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1-绪论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主要讲述细胞的功能与结构、 增殖与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细胞的起源与进化,包括:

  • ① 生物膜与细胞器;
  • ② 细胞信号转导;
  • ③ 细胞骨架体系;
  • ④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
  • ⑤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 ⑥ 细胞分化及干细胞;
  • ⑦ 细胞死亡;
  • ⑧ 细胞衰老;
  • ⑨ 细胞工程;
  • ⑩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目录


第一节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意义


从经典细胞学到实验细胞学时期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


第二节 细胞的同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三种基本类型


1.细菌-(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菌——(2)细菌基因组与遗传信息表达体系


1. 细菌——(3)细菌的增殖


(三)古核细胞(古细菌)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第一节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发现

胡克(R.Hooke)命名 cell;列文胡可,发现活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意义


• 1838

年,施来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指出


– 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 1839年



施旺

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提出


−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 1858年,魏尔肖

指出


–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正如动物只能来自动物,植物只能来自植物一样。

从经典细胞学到实验细胞学时期

1. 经典细胞学时期的主要进展

(1)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 原生质(protoplasm)(普金耶1840,冯·莫尔1846);原生质理论(舒尔策1861);原生质体 (protoplast) (Hanstein 1880)

(2)细胞分裂的研究 – 细胞核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1841-1886)

(3)细胞器的发现 – 中心体(1883);线粒体(1894);高尔基体(1898)

2. 实验细胞学的主要内容

(1)细胞遗传学 – 动物受精(1876);卵和精子染色体只有体细胞一半(1883);植物双受精(1888,1893),遗传 法则(孟德尔34年前,1900),性别与染色体有关(1905) ;基因学说(1910,Morgan)

(2)细胞生理学的研究 – 组织培养技术(1909,R. Harrison 和A. Carrel);细胞器分离(1943,A. Claude)

(3)细胞化学 – 福尔根反应(1924,R. Feulgen);紫外显微分光光度法;细胞组分分离技术、放射自显影技 术和超微量分析等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 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技术发展,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学科与细胞学相互渗透与结合,对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细胞生物学学科最后得以形成并确立

 80年代以来,细胞生物学主流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或“细胞分子生物学”

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日趋深入,已经成为21 世纪生命科 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

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

•细胞生物学是

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侧重从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思维为出发点,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

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第二节 细胞的同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基本共性:

  • 相似的化学组成
  • 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 相同的遗传装置
  • 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细胞的大小

主要由

细胞所含的蛋白质和rRNA 量

决定,即

细胞核糖体活性和数量或蛋白质的合成能力

决定的。

除此之外还

与DNA量

有关,植物细胞大小与

液泡膨胀

有关。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Mycoplasma)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 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 细胞是生命起源的标准是生物演化的起点。

细胞的三种基本类型

细胞的基本类型: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古核细胞。

两类代表性的原核细胞:细菌与蓝藻

原核生物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放线菌和蓝藻等多个家族。


1.细菌-(1)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区等基本结构。有时还可以观察到中膜体、荚膜与鞭毛等特化结构。


共同成分是

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菌(G+)因细胞壁的肽聚糖含量极高,故对青 霉素很敏感;革兰氏阴性菌(G-)由于肽聚糖含量很少,对青霉素不敏感。

• 细菌的细胞

质膜

除了具有选择性交换物质等功能外,膜上丰富的酶系,执行许多重要的代谢功 能:如有氧呼吸;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及细胞壁合成等

• 某些细菌具有

鞭毛

,但其结构和运动机理与真核生物的鞭毛完全不同



核糖体

的沉降系数为70S。除了核糖体外,没有类似真核细胞的细胞器



没有核膜围绕的典型的细胞核结构

,但绝大多数细菌有明显的核区或称类核(nucleoid)

• 细菌的环状DNA在拟核蛋白(不同于组蛋白)的协助下进行了高效包装,但它

没有真正的染色体结构

1. 细菌——(2)细菌基因组与遗传信息表达体系

• 细菌基因组很小,为环状DNA,一般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

• 细菌的DNA 复制、RNA 转录与蛋白质合成的结构装置在空间上没有分隔,可以同时进行。

• 细菌细胞内还存在可进行自主复制的更小的环状DNA 分子,称质粒(plasmid)。

1. 细菌——(3)细菌的增殖

• 细菌以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其速度非常快。

(三)古核细胞(古细菌)

• 古细菌又称为古核生物(archaeon),常发现于极端 特殊环境中。

• 细胞壁:染色呈G+ 或G-,但没有胞壁酸和肽聚糖。

• 细胞质膜:由脂类与蛋白质构成,但却具有其独自的特征 。

• DNA 及其基因结构:DNA 为环状、有操纵子结构、大部分基因无内含子、有多顺反子mRNA 存在;DNA 和组蛋白结合成类似核小体结构;转录tRNA 和rRNA, 甚至部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有内含子;RNA 聚合酶 为复杂多聚体;翻译起始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Met 。

• 核糖体:是70S,但含有60种以上蛋白,数量介于真 核细胞与真细菌之间,而且其中的rRNA 与蛋白质的性质更接近于真核生物。


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生命体。
  • 病毒只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复合体,不表现任何生命特征。
  • 必须在细胞内繁殖并表现出生命特征。
  • 以复制方式繁殖(生命活动)。
  • 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版权声明:本文为m0_49453932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