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代表 – 考研计算机 第六章 总线 究极精华总结笔记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本篇博客是考研期间学习王道课程


传送门


的笔记,以及一整年里对

计算机组成

知识点的理解的总结。希望对新一届的计算机考研人提供帮助!!!

关于对

总线

章节知识点总结的十分全面,

涵括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里的全部要点



本人来来回回过了三遍视频

),其中还陆陆续续补充了许多内容,所以

读者可以相信本篇博客对于考研计算机组成原理 “总线” 章节知识点的正确性与全面性



但如果还有

自主命题

的学校,

还需额外读者自行再观看对应学校的自主命题材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笔记导航🚥🚥🚥

  1. 🥬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2. 🥕


    第二章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3. 🥪


    第三章 存储系统

  4. 🍊


    第四章 指令系统

  5. 🍒


    第五章 中央处理器

  6. 🍀


    第六章 总线



    ⇦当前位置🪂
  7. 🍚


    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8. 🍔

    计算机组成原理 复试精简笔记 (加班中...)
  9. 🎨


    408 全套初复试笔记汇总 传送门 🏃‍🏃‍🏃‍


如果本篇文章对大家起到帮助的话,跪求各位帅哥美女们,

求赞👍 、求收藏 👏、求关注!👀



你必考上研究生!

我说的,耶稣来了也拦不住!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食用说明书:


第一遍学习王道课程时,我的笔记只有标题和截图,后来复习发现看只看图片,并不能很快的了解截图中要重点表达的知识点。

在第二遍复习中,我给每一张截图中

标记了重点

,以及

每张图片上方总结了该图片

对应的知识点

以及自己的

思考




最后第三遍,查漏补缺。


所以 ,我把目录放在博客的前面,就是希望读者可以结合目录结构去更好的学习知识点,之后冲刺复习阶段脑海里可以浮现出该知识结构,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熟稔于心!


请读者放心!

目录展示的知识点结构是十分合理的,可以放心使用该结构去记忆学习!



注意(⊙o⊙)!,每张图片上面的文字,都是该图对应的知识点总结,方便读者更快理解图片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6章 总线


【考纲内容】


王道 P286 ~ 301

​ 网课耗时:

0.5 h + 0.5 h + 0.5 h


  • 总线的基本概念;

  • 总线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 总线事务和定时;


【复习提示】

​ 总线章节一般考察

选择题

,特别是

总线的特点、猝发传输方式、性能指标、定时方式 及 常见的总线标准;



总线带宽的计算

也可能结合其他章节出综合题;



除课后习题外,王道课本内容笔记里都包含



6.1 总线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1 总线的基本概念


1. 总线的基本概念


① 计算机系统五大部件的互连方式

​ 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结构从

分散连接

发展为

总线连接



分散连接

:各部件之间使用单独的连线;



总线连接

:各部件连到一组公共信息传输线上;


② 为什么要使用 总线连接方式 ?

​ 分散连接是

两两相连

,需要通信的两个部件,使用线路连接起来;

​ 但是如果两两连接的数量太多时,不仅成本高,而且连接太麻烦了!

​ 并且两两进行连接,就要求有对应的接口,但不可能有那么多接口,即占用空间,而且后续还难扩展!

​ 所以逐渐使用

总线连接

的方式进行部件之间的连接;


③ 总线上的信息传输



串行传输

:一位一位地传输,一位一位地接收。(适合长距离传输)



并行传输

:多位同时传输,多位同时接收。需要多条线,传输距离变长时,线与线之间会产生干扰,信号可能会发送变形。

(适合短距离传输)


2. 总线的定义和特性



总线(Bus)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唐朔飞版本定义)

​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

分时共享

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王道版本)


  • 分时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部件占用总线,避免多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时,出现

    信号冲突

    问题(分时发送、同时接收);

  • 共享

    :每个部件交换的信息可通过这组线路分时共享,接收相同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从物理角度来看,总线由许多导线直接印刷在电路板上,延伸到各个部件(CPU、主存、I/O),这就要求其满足一些相应的物

理特性:



1. 机器特性

:尺寸、形状、管脚数 及 排列顺序;



