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802.11a协议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一. 概述


时间再次回到1999年,IEEE发布了802.11a标准,这个标准虽然未曾得到大规模使用,但它的出现,无线网络的速率开始大幅提升,直接从11b的11M提升到了54M,而且体验上也是有质的飞跃,主要是两个方面:

1. High-speed Physical Layer:OFDM PHY拥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2. 5 GHZ Band:信道数量更多,且没有其他系统的干扰(比如微波炉、某些监护设备等);


二. 专业术语


本小节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一个简要的说明,如下:

1. 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

2. 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3. GI:guard interval;

4.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5. PER:packet error rate;

6. 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7. 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8.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9. U-NII:unlicensed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10. STF:Short Training Field;

11. LTF:Long Training Field;

12. 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13. ICI: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14. CP:Cyclic Prefix;


三. OFDM PHY


这是目前为止802.11的第4种PHY,前面三种分别是:FHSS、DSSS、HR/DSSS。

1. 工作频道:5G频段,只是一个泛称,并不是真的是5GHz这个点,实际上已经快到6GHz了;

2. 信道划分:两个信道之间频率相差5MHz(与之前保持一致),但有新的特点:

1) 信道标号范围:0~200,但实际使用的信道:36~161;

2) 中心频率的计算方式:5000 + 5 x 信道标号,单位是MHz,比如36信道的中心频点:5000 + 5 x 36 = 5180MHz;

3) 不同的国家规定使用的信道不一样,比如美国可以使用的信道如下:

80211a-channel

4) 每个信道带宽为20MHz(后面还支持10MHz、5MHz),跟802.11b的22MHz稍有差别;

3. 编码调制:支持4中调制方式,分别为BPSK OFDM、QPSK OFDM、16-QAM OFDM、64-QAM OFDM,也是首次引入QAM调制方式;

4. 数据速率:支持的速率就比较多了,如下所示(其中6,12,24为必须支持的速率,也称为基础速率集),其中编码率有1/2, 2/3, 3/4这3种,

80211a-rate

5. PPDU帧结构:这个相对复杂一些,下一章节单独讲述;

6. 信道评估CS/CCA:和之前相比没有打的区别,cca的灵敏度:如果检测到了OFDM Preamble且信号强度大于等-82dBm,或者错过了OFDM Preamble但检测到能量大于-62dBm,都需要将媒介标记忙碌状态;

7. PHY特性参数:

80211a-characteristics


四. 802.11a PPDU帧结构


1. 《IEEE 802.11-2007》标准中结构如下图所示,很之前的几种PHY类型的PLCP Preamble和Header而言,没有那么直观的感觉:

ofdm-ppdu

2. 再参考一下来自泰克的《802.11物理层和发射机测量概述》,其中的结构更加简单好理解一些,如下所示:

80211a-ppdu-tt

3. 和之前几种类型PHY,最直观的差异点是:OFDM PHY的长度不再是bit为单位,变成了OFDM Symbol(符号),关于OFDM Symbol的介绍,可以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965474;

4.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两文档对PLCP Preamble的长度定义不一样,《IEEE 802.11-2007》长度是12 Symbols,但《802.11物理层和发射机测量概述》中是4 Symbols,造成这个的原因是:

1) 《IEEE 802.11-2007》:10 short symbols + 2 long symbols,如果把Symbol看做时域单位的话,1个long symbols的长度等于OFDM Symbol(含CP)的长度:4us,而1个short symbols的长度只有OFDM Symbol(含CP)长度的1/5:0.8us,但它有10个一模一样的,所以总共长度相当于两个OFDM Symbol的长度,详情如下所示:

ofdm-plcp-preamble

2) 《802.11物理层和发射机测量概述》:4个OFDM Symbols,它则没有详细计算不同种类Symbol的个数,而是转换为OFDM Symbol的个数,所以理解上会更简单;

5. PLCP Preamble

主要的功能还是做同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STF + LTF,这俩字段在最后单独更详细地描述了其细节;

1) STF:包含10个短符号,每个短符号0.8us长度,总共8us长,等于2个OFDM Symbol的长度;

2) LTF:包含2个长符号,每个长符号4us长度,总共8us长,等于2个OFDM Symbol的长度;

6. PLCP Header

这个结构由6部分租场,主要包括:

1) RATE:长4 bit,标识该帧数据部分使用的发送速率,其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ofdm-rate

2) Reserved:长1 bit,保留,未使用;

3) LENGTH:长12 bit,MPDU数据部分的长度(字节数),单位:B,所以能够表达的最大值是4095;

Note:这个和之前的协议存在差别:之前的协议是MPDU发送所需要的时间us,使用时间单位来表示MPDU有多长,OFDM PHY不使用时间了,使用的就是我们更好理解的字节长度了;

4) Parity:长1 bit,在 RATE+LENGTH 数据上进行偶数奇偶性校验

5) Tail:长7 bit,用于SIGNAL符号FEC解码;

6) SERVICE:长16 bit,bit0~6填充未0,用于接收端同步解扰器,其余bit未使用;

