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文件怎么分析_Linux 下Coredump分析与配置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linux


c66c03f8a31b117a90856465c6703699.png

在Linux下开发中,我们经常听到程序员说我的程序core掉了,通常出现这类的问题是低级bug中的内存访问越界、使用空指针、堆栈溢出等情况。使程序运行过程中异常退出或者终止,满足这些条件就会产生core的文件。


为什么会发生Coredump

Core就是内存的意思,这个词源自很早以前制造内存的材料,一直延用到现在,当程序运行过程中检测到异常程序异常退出时, 系统把程序当前的内存状况存储在一个core文件中, 叫core dumped,也就

信息转储

,操作系统检测到当前进程异常时将通过信号的方式通知目标进程相应的错误信息,常见的信号有SIGSEGV,SIGBUS等,默认情况下进程接收到相应的信号都有相应的处理机制。

以Linux为例,Action则对应信号的处理方式,红色框标注为常见信号

93a025f62e72a603bf31b9f4275c164c.png


在此之前最好先了解下进程的内存布局, Unix与Linux系统的进程空间布局会稍微有点不同,内核空间会比Linux小,特别是内核与用户进程采用分离的地址空间模式,这里以Linux为例:

43c7c442c5257d288bb51aed023581ca.png


coredump文件的存储位置

我们知道在Linux系统中,如果进程崩溃了,系统内核会捕获到进程崩溃信息,然后将进程的coredump 信息写入到文件中,这个文件名默认是core 。存储位置与对应的可执行程序在同一目录下,文件名是core,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看到core文件的存在位置: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30748871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