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全面预算体系”放在财务“五大体系”之首,突显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建立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建立或完善一套通盘考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用友认为把握“四个一”的要点至关重要。
一个本质内涵
《意见》指出:“完善覆盖全部管理链条、全部企业和预算单元,跨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财务预算与业务、投资、薪酬等预算的有机融合。”根据我们多年为大型企业提供预算管理服务的经验,我们认为,大型企业首先要准确理解“全面预算”的概念,概括来说就是要把握以下“五个全”要素:
全体系联动:大型企业通常在战略、计划、预算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由不同领导和部门主管负责,因此,首要改革应该是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全体系的联动。
全组织贯通:从上到下,将预算拆解至最小责任单位。通过内部结算和分摊的方式精确衡量每个组织的责任,这是确保预算能够在整个组织中贯穿上下、横向贯通的关键。
全业务覆盖:覆盖集团内所有业务板块,构建“个性化与标准统一”相结合的预算体系。根据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基于销售、生产、回款等业务特点制定人力、费用、财务和投资等预算,并实现全集团的预算统一设计。
全价值链管控:横向覆盖各业务价值链的全过程,特别是要重视业务源头的管理。例如,项目类预算应该从商机阶段开始管控,而不是仅仅预测收入。
全要素驱动:构建基于业务动因驱动的全要素预算模型,精确配置资源的每个环节。
一个核心目标
《意见》还提到:“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以及“统筹兼顾当期效益和中长期资本积累,以财务承受能力作为业务预算和投资预算的边界和红线。”
用友认为这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的首要目标。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倾向于将管控作为预算管理的首要目标,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基于错误的资源配置进行预算管控,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错误的资源配置叠加导致无法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因此,要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企业首先需要通过战略研讨,在中高层实现战略上的“统一共识”,通过战略逐层解码,制定出横向协同的计划,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配置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领域。同时,应将战略指标、重点计划和年度预算指标纳入组织绩效考核中,实现资源配置的最高效率。此外,在日常执行过程中,通过滚动预测实现对资源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一套管理体系
《意见》还提出了以下要求:“完善预算编制模型,优化预算指标体系,科学测算资本性支出预算,持续优化经营性支出预算,搭建匹配企业战略的中长期财务预测模型;加强预算执行跟踪、监测、分析,及时纠偏。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无预算不投资”原则,严控预算外经济行为;强化预算执行结果考核评价,增强刚性约束,实现闭环管理。”
用友认为,预算管理属于战略财务的范畴,做好预算管理首先要对业务非常熟悉,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非常熟悉。优秀的预算管理本质上是通过对业务管理全过程进行数据收集和建模的过程。因此,为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大型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核心是建立一套覆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闭环的管理流程和模型,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应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监测和分析,及时纠正偏差。按照“无预算不开支、无预算不投资”的原则严格控制预算外的经济行为。同时,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评价,引入更严格的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