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分类常见评价标准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评价分类器性能的指标一般是分类准确率(accuracy),但对于二分类问题,其评价指标为精确率(precision)与召回率(recall),除此之外还有F1值(F1 Score)、PR曲线、ROC曲线、AUC等帮助理解的评估标准。

首先了解一下假阴性、假阳性这些基本概念:

TP——True Positive——真阳性——真实标签为真,模型预测也为真

TN——True Negative——真阴性——真实标签为假,预测结果也为假

FP——False Positive——假阳性——真实标签为假,预测结果为真

FN——False Negative——假阴性——真实标签为真,预测结果为假

为了便于理解,你可以把它想象中最近的核酸检测结果,比如你本来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核酸检测为阳性,此时就是假阳性(不是真的阳性,即真实标签为假,但预测结果为真)

1.准确率(Accuracy)

A

C

C

=

T

P

+

T

N

T

P

+

T

N

+

F

P

+

F

N

ACC = \frac{TP+TN}{TP+TN+FP+FN}

ACC=TP+TN+FP+FNTP+TN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很常用的评价标准,即模型预测正确(包括正例和负例)的数量占所有样本数量之比。准确率看起来非常好理解且直观,但为什么不能只用准确率就判断模型好坏?因为在面对小概率事件时,准确率高不能代表模型性能好。比如最近疫情严峻,如果我们设计了一个模型来预测一位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分类结果只有是和否。由于我们在抗击疫情中的努力,阳性的病例在人群中肯定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个模型只需要预测否,就能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如果拿全国的人口作为基数,那准确率高达99%,但实际上这个模型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他和直接print("否")没什么区别。

2.精确率(Precision)

P

=

T

P

T

P

+

F

P

P = \frac{TP}{TP+FP}

P=TP+FPTP

表示所有被预测为真的例子中实际也为真的概率。在准确率中的例子中,准确率很高的模型精确率却是0,足以看出准确率的问题所在。这个评价标准的意义在于:当模型预测结果为真的时候,我们有多大的把握相信它(在没有真实标签参考的时候)。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模型预测出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为真,那么我们相信它的底气自然来自与它之前预测阳性的时候对了多少,对的越多那么我们越能相信它。

3.召回率(Recall)

r

e

c

a

l

l

=

T

P

T

P

+

F

N

recall = \frac{TP}{TP+FN}

recall=TP+FNTP

表示所有真实标签为真的例子中模型预测也为真的数量之比。表示模型能从真样本中预测出真的能力。继续以上述例子为证,则召回率意义在于:有N个真的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模型能判断出其中的几个,即召回了几个(所以叫召回率)。

精确率:猜的真的样本中,有多少样本确实是真的

召回率:样本是真的中,有多少也被猜是真的

4.PR曲线与F1值(F1 Score)

横坐标为召回率,纵坐标为精确率的坐标系,设置模型预测不同的阈值(比如0.5,大于0.5为正例,小于0.5为负例),其中得到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即一个PR值,将不同阈值的PR值在上面的坐标系中绘制出来,即为PR曲线。

以下图即说明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63796,讲的很好

P-R曲 线上的一个点代表着,在某一阈值下,模型将大于该阈值的结果判定为正样本, 小于该阈值的结果判定为负样本,此时返回结果对应的召回率和精确率。整条P-R 曲线是通过将阈值从高到低移动而生成的。

