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bi VS国外bi,谁更适合中国企业?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很多企业在选型bi软件时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选国外的还是国产的?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适合中国企业?本文就选取几个国内外bi软件作为例子,来聊聊国产bi与国外bi的区别,看看哪一种更适合我们中国企业。

国产bi:帆软BI、奥威BI、永洪BI、Smartbi

国产BI产品可以按照国人的使用需求设计产品,比如视图、界面、释义等,一般都往低代码,甚至是无代码自助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发展,页面简洁,操作简单,人人都可快速上手。厂商可通过微信、QQ、B站等众多平台为用户提供直观易懂的操作说明、视频,甚至可以为用户提供线下0距离的技术支持。

帆软BI

帆软出品的FineBI是典型的由报表开发转向BI开发的产品。报表出身的先天条件让帆软BI迅速打出了知名度,也让它在做中国式报表时表现亮眼。

帆软BI支持30多个数据库表和SQL数据源,支持Excel、TXT等文件数据集,支持多维数据库、程序数据集等多种数据源;提供全可视化操作的自助数据集供用户使用,过滤、分组汇总、新增列、合并表、自循环列、行列转换等操作都可以快速进行处理。

奥威BI

奥威BI是一款跨系统、跨平台的智能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新版奥威BI采用微服务框架,可以克服因数据量越来越大而导致的效率变慢的问题;可在应用更多,用户更多的前提下继续保持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并发。

它的分析功能优秀,支持全要素的自助式分析,其中的方案管理功能尤其实用,可智能地实现任意报表间穿透钻取,会给到用户丝滑的感受。但在中国式报表上表现一般。

奥威BI比较独特的一点是,为用户提供直接对接用友金蝶ERP的通用标准方案,以及针对零售连锁企业的零售标准方案,拿来就能用。在同样的条件下,奥威BI的风险、成本都会更低,性价比更高。

永洪BI

永洪侧重于 BI 数据分析能力,和奥威BI一样,它的中国式复杂报表处理能力一般。提供了自由格式报表设计界面,可以做一些报告或者偏分析类的复杂报表,比如像同期比、比上期这些分析中带有的功能都支持,但是一些复杂的单元格扩展运算类的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

永洪 BI 把一些 AI 算法也集成进来了,可以实现建模预测功能。但建模是个很专业的事情,需要深厚的统计学功底,而这是几乎所有 BI 用户都不具备的能力,只是集成一些算法并不会实质有用。

Smartbi

Smartbi 的报表设计采用真“Excel”架构,也就是 Excel 插件方式开发报表,比类 Excel 设计器学习成本更低,常用操作方式、函数使用等完全是 Excel 中的用法。不过因为用了 Excel,报表设计器通常只能在 windows 上运行,另外对服务器资源要求也较高,官方推荐的 JVM 至少要 16G 内存。

性能上,当报表格数较多、且带有动态样式控制时,比如动态背景色、前景色,报表的渲染速度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无法响应的情况。

数据库类型上, 支持的数据库类型主要是有 JDBC 接口的数据库,NoSQL 数据库目前只支持 mongodb 和 Tinysoft 等少数几种,再特殊的就需要写 java 程序进行处理了,工作量有点大。

国外bi:PowerBI、Tableau、IBM Cognos、Birst

国外bi普遍存在本土化问题,无法像国产bi厂商那样提供细致周到的技术支持、后续服务;常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IT基础,提高BI使用门槛;更无法为中国企业提供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产品,比如集成到钉钉等第三方平台。

PowerBI

相比于其他 BI 工具主要在 web 端操作,PowerBI 提供的是一个 C/S 的分析工具,采用类 office 的界面模型,一些常规操作按照 office 中的设置就行。

作为一款数据可视化工具,PowerBI展现效果比较丰富,内置了多种效果库,可以灵活选择,开发简单。数据分析操作类似 Excel 的数据透视表。但不支持国内复杂报表制作,不支持国内的数据录入需求;提供的接口较少,特殊数据难以通过接口扩充;和其他应用集成的话不太灵活,只能使用 url 嵌入,访问权限不好控制。并且作为微软旗下的工具,不利于跨系统部署。

Tableau

Tableau是一款在国外非常流行的bi工具,主要侧重于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但一旦需要处理国内的复杂报表显得无能为力了。

它支持常见的各种数据源,并且支持多源关联;利用 Tableau prep 对数据进行加工清洗,但业务较复杂时还需要第三方的数据处理工具或者数据仓库。另外,和其他的大多数的国外bi一样,Tableau也不支持数据填报的功能。

IBM Cognos

IBM Cognos主要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平台、在数据管理、数据整合以及中间件领域专业功底深厚。

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是手工建模,一旦需求变化需要重新建模,学习要求较高,可视化能力较差,不够美观;价格和维护成本都很高,服务不如本土厂商,性价比不高。

Birst

Birst 的用户体验包括可视数据发现、交互式响应仪表板、像素完美的企业报告、本地和离线移动、智能分析和自助服务数据准备,这些数据准备完全集成了 IT 提供的集中数据。但Birst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也局限于参数化仪表板,难以应对复杂的报表。

综合来看,本土化问题是国外BI跨不过去的门槛,而且,国外的 BI 产品更多是面向商务人员在桌面使用的,而国内的 BI 应用场景大多是企业应用的一个环节,要集成到企业门户中,必须是 WEB 应用。这方面差异也导致国外 BI 产品对国内大多数企业级应用的适应性很差,可用性不强。

国内外BI软件还有很多,上面提到的也是极少的一部分,加上受制于篇幅等各种客观原因,以上言论并不足以完全概括各家BI工具的情况。大家还是需要多加了解后,根据自身的数据分析场景与需求去选择合适的BI工具。



版权声明:本文为qq_43696218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