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简单的优化模型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第三章 简单的优化模型

本章介绍简单的优化模型,归结为微积分中的函数极值问题,直接用微分法求解。

建立优化模型的步骤:

  • 做出若干合理简化的假设

  • 首先确定优化的目标、寻求决策和决策受到的限制

  • 运用数学工具(变量、常数、函数)解决

  • 最后运用微分法求出最优决策

以下选出几个实例学习




1.存贮模型



1.1不允许缺货的存贮模型


问题:


配件厂生产若干种部件,每次生产因更换设备要付生产准备费(与生产数量无关),部件生产大于需求时占用仓库要付贮存费。设计生产计划,确定生产周期,单个周期产量,可使日均费用最少。


问题分析:


经过试算可以发现,生产周期短、产量小,会使贮存费小,准备费大;而周期长、产量大,会使贮存费大,准备费小。连续性变化,必然存在一个中间值为最佳周期,达到日均费用最小。


模型假设:

  • 使用连续模型,生产周期T和产量Q视为连续性变量。
  • 每天需求量为常数r,生产准备费为C

    1

    ,每天每件产品贮存费为C

    2

  • 生产能力足够大,不允许缺货。


模型建立:






Q

=

r

T

Q=rT






Q




=








r


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周期内的贮存费





C

=

C

1

+

C

2

0

T

q

(

t

)

d

t

=

C

1

+

C

2

r

T

2

/

2

C=C_1+C_2\int_{0}^Tq(t)dt=C_1+C_2rT^2/2






C




=









C










1




















+









C










2

































0









T




















q


(


t


)


d


t




=









C










1




















+









C










2


















r



T










2









/


2







日均费用





C

=

C

1

/

T

+

C

2

r

T

/

2

\overline C=C_1/T+C_2rT/2













C















=









C










1


















/


T




+









C










2


















r


T


/


2







取最小值得





T

=

2

C

1

C

2

r

Q

=

2

C

1

r

C

2

C

m

i

n

=

2

C

1

C

2

r

T=\sqrt{

{2C_1}\over{C_2r}}\\ Q=\sqrt{2C_1r\over C_2} \\C_{min}=\sqrt{2C_1C_2r}






T




=




























C










2


















r














2



C










1
































































Q




=




























C










2






























2



C










1


















r

















































C











m


i


n





















=
















2



C










1



















C










2


















r





























1.2允许缺货的存贮模型


模型假设:


与上述模型类似,只是生产能力足够大,允许缺货,每天每件产品损失费为C

3

,缺货数量在下次生产补足。


模型建立:






Q

=

r

T

1

Q=rT_1






Q




=








r



T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得总费用为





C

=

C

1

+

C

2

0

T

1

q

(

t

)

d

t

C

3

T

1

T

q

(

t

)

d

t

=

C

1

+

C

2

r

T

1

2

/

2

+

C

3

r

(

T

T

1

)

2

/

2

C=C_1+C_2\int_{0}^{T_1}q(t)dt-C_3\int_{T_1}^{T}q(t)dt=C_1+C_2r{T_1}^2/2+C_3r(T-T_1)^2/2






C




=









C










1




















+









C










2

































0











T










1





































q


(


t


)


d


t














C










3


































T










1


























T





















q


(


t


)


d


t




=









C










1




















+









C










2


















r





T










1



























2









/


2




+









C










3


















r


(


T














T










1



















)










2









/


2







日均费用,化为关于T、Q的二元函数





C

(

T

,

Q

)

=

C

1

T

+

C

2

Q

2

2

r

T

+

C

3

(

r

T

Q

)

2

2

r

T

\overline C(T,Q)={C_1\over T}+{C_2Q^2\over 2rT}+{C_3(rT-Q)^2\over 2rT}













C













(


T


,




Q


)




=




















T















C










1







































+




















2


r


T















C










2



















Q










2






























+




















2


r


T















C










3


















(


r


T









Q



)










2

































T、Q的偏导均为零得到T、Q的最优解




2.求解杯子的重心模型


问题:


杯子的重心随着杯中液体的液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液面升高过程中,重心会先降低后又升高,其中必然存在一个最低点,建立模型求解最低点,最不容易倾倒的状态。


问题分析:


杯子的重心由杯中液体、杯侧壁和底盘质量共同决定;并且重心在杯子的中轴线上下移动。结合物理背景知识,物体重心计算公式(等效力矩 <印象中>)。为简化问题,不妨从忽略底盘质量开始考虑。


模型一假设:

  • 杯子材料均匀分布,形状为圆柱体,高为单位1
  • 满杯状态的液体质量为W

    1

    ,则液面高度为x时,质量为xW

    1

    ,液体重心S

    1

    =x/2
  • 侧壁质量为W

    2

    ,底盘质量忽略不计,杯子重心S

    2

    =1/2


模型一建立:

物理重心求解





(

x

W

1

+

W

2

)

S

=

S

1

x

W

1

+

S

2

W

2

(xW_1+W_2)S=S_1xW_1+S_2W_2






(


x



W










1




















+









W










2


















)