2. 电气特性

:传输方向 和有效的 电平 范围;



3. 功能特性

:每根传输线的功能(地址、数据、控制);



4. 时间特性

: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2 总线的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按数据传输格式分类

​ 串行总线:每次传输一位数据;

​ 并行总线:每次传输多位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按总线功能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片内总线



芯片内部

的总线

(CPU内部级别)


② 系统总线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

的信息传输线

(计算机内部级别)

​ 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进一步划分:


  • 数据总线

    :传输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是

    双向

    的,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相关;

  • 地址总线

    :指出 数据总线上源数据或目的数据 在 主存或I/O设备上的地址。是

    单向

    的,其位数与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地址、I/O设备)相关;

  • 控制总线

    :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

    有出、有入。

​ 例如:中断请求、总线请求、存储器读、存储器写、总线允许、中断确认等;


③ 通信总线

​ 用于

计算机系统之间 或 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

(如控制仪表、移动通信等)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级别)

​ 传输方式:串行通信总线、并行通信总线;

​ IO总线主要用于连接中低速的IO设备,通过IO接口与系统总线相连接,目的是将低速设备与高速总线分离,以提升总线的系统性能,常见的有USB、PCI总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按时序控制方式

​ 略,非重点




6.1.3 总线的连接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单总线结构

​ 特点:

一组总线、容易冲突

​ 针对总线冲突问题,可以设置

总线判优

逻辑,各部件按优先级来占用总线,但会影响整机的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双总线结构

​ 面向

CPU

的双总线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即可);

​ 缺点:I/O设备与主存交换信息时仍然要占用CPU,所以会

影响CPU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以

存储器

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如下图所示(了解即可);

​ 增加了

存储总线

,即减轻了

单总线结构

中的

总线负担

问题,又不会出现

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

中影响CPU效率的情况;


不过现阶段,主存还是无法同时使用系统总线和存储总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加入

通道

的双总线结构,如下图所示;

​ 单总线已经无法解决CPU、主存和I/O设备之间的传输速率不匹配问题,所以改进采用

多总线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三总线结构

​ 将速率不同的I/O设备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连接在不同的总线上,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效率;

​ 主存总线:CPU与主存之间的传输;

​ I/O总线:CPU与各类I/O设备之间传递信息;

​ DMA总线:高速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



任一时刻里,三总线只能使用一种总线;

​ 主存总线与DMA总线不能同时对主存进行存取,I/O总线只能在CPU执行I/O指令时才能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总线结构的又一形式

(简单了解,非重点)

​ CPU与主存的传输速率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在它们之间增加了Cache作为缓存,所以增加

局部总线

​ 另外还有

扩展总线

,通过扩展总线接口与系统总线相连,其他接口与I/O设备相连实现扩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四总线结构

(简单了解,非重点)

​ 在

三总线结构的又一形式

的结构中,多种不同传输速率的设备都连接到了扩展总线,这是会影响外部设备的工作效率。

​ 所以又增加了

高速总线

,负责哪些高速设备的传输。低速设备还是连接原来的扩展总线,系统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4 总线的性能指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 总线的传输周期 (总线周期)

② 总线时钟周期

③ 总线的工作频率

④ 总线的时钟频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总线宽度

​ 总线位宽,指 数据线的根数;

⑥ 总线带宽 (标准传输率)

​ 指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线和地址线复用

:分时使用同一组总线;



突发传输方式

:传送一次地址,之后可以连续读出(或写入)这个地址之后的多个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的总线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⑦ 总线复用

​ 地址线 与 数据线 复用;

⑧ 信号线数

​ 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数量总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 总线判优控制 *

​ 总线上连接的多个设备,在数据传输时就需要面对多种控制问题,本节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 总线判优控制

    : 总线仲裁

  • 总线通信控制

    :总线操作和定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总线仲裁的基本概念

​ ==主设备(模块):==对总线有

控制权

​ ==从设备(模块):==

响应

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 ==总线判优控制方式:==集中式(将控制逻辑集中在一处)、分布式(将控制逻辑分散在与总线连接的各个部件或设备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集中仲裁方式


