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celue方法论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项目范围说明:

1,项目背景说明;

2.功能需求列表(如果功能比较大,可以加一列对功能进行解释);

3。测试交付件(策略、方案、计划、用例、报告、说明资料等,把各责任人写好,一般这些材料都需要评审的,把关人也写上去)

 

重要的功能点分析,包括:

将重要的功能点抽取出来进行详细说明,第一点准备怎么测第二点准备怎么测

 

测试活动描述:

1。测试计划(从研发转测试到发布上架的安排),哪个阶段投入大概多少人耗多少时间

2。测试活动范围说明:功能测试、界面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易用性测试、文档测试、升级测试。。。(要根据不同项目来规划不同的测试活动范围。同一类项目的测试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可以做个模板,每次就在各个测试活动中标记要不要测,要测成什么样,这样可以留底,可以进行自我梳理,接下来活动范围就很明确了)

 

软件及硬件环境说明:

1。硬件说明,根据软件的要求搭配的硬件信息搜集。包括这个软件支持在什么硬件上运行,对硬件的要求

2。软件说明,系统平台支持哪些平台,浏览器支持哪些类型哪些版本的浏览器,软件组网图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就网上下一个参考吧,其实一般厉害一点的研发,你去请教一下,给他纸和笔,他刷刷就能画给你个草图。像比较成熟的BS架构的,网上挺多的)

 

测试准入准出说明:

1。对入口材料进行规范:

a.需求文档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准收(这条一般挺难实现的,看大环境吧,但是恰恰是这条能决定你将来一段时间是苦逼还是质检,需求人员们上点心吧)

b.研发转测包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准收开展测试活动,一般做法是对着需求列表操作一遍没什么大问题就准入(这对需求列表要求比较高,测试都懂,有的列表真的靠不住)。或者测试提供签收用例,发出来给开发,签收的时候对着用例过一遍,都能跑起来就签收通过了。

 

2。上架标准

对上架标准进行说明,约定好你满足了上架标准就可以上架了,别到时候别赖账。上架标准是需要提前评审通过大家同意的。

1。测试活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用例执行到位比如百分百执行,需求覆盖到位比如百分百覆盖),对缺陷的约束(比如严重致命问题一定要改好了才能发布)

 

质量规范要求:

这里是对整个版本中间的一些“代谢物”进行统计和规范

1。缺陷代码量比例:比如这个版本最终上架了,但是虽然修改点少,问题非常多,那这样的版本就会被怀疑质量不过关,我要对这块进行管控,修改代码和问题单数量要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才行(这个应该是行业经验,其实挺难定的,很多小公司都不这么考量)

2。功能规模和用例的比例:多少规模的功能,就要响应产生多少规模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太多那可能事先没评估功能到位,测试用例太少可能用例覆盖不全(这个危害我认为大一些,如果用例本身没有包含全,用例全部执行了也还是会漏掉)

3。用什么方式写用例说明和模板,用什么方式录缺陷的约定。

 

风险:可以对项目还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报备,比如硬件可能无法如期到位,比如人力资源不够

 


版权声明:本文为onlyajok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