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须静燕
成套行业数字化的趋势是往下游
对于成套和安装企业来说,开关-变压器看成是“CPU-内存”(器件环节),这两块利润率非常低,而且资金周转率在下降,现金流不好。而且成套柜标准化以后,生产难度降低,可互换性增加,这样必然带来行业整合度提升的现象。
对成套厂家来说,无论大小,无非两个路径:
● 往上游走,一是开展规划设计业务,实现EPC,但是这个业务本身也存在大量垫资,竞争激烈,利润率下滑,行业整合度不断提升,也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未来玩家的生存门槛会越来越高,从一亿元到十亿,慢慢到百亿级的EPC企业。
二是进入器件行业,从技术门槛较低的辅材、铜排开始,以资本运作进入开关、变压器这个领域。当然,开关设备本身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后继进入者不可能在机械性能上实现代际差异,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成本小幅度提升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配电设备和柜体的数字化水平,进行不对称竞争。比如智能开关、智能柜。
● 往下游走,就是进入设备服务和企业能源服务领域,从成套制造到客户服务,我认为这可能是大量中小型成套、安装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因为服务需要本地化,但是这种本地化未来可能也会被进一步整合,就像滴滴、高德整合本地出租车公司和出行服务平台一样,某些电网企业可能就在走平台化整合的道路。
而从配电系统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大量可再生能源并网、大量灵活性负荷并网,配电网实现双向潮流、源网荷储智能互动,需要大量的本地化服务企业,实现“基于新型配电系统的新型配电服务业态”,这是中小成套企业的必然趋势,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成套、安装企业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下游业务的尝试。
安科瑞: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商
针对成套转型服务商,安科瑞可提供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气深耕用户侧能效管理多年,逐渐完善了从电力物联网云平台到终端传感器的生态体系,在“源(电源)-网(电网)-荷(负荷)-储(储能)”各个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已经形成“云(云平台)-管(有线/无线物联)-边(边缘计算)-端(终端设备)”的生态系统,参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为国家电网建设“三型两网”提供解决方案,使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之间实现信息连接和交互,产生共享数据,从而为电网、发电、供应商、用户服务。
● 边缘计算数据网关
安科瑞针对物联网应用开发了多款智能网关,采用嵌入式系统和边缘计算技术,现场采集和存储终端设备数据,并根据云平台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协议和云平台对接。所有数据采集、计算、异常报警触发逻辑均在网关就地设置,网络故障时数据存储在本地,网络恢复后补传数据,断点续传,提高数据可靠性。
● AcrelCloud-1000变电所运维云平台
● Acrel-5000Cloud能源管理云平台
建筑能耗分析系统对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的电、水、气、热(冷)量等进行监测、统计、分析。通过对用户端用能、用水等进行分类、分项的统计和分析,以直观的数据和图表向运行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展示各类能源的使用消耗情况,便于其分析、查找高耗能节点或不合理的用能习惯,为用户展开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改造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为其节能行动进行节能评估和能源审计提供基础数据。
● Acrelcloud-6000安全用电管理云
安科瑞Acrelcloud-6000安全用电管理云平台对电气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线缆温度、漏电电流、负荷电流、电压)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通过2G/NB-IOT/4G方式采集现场数据,实时发现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 AcrelCloud-3200远程预付费管控系统
AcrelCloud-3200远程预付费管控系统无缝集成商业、物业公司、集团企业、院校等分散布置的安科瑞DDSY/ADF系列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阀控智能水表等,提供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可选的在线支付方式,大大方便了用户充值、圈存,提供预警和充值、退费、电能消耗等记录查询,方便用户和管理方的数据统计和财务分析,提供先交费后使用的管控机制,大大降低了管理部门的收费成本。
● 配电室环境监控系统
Acrel-2000E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实现了智能开关柜运行监控、高压开关柜带电显示、电流电压等负载运行监控、母线测温监测、电缆测温监测、环境监测、有害气体监测、安防监控、取暖通风、门禁、灯光、风机、除湿机、空调控制等功能。实现动力环境各数据的检测与设备控制,实现动力环境优化,避免运行环境的失控导致配电设备运行故障,保证维护人员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配电室粗放式管理导致成本过高,同时实现配电动力环境的分布式远程管理。
●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Acrel-BU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标准的2×2×0.8 EIB BUS总线(即KNX总线)作为总线线缆,将所有的智能照明控制模块连接到一起并组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即可实现照明灯具的远程集中控制,又可实现就近控制功能。
用户可通过控制面板、人体感应、照度感应、微波感应、上位机系统、触摸屏、手机、平板端等多种控制终端实现灵活多样的智能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