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优化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这是我参与「第五届青训营 」笔记创作活动的第 11 天

前言

前一篇笔记介绍了 Go 内存管理及优化相关的知识,除了从内存管理方面进行优化,还可以从编译器进行优化,本文主要介绍编译器相关知识及 Go 编译器优化思路。

重点内容

  • 编译器和静态分析

  • Go 编译器优化

知识点介绍

编译器和静态分析

编译器的结构

  • 重要的系统软件

  • 识别符合语法和非法的程序

  • 生成正确且高效的代码

  • 分析部分(前端)

  • 词法分析,生成词素

  • 语法分析,生成语法树

  • 语义分析,收集类型信息,进行语义检查

  •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 IR

  • 综合部分(后端)

    主要学习编译器后端优化

  • 代码优化,机器无关优化,生成优化后的 IR

  • 代码生成,生成目标代码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不执行程序代码,推导程序的行为,分析程序的性质

  • 控制流:程序执行的流程

  • 数据流:数据在控制流上的传递

通过分析控制流和数据流,我们可以知道

更多关于程序的性质(properties)

,这些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做编译优化。

例如上面的程序,上图为控制流图,下图为编译器优化后的程序。通过分析数据流和控制流,知道这个程序始终返回 4。编译器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做出优化。

过程内和过程间分析

  • 过程内分析:仅在过程内部进行分析

  • 过程间分析:考虑过程调用时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数据流和控制流,需要同时分析数据流和控制流,联合求解,比较复杂

Go 编译器优化

目的

  • 用户无感知,重新编译即可获得性能收益

  • 通用的优化手段

现状

  • 采用的优化较少

  • 追求编译时间短,因此没有进行复杂的代码分析和优化

思路

  • 面向后端长期执行的任务

  • 用适当增加编译时间换取更高性能的代码

函数内联

  • 定义:将被调用函数的函数体的副本替换到调用位置上,同时重写代码以反映参数的绑定

  • 优点:利用 micro-benchmark 可以验证,函数内联性能提升很大

  • 消除调用开销

  • 将过程间分析的问题转换为过程内分析,帮助其他分析,例如逃逸分析

  • 缺点:

  • 函数体变大,instruction cache 不友好

  • 编译生成的 Go 镜像文件变大

  • 函数内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向优化,即多内联,会提升性能

  • 采取一定的策略决定是否内联

  • 调用和被调用函数的规模

  • Go 内联的限制

  • 语言特性:interface, defer 等等,限制了内联优化

  • 内联策略非常保守

  • 字节跳动优化方案:Beast mode

  • 修改了内联策略,让更多函数被内联

  • 降低函数调用的开销

  • 增加了其他优化的机会:逃逸分析

  • 开销

  • Go 镜像大小略有增加 约10%

  • 编译时间增加

  • 运行时栈扩展开销增加

逃逸分析

  • 定义:分析代码中指针的动态作用域,即指针在何处可以被访问

  • 大致思路:

  • 从对象分配处出发,沿着控制流,观察数据流

  • 若发现指针 p 在当前作用域 s:

  • 作为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

  • 传递给全局变量;

  • 传递给其他的 goroutine;

  • 传递给已逃逸的指针指向的对象;

  • 则指针 p 逃逸出 s,反之则没有逃逸出 s

  • Beast mode:函数内联拓展了函数边界,更多对象不逃逸

  • 优化:

    未逃逸出当前函数的指针指向的对象可以在栈上分配

  • 对象在栈上分配和回收很快:移动 sp 即可完成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 减少在堆上分配对象,降低 GC 负担。

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编译器的相关知识,其中提到本课程主要进行编译器后端的优化,之后介绍了 Go 编译器优化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提到了字节跳动提出的优化方案。课程中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适用于 Go 语言,其他语言的优化同样适用。至此,Go 语言优化的相关内容全部介绍完。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57209831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