上面说的阈值从高到低原因:阈值高,精确率高,阈值低,召回率高

我的理解:阈值高的时候,比如0.9的时候,只有模型预测>0.9的时候才分类为正例,则此时预测正例的数量变少,模型预测正例是真的正例的概率变大,因为此时模型只有90%的把握才会预测为正例,所以精确率很高,但召回率因为真实标签为正的数量没有改变,而TP变少小,所以很小。相反,阈值低的时候,预测正例变多,但预测正例是真实正例的概率变小,精确率也变小,召回率变大。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xM7xWhYq-1650691693146)(评价标准.assets/v2-e309fca9b7474a6564f0ce518d8bcba0_720w.jpg)]
由图可见,当召回率接近于0时,模型A的精确率为0.9,模型B的精确率是1, 这说明模型B得分前几位的样本全部是真正的正样本,而模型A即使得分最高的几 个样本也存在预测错误的情况(也就是说模型A在有9成把握预测为正的时候还是犯错了)。并且,随着召回率的增加,精确率整体呈下降趋 势。但是,当召回率为1时,模型A的精确率反而超过了模型B(这说明模型B对一些真实标签为正例的预测把握极低,比如一个标签为正例的样本,模型B可能只将其预测为0.1)。这充分说明,只用 某个点对应的精确率和召回率是不能全面地衡量模型的性能,只有通过P-R曲线的 整体表现,才能够对模型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

当一个模型的PR曲线完全盖住了另一个模型,那么前者肯定是更优秀的模型,因为它所有点的精确率和召回率都优于后者。那么如果向上图那样两个模型互有交叉,无法直观判断模型的好坏,就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比较PR曲线下的面积,或者比较平衡点(坐标系上画一条召回率=精确率的直线,即过原点斜率为1,直线与PR曲线的交点就是平衡点)

但平衡点往往过于简单,一般考察两个模型的F1值,即精确率与召回率的调和平均:

F

1

=

2

1

r

e

c

a

l

l

+

1

p

r

e

i

s

i

o

n

=

2

×

r

e

c

a

l

l

×

p

r

e

c

i

s

i

o

n

r

e

c

a

l

l

+

p

r

e

c

i

s

i

o

n

F1 = \frac{2}{\frac{1}{recall}+\frac{1}{preision}}=\frac{2\times recall\times precision}{recall+precision}

F1=recall1+preision12=recall+precision2×recall×precision

5.ROC曲线与AUC

与PR曲线不同,ROC曲线的横坐标是真正例率(TPR,其实就是召回率,所有正例中猜对的),纵坐标为假正例率(FPR,所有负例中猜错的)。

T

P

R

=

T

P

T

P

+

F

N

F

P

R

=

F

P

T

N

+

F

P

TPR = \frac{TP}{TP+FN}\\ FPR = \frac{FP}{TN+FP}

TPR=TP+FNTPFPR=TN+FPFP
ROC曲线将模型预测得分进行排名,分别取得分为阈值进行计算TPR和FPR,最后进行绘制,以下是举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预测值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5 0.1
真实标签 1 1 0 1 1 1 0 0 1 0
  1. 先以第一个样本的得分作为阈值,即模型大于该阈值分类为1,反之为0。此时预测为正的有1个样本,真实标签为1的有6个样本,分类正确的有1个样本,即TP = 1,FP = 0,TPR = 1/6,FPR = 0
  2. 以第二个样本的得分作为阈值,此时TP = 2,FP=0,TPR = 2/6,FPR = 0。以此类推:
  3. TP = 2,FP = 1,TPR = 2/6,FPR = 1/4
  4. TP = 3,FP = 1,TPR = 3/6,FPR = 1/4
  5. TP = 4,FP = 1,TPR = 4/6,FPR = 1/4
  6. TP = 5,FP = 1,TPR = 5/6,FPR = 1/4
  7. TP = 5,FP = 2,TPR = 5/6,FPR = 2/4
  8. TP = 5,FP = 3,TPR = 5/6,FPR = 3/4
  9. TP = 6,FP = 3,TPR = 6/6,FPR = 3/4
  10. TP = 6,FP = 3,TPR = 6/6,FPR = 4/4

绘制成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如果两个模型PR曲线相似,一个模型的ROC曲线被另一个模型完全覆盖,则后者的性能优于前者,如果两个模型ROC曲线交叉,则难以分辨孰优孰劣,此时可以分析ROC曲线下的面积:

AUC即(Area Under ROC Curve),是ROC曲线下各部分的面积求和而得。AUC越大,则代表模型预测能力越强。


版权声明:本文为qq_43601378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