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科学实践观
马克思科学阐明了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科学的实践观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总之,科学实践观从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中把握实践,揭示了实
践的本质,指明了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科学阐明了
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结构、形式和实践标准等问题,深刻揭示出实践与认识的
发展规律,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
第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建立了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第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为创建科学的历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
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人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客观过程,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即实践的中介。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实践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物质生产实践。二是社会政治实践。三是科学文化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从真理的两重性上看,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依存,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又是相互包含的。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任何真理的相对性之中都包含着真理绝对性的颗粒。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永远处在由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转化和发展过程中。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既是以往实践和认识业已达到的终点,又是进一步迈向真理的绝对性的起点。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尺度体现了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