① 链式查询方法

​ 下图三条线用于总线控制,设备通过

BR总线请求线

发出总线占用请求;

​ 如果每个设备占用总线,就使用

BS=1总线忙

进行声明;BG是

总线授权线

​ 其中总线同意信号BG是串行连接一个个I/O接口(逐个),当遇到接口有总线请求,就不继续往下传了。

特点:

  • 结构简单易实现,易扩充设备;
  • 串行导致对电路故障敏感,并且

    优先级低(离控制部件远)的部件很难获得请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

​ 与

链式查询方法

相比,多了设备地址线,少了总线同意线BG;

​ 设备地址线上传输的地址是计数器给出的,通过这个地址来查找某个设备是否发出占用请求;

​ 特点:设备优先级设置灵活,对电路问题不敏感了;但增加了设备地址线,控制变复杂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独立请求方式

​ 每个设备均有一对

总线请求线BR

i




总线同意线BG

i


​ 总线控制部件有一排队电路,可以根据优先级确定响应那一台设备的请求;

​ 特点:响应速度快,优先次序控制灵活。但控制线数量多,总线控制复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种集中控制方式小结

​ 链式查询仅使用

两根线

确定总线使用权属于哪个设备;

​ 计数器查询使用

log

2

n

根线;

​ 独立请求方式使用

2n

根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分布仲裁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 总线通信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总线通信控制的目的

​ 解决通信双方

协调配合

问题;


2. 总线传输周期 (总线事务)

​ 总线传输周期是指

主设备与从设备完成一个完整可靠的通讯(总线操作)使用的时间

,分成四个阶段;

【补充】



突发 (猝发) 传送方式

能够进行连续成组数据的传送,

​ 其

寻址阶段

发送的是连续数据单元的首地址,在

传输阶段

传送多个连续单元的数据,

每个时钟周期可以传送一个字长的信息

,但是不释放总线,直到一组数据全部传送完毕后,再释放总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总线通信 (总线定时) 的四种方式


① 同步定时方式 (同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异步定时方式 (异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半同步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分离式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 总线标准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总线标准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局部总线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设备总线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5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点


1. 同一个总线不能既采用同步方式又采用异步方式通信吗?

​ 半同步通信总线可以;

​ 这类总线既保留了同步通信的特点,又能采用异步应答方式连接速度相差较大的设备;

​ 通过在异步总线中引入时钟信号,其就绪和应答等信号都在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有效,而不受其他时间的信号干扰;

​ 例如,某个采用半同步方式的总线总是从某个时钟开始,在每个时钟到来时,采样Wait信号,若无效,则说明数据未准备好,下个时钟到来时,再采样Wait信号,直到检测到有效,再去数据线上取数据;PCI总线也是一种半同步总线,它的所有事件都在时钟下降沿同步,总线设备在时钟开始的上升沿采样总线信号;


2. 一个总线在某一时刻可以有多对主从设备进行通信吗?

​ 不可以

​ 在某个总线周期内,总线上只有一个主设备控制总线,选择一个从设备与之进行通信(即一对一的关系),或对所有设备进行广播通信(即一对多的关系);

​ 所以一个总线在某一时刻不能有多对主从设备进行通信,否则会发生数据冲突;


1) 引入总线结构有什么好处 ?

答:引入总线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

​ ① 简化了系统结构,便于系统设计制造;

​ ② 大大减少了连线数目,便于布线,减小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③ 便于接口设计,所有与总线连接的设备均采用类似的接口;

​ ④ 便于系统的扩充、更新与灵活配置,易于实现系统的模块化;

​ ⑤ 便于设备的软件设计,所有接口的软件对不同的接口地址进行操作;

​ ⑥ 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2) 引入总线结构会导致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

答:

​ 引入总线后,总线上的各个设备分时共享同一总线,当总线上多个设备同时要求使用总线时就会导致总线的冲突;

​ 为解决多个主设备同时竞争总线控制权的问题,应当采用总线仲裁部件,以某种方式选择一个主设备优先获得总线控制权,只有获得了总线控制权的设备才能开始数据传送;



版权声明:本文为qq_43468008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