Note:这个SERVICE字段就比较混乱了,PLCP Header是包含这个部分的,但SIGNAL符号中不包含它;

7. PPDU TAIL field:长6 bit,全部填充为0,目的是为了提高卷积解码器的容错率?;

8. PAD Bits:数据都是按照一个个OFDM Symbol来传送的,调制方式确定的情况情况下,一个OFDM Symbol所能携带的bit数量也是确定的,如果用户发送的数据不是一个OFDM Symbol能携带bit数量的整数倍咋办,又不能只发0.5个OFDM Symbol,此时该字段就用上了,用于填充到一个OFDM Symbol能携带bit数量的整数倍;


五. 其它


这里主要记录一下在学习OFDM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1. GI

1) 由于OFDM所在的物理环境中存在时延和多径的问题,两个符号通过多径传输到达接收侧时可能存在碰撞,从而发生符号间干扰ISI,又称为码间串扰;

2) GI就是在这两个符号之间增加一个空闲的传输时段,这样就算第1个符号晚到一点,也不会跟第2个符号发生碰撞;

3) GI的具体大小跟覆盖范围和滤波器的参数均有关系,802.11a中规定的GI:800ns,即0.8us;

4) 如果在GI期间静默,ISI的问题可以解决,但又会引发新的问题:信道间干扰,也称为载波间干扰、频率干扰,简称ICI;

5) 产生ICI的原因: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不同的子载波之间产生干扰,《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第2板》提到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发射器与接收器的时脉频率不一致导致,暂未理解详细原理;

2. CP

1) 为了消除ICI,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原来长度为T-S的OFDM符号进行周期扩展,用扩展信号来填充GI,这样GI就不是空闲的了;

2) 保护间隔的长度记为T-G,T-G内的信号来自于T-S尾部(也是t-G长),这个长度为t-G的信号就被称为循环前缀(CP );

3. 经过GI、CP的加持,实际OFDM符号的收发就变成了类似如下的流程:

1) 发送端:OFDM符号 -> 加CP -> 发送;

2) 接收端:接收 -> 去CP -> OFDM符号;

4. 子载波

1) 子载波的数量:简单理解为 = 总频宽 / 子载波间隔,即20MHz / 312.5kHz = 64;

2) 子载波实际工作的有52个:其中48个数据子载波,4个导频子载波,1个DC和剩余的11个带宽保护是不参与工作的;

ofdm-subcarrier

5. PPDU发送速率

1) PLCP Preamble和SIGNAL(不是PLCP Header):BPSK, r=1/2,即6Mbps的速率进行发送;

2) data:SIGNAL中指定的速率发送;


六. STF与LTF


最后,再简要记录一下STF和LTF的使用:

1. STF

1) STF OFDM symbol序列:1,0,1,0,1,0,1,0,1,0;

2) 使用12个子载波:-24, -20, -16, -12, -8, -4, 4, 8, 12, 16, 20, 24

3) 每个symbol长度:0.8us,是正常symbol长度的1/4;

4) 因为STF symbol长度是正常symbol的1/4,子载波的宽度是正常symbol的4倍;

5) 作用:进行帧同步,自动增益控制(AGC),接收天线选择、频率以及时间的粗同步等;

6) 帧同步:OFDM没有SFD序列了,而是通过对STF做自相关判断,简单的来说就是当前的波形跟过去的波形进行相关性比较,那STF有10个symbol,理想情况下就有10个自相关的波形,这样就认为是检测到有帧在空中了,是不是跟802.11b寻找SFD类似,这里只是简单的理解一下,实际的情况比较复杂,就不展开说明了;

Note:采用自相关来进行帧同步,而不采用互相关,大概是因为自相关拥有更好的抗干扰特性,以及某些多径时延比较明显的场景,自相关依旧比互相关有更好的表现(或者说自相关处理起来要比互相关更为简单);

7) 频率粗同步:有频率offset情况下的相关值f1,和无频率offset情况的相关值f2,如果他们是相关的,那就相当于算出了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的offset,至于具体如何计算实现,暂未了解其细节;

这里笔者有个小疑惑:从《IEEE 802.11-2007》文档的PLCP preamble上看,STF里面10个short symbols,中间并没有GI,那他们不会发送ISI吗?难道是把10个short symbols看做是一个supper symbol,所以在LTF开头留了2个GI,但这样ISI依旧是存在的;

2. LTF

1) LTF OFDM symbol序列:有点长,看着眼花,就不放了;

2) 使用全部的子载波:52个;

3) 作用:时间、频率细同步,信道响应估算;


七. 参考资料


1. 《IEEE 802.11a-1999》;

2. 《IEEE 802.11-2007》;

3. 《802.11无线网络权威指南-第2板》;

4. 《802.11物理层和发射机测量概述》;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965474;

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496609;

7. https://blog.csdn.net/wangzhizhi123/article/details/10798635;

8. https://network.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50510365;

9. https://network.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49162455;

10. https://network.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50511183;

Note:OFMD PHY相对复杂一些,本文没有讲述的非常细致,也可能有些地方描述不准确甚至不正确,还请读者理解并指出,后续进行修正,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zhuhuan_5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