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IOC




是什么?


Ioc—Inversion of Control


,即





控制反转





,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在


Java


开发中,


Ioc


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如何理解好


Ioc


呢?理解好


Ioc


的关键是要明确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是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哪些方面反转了





,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

传统


Java SE


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


new


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象;而


IoC


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


Ioc


容器来控制对象的创建;谁控制谁?当然是


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

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为何是反转?因为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用图例说明一下,传统程序设计如图


2-1


,都是主动去创建相关对象然后再组合起来:





2-1


传统应用程序示意图


当有了


IoC/DI


的容器后,在客户端类中不再主动去创建这些对象了,如图


2-2


所示


:






2-2





IoC/DI


容器后程序结构示意图



IOC




能做什么?


IoC


不是一种技术,只是一种思想,一个重要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法则,它能指导我们如何设计出松耦合、更优良的程序。传统应用程序都是由我们在类内部主动创建依赖对象,从而导致类与类之间高耦合,难于测试;有了


IoC


容器后,把创建和查找依赖对象的控制权交给了容器,由容器进行注入组合对象,所以对象与对象之间是松散耦合,这样也方便测试,利于功能复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程序的整个体系结构变得非常灵活。


其实


IoC


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从代码上,而是从思想上,发生了





主从换位





的变化。应用程序原本是老大,要获取什么资源都是主动出击,但是在


IoC/DI


思想中,应用程序就变成被动的了,被动的等待


IoC


容器来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资源了。


IoC


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设计法则之一


——


好莱坞法则:





别找我们,我们找你





;即由


IoC


容器帮对象找相应的依赖对象并注入,而不是由对象主动去找。



IOC









DI







DI—Dependency Injection


,即





依赖注入





:是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理解


DI


的关键是:





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





,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谁依赖于谁:

当然是应用程序依赖于


IoC


容器;






为什么需要依赖:

应用程序需要


IoC


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谁注入谁:

很明显是


IoC


容器注入应用程序某个对象,应用程序依赖的对象;








注入了什么:

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IoC





DI


由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描述,由于控制反转概念比较含糊(可能只是理解为容器控制对象这一个层面,很难让人想到谁来维护对象关系),所以


2004


年大师级人物


Martin Fowler


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





依赖注入





,相对


IoC


而言,








依赖注入









明确描述了









被注入对象依赖




IoC




容器配置依赖对象













版权声明:本文为u012160319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