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结论
-
in()适合子表比主表数据小的情况
-
exists()适合子表比主表数据大的情况
-
当主表数据与子表数据一样大时,in与exists效率差不多,可任选一个使用
二、区别
2.1 in的性能分析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select id from B)
我们知道上诉sql会先执行括号内的子查询,再执行主查询,因此相当于以下过程:
for select id from B
for select * from A where A.id = B.id
分析:
0、当前的in子查询是B表驱动A表
1、mysql先将B表的数据一把查出来至于内存中
2、遍历B表的数据,再去查A表(每次遍历都是一次连接交互,这里会耗资源)
3、假设B有100000条记录,A有10条记录,会交互100000次数据库;再假设B有10条记录,A有100000记录,只会发生10次交互。
结论:in()适合B表比A表数据小的情况
2.2 Exists的性能分析
select a.* from A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b where a.id=b.id)
类似于以下过程
for select * from A
for select 1 from B where B.id = A.id
分析:
0、当前exists查询是A表驱动B表
1、与in不同,exists将A的纪录数查询到内存,因此A表的记录数决定了数据库的交互次数
2、假设A有10000条记录,B有10条记录,数据库交互次数为10000;假设A有10条,B有10000条,数据库交互次数为10。
2.3 小结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循环:
for (int i = 0; i<10000; i++){
for(int j = 0; j<10; j++){
····
for (int i = 0; i<10; i++){
for(int j = 0; j<10000; j++){
····
在java中,我们都知道上述的两个循环的时间复杂度都是一样的;但在数据库中则是有区别的,首先第一层循环,数据库只做一次交互一把将数据查出到缓存中,而第二层循环的数据库交互次数决定于第一层循环数据量的大小。对于数据库而言,交互次数越多越耗费资源,一次交互涉及了“连接-查找-断开”这些操作,是相当耗费资源的。
使用in时,B表驱动A
使用exists时,A表驱动B
所以我们写sql时应当遵循“小表驱动大表“的原则
三、sql使用示例
3.1 in的使用
select a_Id,a1,a2,a3 from A where id in (?,?);
select a_Id,a1,a2,a3 from A where id in (select b_id from B where b1 = ?);
3.2 Exsits的使用
select a_id,a1,a2,a3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b1 = ? and b_id = a_id);
四、工作中应用场景
表A(id1,id2,id3,a1,a2,a3···),主键(id1,id2,id3)
表B(id3,b1,b2,b3···),主键(id3)
业务:根据给出的id1条件,去查询仅被id1引用的表B记录.
Exists:
select * from B b
where
exists ( select 1 from A where id3 = b.id3 and id1 = ?)
and not exists (select 1 from A where id3 != b.id3 and id1 = ?)
In:
select * from B
where
id3 in ( select id3 from A where id1 = ?)
and not in (select id3 from A where i id1 = ?)
五、小谈
1、in的限制
在oracle中使用IN,其括号内列表允许最大的表达式数为1000,超出1000会报错。
如下sql: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 ('1','1','1','1','1',····,'1','1');
当括号内的值超出1000会报错,但在mysql上执行却是可以的。
处于好奇,本人又做了如下sql测试:
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A);
这条sql执行是成功的,即便括号内的语句查出的值超出1000,在oracle和mysql都是能执行成功的。
因此,oracle报的表达式列表不能超过1000,并非是容量不能超过1000.
2、count(*)、count(id)、count(1)选择
使用select 1 from table的结果是临时得到1列(列的值为1),其行数为表的记录数(行数),如果配合exists 语句则可以快速查询结果是否存在,而结果的具体数据不涉及到,在应用中,效率比select * 快。
扩展: select 1 from table;与select anycol(目的表集合中的任意一行) from table;与select * from table 从作用上来说是没有差别的,都是查看是否有记录,一般是作条件查询用的。select 1 from 中的1是一常量(可以为任意数值),查到的所有行的值都是它,但从效率上来说,1>anycol>*,因为不用查字典表。
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平常时我们统计行数时,使用count(常量),效率更高,如下:
select count(id) from table;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select count(1) from table;
count(1)的效率最高,因为它不关注具体的数据。
(这里我也是参考网上说的,有的人说*比1好,又有人说1比*好,又有人说两者相差不大,大家都言之有理,至于谁说的对,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我博文这里就故意不改了,至于错与对由大家选择哈哈哈,本人写的东西也不一定对顶多用于参考,对这个有疑问的也可以参考阿里规范: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5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