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定位系统:GPS、WiFi、基站、RFID…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万物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互联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通过传感器、定位系统等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网络。车载设备中运用定位系统导航,规划行程,了解路况;工厂对重要设备进行管理定位,防止丢失;医院用定位技术监控病床等医院设备,提高空闲设备使用效率;智慧城市中路灯、井盖、公交车、电子站牌……应用定位技术远程管理,定位系统已经应用在各类物联网场景中。

今天就来简单聊一聊常见的几种定位系统


GPS定位

提到定位,一般人首先会想到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首先研究使用的一种定位方式,所以很多人认为GPS就是指美国导航系统,其实GPS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通用称呼。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中国的北斗。

GPS与北斗的区别


https://v.qq.com/x/page/x3079afgydo.html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通过测量已知的卫星到设备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设备的具体位置。


特点:

不需要SIM卡,不需要连接网络。


缺点

:启动时间长、GPS受天气和位置的影响较大,天气不佳或处于有遮挡的位置,比如高架桥下、地下车库、室内等都会影响定位。


LBS(基站)定位

基站定位一般应用于手机用户,通过SIM卡接收基站型号,通过计算基站信号差异,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计算出手机所在的位置。

特点:LBS定位必须有SIM卡和处于联网状态,不受天气影响。

缺点:基站定位精度较低,误差大;定位受基站数量影响。


Wi-Fi定位

每一个无线AP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WiFi定位靠的是侦测附近周围所有的无线网络基地台 (WiFi Access Point) 的 MAC地址,去比对数据库中该 MAC地址的坐标,通过三角定位计算出所在地。


特点

:可用于室内定位、速度快。


缺点

:必须开启WiFi和处于联网状态;位置服务商要不断更新、补充自己的数据库,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iBeacon定位

iBeacon基于蓝牙4.0的精准微定位技术,是一项低功耗蓝牙技术,适用于室内位置检测和轨迹记录、室内地图导航、精准信息广告推送。

基于Bluetooth Low Energy(BLE)低功耗蓝牙传输技术发送特定识别信息。蓝牙低功耗Beacon基站不断向四周发送蓝牙信号(含相同的UUID,一个区域内有多个相同UUID时,可附带其他信息以区分),带满足iBeacon技术标准的蓝牙模块的智能设备进入设定区域时,就能够收到信号。蓝牙设备定位接受并反馈信号,定位引擎通过三角定位算法、采用RSSI方式计算出用户位置。


特点:

相比于传统蓝牙,功耗降低90%,传输距离较大、安全和稳定性提高;iBeacon无需配对。


缺点:

设备或终端需要支持蓝牙打开;低功耗蓝牙技术是一种2.4GHz频段的射频技术,射频信号的传播受环境干扰大不稳定。


RFID/射频识别定位

常用的室内定位技术之一,通过一组固定的阅读器读取目标RFID标签的特征信息(如身份ID、接收信号强度等),同样可以采用近邻法、多边定位法、接收信号强度等方法确定标签所在位置。现被广泛应用于仓库、工厂货物流转定位。


特点

:可以在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传输范围很大,标识体积小,成本较低


缺点

:RFID技术作用距离短,一般为几十米;需要布设读卡器和天线。


红外定位

红外定位主要有两种具体实现方法,一种是将定位对象附上一个会发射红外线的电子标签,通过室内安放的多个红外传感器测量信号源的距离或角度,从而计算出对象所在的位置。

另一种红外定位的方法是红外织网,即通过多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织成的红外线网覆盖待测空间,直接对运动目标进行定位。


缺点

:红外线易被障碍物遮挡,易受热源、灯光影响;需要大量部署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成本非常高。


超宽带(UWB)定位技术

超宽带(UWB)室内定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一项全新的、与传统通信技术有极大差异的通信无线新技术,利用事先布置好的已知位置的锚节点和桥节点,与新加入的盲节点进行通讯,并利用三角定位或者“指纹”定位方式来确定位置。


特点:

功耗低、抗干扰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定位精度极高。


缺点:

难以实现大范围室内覆盖;建设成本较高。

除以上技术外,还有超声波定位、地磁定位、Zigbee定位等定位方式,每种定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因地制宜,应用到合适的场景,才能发挥各自的最优效用。

内容和图片来自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