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相关总结(主要关于CPOL/CPHA)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在调试NRF24L01时发现SPI读写他的寄存器失败,查找原因发现是SPI配置错误,现总结记录一下:




1.如上图,配置STM32时,需要配置的SPI相关参数


  • SPI_Direction:SPI通讯方向,可配置双线全双工、双线只接收、单线只接收、单线只发送模式;
  • SPI_Mode:SPI的工作模式,即工作在主机模式或从机模式。若工作在从机模式,则SCK信号由外部提供;
  • SPI_DataSize:通讯的数据帧大小,可选8位或16位;
  • SPI_CPOL:时钟极性,配置空闲状态时的SCK电平;
  • SPI_CPHA:时钟相位,配置数据采样时刻,可配置在每个时钟周期的第1个或第2个边沿进行采样;
  • SPI_NSS:配置NSS引脚的使用模式,可配置为硬件模式或软件模式。软件模式即是普通的GPIO口,人工拉高或置低其电平;
  • SPI_BaudRatePrescaler:波特率分频因子,分频后的时钟即为SPI的SCK信号线的时钟频率;
  • SPI_FirstBit:串行通讯中总会牵扯到MSB(高位)先行还是LSB(低位)先行的问题,可以用这个结构体成员进行配置;
  • SPI_CRCPolynomial:CRC校验,若使用CRC,则可计算CRC的值。




2.具体总结一下SPI_CPOL和SPI_CPHA



两个通过SPI通信的设备,需要提前协商好时钟,协商好什么时候采样。比如从设备最大支持10MHz的时钟,那么主设备SCLK频率就不能大于10MHz;然后什么时候采样呢?一般是在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时进行采样,那CPOL和CPHA就是协商具体是在上升沿还是下降沿的。


1)CPOL:Clock Polarity(时钟极性)


介绍时钟极性前,先说明什么是SCLK时钟的空闲时刻(IDLE),就是当SCLK在发送8个bit数据之前和之后的状态,与此对应的,SCLK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就是正常工作的时候,有效(active)的时刻了。

现在解释时钟极性:Clock Polarity = IDLE state of SCK,也就是说,


SPI的CPOL表示当SCLK空闲时,其电平是高电平1还是低电平0


:当SCLK空闲时是低电平,那么CPOL=0 (高电平有效,active-high);当SCLK空闲时是高电平,那么CPOL=1(低电平有效,active-low);


2)CPHA:Clock Phase(时钟相位)




相位,对应着数据采样是在第几个边沿(edge)


,是第一个边沿还是第二个边沿,0对应着第一个边沿,1对应着第二个边沿。

CPHA=0,表示第一个边沿采样

对于CPOL=0,idle时为低电平,第一个边沿就是从低变到高,是上升沿,所以是上升沿采样。

对于CPOL=1,idle时为高电平,第一个边沿就是从高变到低,是下降沿,所以是下降沿采样。

CPHA=1,表示第二个边沿采样

对于CPOL=0,idle时为低电平,第二个边沿就是从高变到低,是下降沿,所以是下降沿采样。

对于CPOL=1,idle时为高电平,第二个边沿就是从低变到高,是上升沿,所以是上升沿采样。




注:采样 = sample = read = latch = capture strobe




举例1:

nrf24l01的SPI时序图如下,看图可知SCK空闲时为低电平,所以


CPOL=0


,在第一个边沿时采样比较合适所以


CPHA=0


举例2:

W5500的SPI时序图如下,看图可知SCK空闲时有两种情况,SCK空闲为低电平时,


CPOL=0


,第一个边沿采样,


CPHA=0


;SCK空闲为高电平时,


CPOL=1


,第二个边沿采样,


CPHA=1


;



版权声明:本文为ruiyelp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