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5年前端工程师针对web前端小白,作出的职业规划建议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开篇

在敲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好虚。话说我一直不太喜欢发表这些看上去很假大空的文字,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是独有的,不具有太大的可复制性,把自己的经历放出去,容易误人子弟。只是最近很多师弟们(别问我为什么都是师弟,我想静静……)问起这个,也就根据自己的经历发表一下对前端工程师的看法吧

从我接收第一份前端需求开始,到现在也有五个年头了。自己也从一个愣头青变成一个快到而立之年的大叔,时间真的是哗啦哗啦的快。这五年里,其实可以分成二部分:1-3,4-5。



IT行业总结

工作了5年后发现,其实学校里的课程都是比较滞后和比较浅的,可以理解为师傅领进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悟性、坚持会起很大的作用。一定要坚持、一定要热爱,才会有深层次的发展。我们IT这个行业虽说都可以来学,但是想学的深入,其实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个行业有几个比较显着的特征:


技术范围广


相信这一点大家不会质疑,有前端、客户端、后端、算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运维等等,前端、客户端和后端其实还可以细分到很多领域,多到你手脚并用都数不过来;


技术纵向深


每一个技术栈的深度又是何其的深,一个普通资质的人(相信大部分都一样,属于正常人)一般能学到50%的深度,就已经很不错了,同时时间有限,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很多的技术栈,而且钻研的很深(高手大牛除外,厉害的人也不在少数);


技术革新快


这几年是不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比较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一波新技术,其实新技术的产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都是为了推进某个方向的业务发展而产生的,就像汽车的发明是为了解决马跑不快、驼的货物不够多是一个道理,所以技术革新快了,我们就要不停的去学习,技术都是想通的,想去了解、去掌握使用方法(20%的深度)其实并不难;



成长各阶段梳理

说了这三点后,是不是有的同学都开始畏惧了?其实只要找对方法就不难,但是如何找对方法,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从三个阶段再来剖析一下:


初入大学:大一、大二


在这个阶段,其实并不要焦虑太多,就跟着老师去学,去感受这个行业,学好一个基本的语言,学好算法和数据结构,学好框架即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


培养兴趣、自学能力


这两点在你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这个阶段不培养起来,后面会面临很多的其他困惑,再来培养这两点就很难了,我当时也是不知道的,吃了很多亏,整个成长过程苦不堪言。


即将离校:大三、大四


一般大三的时候是可以选择在暑假去实习的,可以找一些小公司(如果你比较厉害了,可以去试试大公司)去锻炼一下自己,一方面可以了解到企业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一下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不断学习和成长,毕竟要一边上班一边学习,你会感觉到时间是如此的宝贵,一周一周如白驹过隙啊!在找实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为待遇而做选择,只要能解决住房,解决温饱即可,待遇一定不是这个阶段所要考虑的,你需要考虑的是:行业方向!因为行业方向决定了你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应用体系。

而大四的时候,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的时候了,可以类比高考,铆足了劲,冲刺一个最好的公司,因为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像一张白纸开始画的第一笔,画的好坏对后面的作图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准备周期不能像准备期末考试那样就一个月,而需要系统的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不足。面对面试官前我建议还是提前半年准备一下自己期望的领域,一步步充分准备起来。


快速成长期:毕业1~3年


这时候你已经加入到一家心仪的公司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成长会特别快,每天都会学习到新的知识,每天都会有变化,这是正常的,这也印证了前面说的:it行业想入门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想更深入的成长,还是需要付诸更多的努力的。

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和工作上用到的很少有一样的,但是如果学校里学的扎实,你在工作中会学的很快,一方面是前面说到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it行业很多知识是相同的。这里同样有一个忠告: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总结,还是不要在意待遇!多注意每半年的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认真反思,多找有经验的人沟通;


慢速成长期:毕业4~5年


经过前面的3年的快速成长,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各项技能,对整体架构设计也有些似懂非懂的理解,成长快的同学可能已经在不大不小的公司带了几个应届生了,成长慢一点的同学应该也已经是团队的主要贡献者了,在接下来的2年里,你会发现,在技术上的成长会越来越慢,更多的是架构设计上、业务理解上的成长。


这个阶段同样不能丢掉你的老本行:技术要扎实,要硬!

码民赠送:如果你对前端开发这门技术感兴趣,我自己整理的一份2021年最新前端学习资料,从最基础的HTML+CSS到各种框架和项目实战的资料都有整理,送给每一位学习前端的小伙伴。

【点击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我在成长过程中也是一路摸爬滚打,没有任何人的指点,所以走的很艰难。例如在大三的时候,如果有个学长可以阶段性的指点一二,如果有已经工作的师兄可以告诉我工作上需要什么,我应该前面的三年可以缩短一半;后来去面试bat,失败了有5、6次,每次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都是靠面试回忆去猜测可能是哪方面的问题,回来学习和完善,当你真正去招人的时候,你就会知道面试记录是多么重要,面试官可以从面试记录里看到你的成长,总是去面试,总是没有成长,就会被定义为缺乏潜力。

前段时间传出来说阿里已经不招30岁以上的P7,35岁以上的P8了,虽然后面辟谣了,但是无风不起浪,it这个行业正在向年轻化发展,毕竟每年那么多人毕业,那么多人走进it圈子。以前不相信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渐渐的发现,我在招人的时候也会看年龄看潜力,我会设身处地的想:等我35岁的时候,别人会怎么看我?所以趁着自己还年轻,努力拼一下,成长上去,后面的发展会顺畅很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56134381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