S




=









S










1


















x



W










1




















+









S










2



















W










2























可以求解得到





S

(

x

)

=

x

2

+

a

2

(

x

+

a

)

S(x)={

{x^2+a}\over2(x+a)}






S


(


x


)




=




















2


(


x




+




a


)















x










2











+




a
































d

S

d

x

=

0

x

=

a

2

+

a

a

(

 

a

=

W

2

W

1

)

{dS\over dx}=0\\ x^*=\sqrt{a^2+a}-a \\(质量比\ a={W_2\over W_1})


















d


x














d


S























=








0









x






















=

















a










2











+




a



































a








(













a




=





















W










1































W










2





































)







进一步验证知液面高度与杯子重心重合时,重心最低。


模型二建立:

考虑杯底盘质量W

3

,易知重心S

3

=0





(

x

W

1

+

W

2

+

W

3

)

S

=

S

1

x

W

1

+

S

2

W

2

+

S

3

W

3

(xW_1+W_2+W_3)S=S_1xW_1+S_2W_2+S_3W_3






(


x



W










1




















+









W










2




















+









W










3


















)


S




=









S










1


















x



W










1




















+









S










2



















W










2




















+









S










3



















W










3

























S

(

x

)

=

x

2

+

a

2

(

x

+

a

+

b

)

(

a

=

W

2

W

1

,

b

=

W

3

W

1

)

x

=

(

a

+

b

)

2

+

a

(

a

+

b

)

S(x)={

{x^2+a}\over2(x+a+b)} (a={W_2\over W_1},b={W_3\over W_1}) \\x^*=\sqrt{(a+b)^2+a}-(a+b)






S


(


x


)




=




















2


(


x




+




a




+




b


)















x










2











+




a





















(


a




=





















W










1































W










2





































,




b




=





















W










1































W










3





































)









x






















=
















(


a




+




b



)










2











+




a



































(


a




+








b


)





得到相同形式的结果:液面与杯子重心重合时的重心最低。有实际数据可证模型一产生的误差可控,简化方式同时合理。


模型推广:


这个所建立的模型同样适用其他形状的杯子,只不过求解过程会变复杂,方法不变。只要杯子为旋转体,重心最低处的条件仍旧成立。




3.经济学 商品效用



效用函数

人们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所获得的生理、心理上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

效用函数U(x)表示数量为x的某种商品产生的效用

其导函数表示商品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时U(x)的增量,

称为边际效用

遵循原则:边际效用递减





d

U

d

x

>

0

,

d

2

U

d

x

2

<

0

{dU\over dx}>0,{d^2U\over dx^2}<0


















d


x














d


U























>








0


,
















d



x










2






















d










2









U























<








0







一种商品的典型效用函数表达式





U

(

x

)

=

a

x

α

,

a

>

0

,

0

<

α

<

1

U(x)=ax^α,a>0,0<α<1






U


(


x


)




=








a



x










α









,




a




>








0


,




0




<








α




<








1







两种商品的典型效用函数表达式





U

(

x

,

y

)

=

a

x

α

y

β

,

a

>

0

,

0

<

α

<

1

,

0

<

β

<

1

U(x,y)=ax^αy^β,a>0,0<α<1,0<β<1






U


(


x


,




y


)




=








a



x










α










y










β









,




a




>








0


,




0




<








α




<








1


,




0




<








β




<








1







对于U(x,y)可引入无差别曲线,效用相同的点的集合





U

(

x

,

y

(

x

)

)

=

a

x

α

y

β

,

a

>

0

,

0

<

α

<

1

,

0

<

β

<

1

U

(

x

,

y

)

=

u

U(x,y(x))=ax^αy^β, a>0, 0<α<1, 0<β<1\\U(x,y)=u






U


(


x


,




y


(


x


)


)




=








a



x










α










y










β









,




a




>








0


,




0




<








α




<








1


,




0




<








β




<








1








U


(


x


,




y


)




=








u







效用最大化模型

假设甲乙两种商品单价分别为p

1

,p

2

;消费者花费s;购买数量为x,y。

效用最大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m

a

x

U

(

x

,

y

)

s

.

t

.

 

p

1

x

+

p

2

y

=

s

maxU(x,y)\\s.t. \ p_1x+p_2y=s






m


a


x


U


(


x


,




y


)








s


.


t


.





p










1


















x




+









p










2


















y




=








s








模型几何解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消费点Q在消费曲线上运动,要使效用最大,必然是切点


数学解法

拉格朗日数乘法求解

可以得到效用最大化原理: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二者价格之比相同时,效用最大





δ

U

/

δ

x

δ

U

/

δ

y

=

p

1

p

2

{

{δU/δx}\over{δU/δy}}={p_1\over p_2}


















δ


U


/


δ


y














δ


U


/


δ


x























=





















p










2































p










1










































推广:n种商品




更多实例冰山运输、影院视角(概率论中变异系数)、易拉罐优化设计(2006年C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45775472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