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Message以及消息循环说明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GetMessage以及消息循环说明

在创建窗口、显示窗口、更新窗口后,我们需要编写一个消息循环,不断地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并进行响应。要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我们需要调用GetMessage()函数,该函数的原型声明如下:在创建窗口、显示窗口、更新窗口后,我们需要编写一个消息循环,不断地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并进行响应。要从消息队列中取出消息,我们需要调用GetMessage()函数,该函数的原型声明如下:

BOOL GetMessage(

          LPMSG lpMsg,              // address of structure with message

          HWND hWnd,                 // handle of window

          UINT wMsgFilterMin,       // first message

          UINT wMsgFilterMax        // last message

);

参数lpMsg指向一个消息(MSG)结构体,GetMessage从线程的消息队列中取出的消息信息将保存在该结构体对象中。

参数hWnd指定接收属于哪一个窗口的消息。通常我们将其设置为NULL,用于接收属于调用线程的所有窗口的窗口消息。

参数wMsgFilterMin指定要获取的消息的最小值,通常设置为0。

参数wMsgFilterMax指定要获取的消息的最大值。如果wMsgFilterMin和wMsgFilter Max都设置为0,则接收所有消息。

GetMessage函数接收到除WM_QUIT外的消息均返回非零值。对于WM_QUIT消息,该函数返回零。如果出现了错误,该函数返回-1,例如,当参数hWnd是无效的窗口句柄或lpMsg是无效的指针时。

通常消息循环代码如下:

MSG msg;

while(GetMessage(&msg,NULL,0,0))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GetMessage函数只有在接收到WM_QUIT消息时,才返回0。此时while语句判断的条件为假,循环退出,程序才有可能结束运行。在没有接收到WM_QUIT消息时,Windows应用程序就通过这个while循环来保证程序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TranslateMessage函数用于将虚拟键消息转换为字符消息。字符消息被投递到调用线程的消息队列中,当下一次调用GetMessage函数时被取出。当我们敲击键盘上的某个字符键时,系统将产生WM_KEYDOWN和WM_KEYUP消息。这两个消息的附加参数(wParam和lParam)包含的是虚拟键代码和扫描码等信息,而我们在程序中往往需要得到某个字符的ASCII码,TranslateMessage这个函数就可以将WM_KEYDOWN和WM_ KEYUP消息的组合转换为一条WM_CHAR消息(该消息的wParam附加参数包含了字符的ASCII码),并将转换后的新消息投递到调用线程的消息队列中。注意,TranslateMessage函数并不会修改原有的消息,它只是产生新的消息并投递到消息队列中。

DispatchMessage函数分派一个消息到窗口过程,由窗口过程函数对消息进行处理。DispachMessage实际上是将消息回传给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调用窗口过程函数对消息进行处理(响应)。

(1)操作系统接收到应用程序的窗口消息,将消息投递到该应用程序的消息队列中。

(2)应用程序在消息循环中调用GetMessage函数从消息队列中取出一条一条的消息。取出消息后,应用程序可以对消息进行一些预处理,例如,放弃对某些消息的响应,或者调用TranslateMessage产生新的消息。

(3)应用程序调用DispatchMessage,将消息回传给操作系统。消息是由MSG结构体对象来表示的,其中就包含了接收消息的窗口的句柄。因此,DispatchMessage函数总能进行正确的传递。

(4)系统利用WNDCLASS结构体的lpfnWndProc成员保存的窗口过程函数的指针调用窗口过程,对消息进行处理(即“系统给应用程序发送了消息”)。

以上就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消息处理过程。




提示:

(1)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还可以调用PeekMessage函数,该函数的原型声明如下所示:


BOOL PeekMessage(


LPMSG



lpMsg



,


// message information


HWND



hWnd



,


// handle to window


UINT



wMsgFilterMin



,


// first message


UINT



wMsgFilterMax



,


// last message


UINT



wRemoveMsg



// removal options


);

前4个参数和GetMessage函数的4个参数的作用相同。最后1个参数指定消息获取的方式,如果设为PM_NOREMOVE,那么消息将不会从消息队列中被移除;如果设为PM_REMOVE,那么消息将从消息队列中被移除(与GetMessage函数的行为一致)。关于PeekMessage函数的更多信息,请参见MSDN。

(2)发送消息可以使用SendMessage和PostMessage函数。SendMessage将消息直接发送给窗口,并调用该窗口的窗口过程进行处理。在窗口过程对消息处理完毕后,该函数才返回(SendMessage发送的消息为不进队消息)。PostMessage函数将消息放入与创建窗口的线程相关联的消息队列后立即返回。除了这两个函数外,还有一个PostThreadMessage函数,用于向线程发送消息,对于线程消息,MSG结构体中的hwnd成员为NULL。



消息循环错误分析

while(GetMessage(&msg,

hwnd

,0,0))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注意代码中以粗体显示的部分。这段代码基于这样一个想法:第1章的程序只有一个窗口,而我们前面说了GetMessage函数的hWnd参数是用于指定接收属于哪一个窗口的消息,于是不少人就在消息循环中为GetMessage函数的hWnd参数指定了CreateWindow函数返回的窗口句柄。

读者可以用上述代码中的消息循环部分替换1.5节代码中的消息循环部分,然后运行程序,关闭程序。你会发现你的机器变慢了,同时按下键盘上的Ctrl + Alt + Delete键,启动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单击“CPU”项进行排序,你会发现如图1.7所示的情况。

从图1.7中可以看到,WinMain.exe的CPU占用率接近100,难怪机器“变慢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在MSDN中就可以找到,并且就在GetMessage函数的说明文档中。不少初学者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是头脑一片空白,接着就去找人求助,这种思想用在程序开发的学习中,没有什么好处。笔者经常遇到学员问问题,结果有不少问题的答案在MSDN关于某个函数的解释中就可看到(由于显示器的限制,有的答案需要滚动窗口才能看到 J)。所以在这里,笔者也建议读者遇到问题一定要记得查看MSDN,学会使用MSDN并从中汲取知识,将使你受用无穷。

图1.7   WinMain.exe的CPU占用率接近100

回到正题,在1.4.3节介绍GetMessage函数时,曾说过如果hWnd参数是无效的窗口句柄或lpMsg参数是无效的指针时,GetMessage函数将返回-1。当我们关闭窗口时,调用了DestroyWindow来销毁窗口,由于窗口被销毁了,窗口的句柄当然也就是无效的句柄了,那么GetMessage将返回-1。在C/C++语言中,非0即为真,由于窗口被销毁,句柄变为无效,GetMessage总是返回-1,循环条件总是为真,于是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机器当然就“变慢了”。J

在MSDN关于GetMessage函数的说明文档中给出了下面的代码:

BOOL bRet;

while( (bRet = GetMessage( &msg, NULL, 0, 0 )) != 0)

{

if (bRet == -1)

{

// handle the error and possibly exit

}

else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

针对我们这个问题,可以修改上述代码如下:

HWND hwnd;

hwnd=CreateWindow(…);

MSG msg;

BOOL bRet;

while( (bRet = GetMessage( &msg,

hwnd

, 0, 0 )) != 0)

{

if (bRet == -1)

{

// handle the error and possibly exit


return -1;

}

else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