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一段代码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经常看到别人的头文件 有这样的代码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C 样式的代码声明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这样的代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__cpluspluscpp中的自定义宏,那么定义了这个宏的话表示这是一段cpp的代码,也就是说,上面的代码的含义是:如果这是一段cpp的代码,那么加入“extern “C”{” ” }”处理其中的代码,其中{ }内部的代码是通过extern”C”进行处理。要明白为何使用extern”C”,还得从cpp中对函数的重载处理开始说起。在c++中,为了支持重载机制(即支持同名函数)在编译生成的汇编码中,要对函数的名字进行一些处理,加入比如函数的返回类型等等.而在C中,只是简单的函数名字而已,不会加入其他的信息.也就是说:C++C对产生的函数名字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C语言编译的中间文件,要C++来调用,那么就需要这个了,C++有了extern “C”就会按照C语言的方法进行函数命名。这样编译出来的中间文件就是C样式的函数名,C、C++都可以调用。

如果 C++ 编译的中间文件,要C语言来调用,是不行的。

C++之父在设计C++之时,考虑到当时已经存在了大量的C代码,为了支持原来的C代码和已经写好C库,需要在C++中尽可能的支持C,而extern”C”就是其中的一个策略。因此,为了在C++代码中调用用C写成的库文件,就需要用extern”C”来告诉编译器:这是一个用C写成的库文件,请用C的方式来链接它们。

这个{}里面的#endif对应上面的#ifdef-cplusplus#ifdef-cplusplus对应最后的#endif, #ifdef#endif总是一一对应的,表明条件编译开始和结束。

 

一般考虑跨平台使用方法如下:

#if defined(__cplusplus)||defined(c_plusplus) //跨平台定义方法

extern “C”{

#endif

//… 正常的声明段

#if defined(__cplusplus)||defined(c_plusplus)

}

#endif

 

简单的用在windows下可以如下定义: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正常的声明段

}

#endif


版权声明:本文为changyourmind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