来解决自适应的问题
缺点:
1、实际显示的效果不友好,屏幕越大,宽度被拉的很长,容易变形
2、大量使用百分比布局,会出现兼容性问题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box { width: 50%;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pink; } img { width: 50%; height: 100px;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box"></div> <img src="./images/Koala.jpg" alt=""> </body>
2、rem布局
-
rem是css3新增单位,它是相对于根元素的字号大小的单位
rem原理:
rem是指相对于根元素的字体大小的单位,即根据html元素的font-size来计算大小。
在布局过程中只要使用 rem 设置元素的尺寸,在改变 rem 的基准值 html 的字体大小的时候,页面上的元素将等比例缩放实现适配。
比如说 html 的 font-size 大小为 100px, 一个 div 的 width 为 1rem,则 div 的 width大小为100px
相对单位 : rem
html { font-size:100px; //1rem = 100px } .box { width:2rem;// 2*100 = 200px height:3rem;//3*100 = 300px font-size:1rem;//1*100 = 100px }
-
rem布局的实现:
1、设置页面的viewport
2.动态计算并设置不同尺寸html的font-size属性
3.按照PC端布局方式正常布局,将px单位改为rem单位(较小 的长度比如1px的边框就不需要转换成rem,直接设置px)
// 1. 获取当前屏幕的宽度 // 2. 获取当前屏幕下html元素的字体大小; // 3. 赋值 当前屏幕宽度字体基础值html = 当前屏幕宽度*预设字体基础值/psd设计稿的宽度; 320:当前屏幕宽度,设备宽度 deviceWidth 640:psd稿 desw 100:预设字体基础值1rem=100px ?: 当前屏幕宽度字体的基础值(html的font-size的值)currFontSize 320 ? —— = —— 640 100 ?=(320*100)/640 currFontSize=(deviceWidth*100)/desw // 封装一个函数,这个函数的名字叫auto function auto() { // 获取当前屏幕的宽度 var deviceWidth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打印当前屏幕的宽度 console.log(deviceWidth); //psd设计稿的宽度 假如设计稿就是750px var desw = 750; //手机屏幕 大于 设置稿 ,就按1:1的大小去做 // 如果不加这行代码,页面会无限大 if (deviceWidth > desw) { deviceWidth = desw; } // 获取当前屏幕宽度字体的基础值 var currFontSize = (deviceWidth * 100) / desw // 打印当前屏幕宽度html的font-size console.log(currFontSize); // 赋值 (给html设置font-size的值)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fontSize = currFontSize + 'px'; // 表示获取 html console.log(document.documentElement); } // 调用函数 auto(); //只要屏幕改变就调用auto函数 window.onresize = function () { auto(); }
-
优点:
1.适用于偏APP类型的移动端页面
2.有利于手机端各种机型的适配
3.减少代码的重复性
-
缺点:
1.必须通过js来动态控制根元素的大小
在 Visual Studio Code 装一个插件: px to rem 文件--首选项--设置--搜索 px to rem --16改成100 转换px--rem或rem--px 捷键:alt +z(选中要换算的代码)
3、vw布局
使用纯css实现动态改变font-size属性值,不需要引用js文件
-
vw viewport’s width 是css3规范中宽度视口单位,将视口宽度平均分成100份
-
vh viewport’s height 将视口高度平均分成100份
-
原理:确定基准值以常见的750像素宽度的设计稿为例,根据vw单位的原理100vw = 750px,即 1vw = 7.5px,根据设计稿中的px值,转换成对应的vw值进行布局,也可以直接写px
100vw = 750px 1vw = 7.5px;
100vw = 375px 1vw = 3.75px
1px =0.1333333333333333vw
-
优点:页面元素随着页面宽度变化
-
缺点:
-
兼容性没有rem好 ,得大量计算, 不是很精确
-
转换后的长度单位不够直观修改维护困难
-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box { width: 1vw; height: 1vw; background-color: green; } .box1 { /* width: 100px; */ width: 13.33vw; /* 100*0.1333=5.332 */ height: 13.33vw; /* height: 100px; */ background-color: pink; } </style> </head> <body>a <div class="box"></div> <div class="box1"></div> <!-- /* 在移动端调试,点击responsive,调到750px */ --> </body> </html>
在 Visual Studio Code 装一个插件: px to vw
转换px–vw或vw–px 捷键:alt +z(选中要换算的代码)
注意:会给px-rem有冲突
4、vw + rem布局
确定基准值以常见的750px设计稿为例(宽度),根据vw单位和rem单位原理实现
在750px设计搞下,如果使用vw单位换算,可以理解成100vw = 750px,1px = 0.13333333vw;如果使用rem单位换算,预设1rem = 100px; 则100px = 13.333333vw html{ font-size: 13.333333vw; }
弊端 : 不是很精确
750px 100vw 1vw = 7.5px; 375px 100vw 1vw = 3.75px 以设计稿为准: 假设还是750px设计稿 750px=100vw 1px=0.1333vw; 预设字体基础值 100px 1rem = 100px = 13.33vw; html { font-size:13.33vw; } .box1 { width: 0.4rem; height: 0.8rem; background: pink; } /*width:40px; height: 80px; */
4、移动端项目的rem.js
function auto() { // 获取当前屏幕的宽度 var deviceWidth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psd设计稿的宽度 假如设计稿就是375px var desw = 375; // 获取当前屏幕宽度字体的基础值 var currFontSize = (deviceWidth * 100) / desw // 当手机屏幕大于750px,当前的html的font-size按照200px计算 if (deviceWidth > 750)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fontSize = '200px' } else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tyle.fontSize = currFontSize + 'px'; } } // 调用函数 auto(); //只要屏幕改变就调用auto函数 window.onresize = function () { au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