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学习笔记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互联网五层模型


1.


应用层: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必须有不同的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


FTP


数据的格式,数据放在


UDP





TCP


数据部门(http、ftp等)


2.


传输层: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确定主机和端口实现程序之间的交流。

(UDP、TCP协议)


3.


网络层:引进一套新的地址,使我们区分不同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络。(IP协议)


4.


连接层:确定


0





1


分组。(以太网协议)


5.


实体层:电脑连接的物理手段,传输


0





1


信号




以太网协议: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帧(网络传输的最小单位)。


每一帧分为标头和数据包。

[Head][Data]

标头:包含数据包说明项、发送者、接受者、数据类型等等;(18字节)

数据:数据包的具体内容;(最长1500字节)

网卡地址:数据包的发送地址和接受地址(MAC地址)通过ARP协议(以后详细描述)可以知道接收方的MAC地址;

主机将数据包向本网络内的所有计算机发送,让每个计算机自己通过MAC地址判断是否为数据包接收方(广播形式)

IP协议:引入网络地址区分不同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网络,在同一个网络可以通过广播方法传输数据,不在同一个网络需要路由转发;

目前广泛采用IPv4,网络地址32位,从0.0.0.0到255.255.255.255,ip地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代表网络,第二部分代表主机。

通过子网掩码标识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子网掩码32位对应ip地址,对应子网掩码1的ip为网络部分,0的为主机部分。


ip协议的数据包直接放进以太网数据的数据部分,

[Head][[Head][Data]],以太网标头、ip标头、ip数据


ip数据包分为标头和数据

[Head][Data]


标头:版本、长度、ip地址等;(20-60字节)


标头和数据最大65535字节,由于放在以太网数据包中所以数据包大于1500字节就需要分片发送(分片还和其他因素有关以后详细描述);




UDP/TCP协议:引入端口概念即网卡的程序编号区分数据包供主机上那个程序使用


数据包直接放入I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Head][[Head][

[Head][Data]

]],以太网标头、ip标头、udp/tcp标头、

udp/tcp

数据

数据包由标头和数据组成

[Head][Data]


标头:定义了发出端口和接受端口(8字节)


标头和数据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


udp/tcp区别:


udp可靠性差,一旦数据包发出无法知道对方是否接收到


tcp通过超时重发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以上发送方通过ip地址、mac地址、端口号能将数据包传达到接收方;



版权声明:本文为qq_24511117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