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缓存,搞开发的小伙伴们经常用到,当我们需要查询缓存过的数据时,查询的顺序:
一级缓存
(也称
本地缓存
)如果
查询到直接返回,查询不到接着查询二级缓存–>二级缓存(redis缓存)如果查询到数据则更新一级缓存后并返回数据,如果查询不到则查询数据库–>查询数据库,如果查询到数据则更新一级缓存,再更新二级缓存,然后返回数据—>如果一二级缓存都没有查询到我们需要的数据;
下面我们代码实操下编写的一级缓存组件:
下面我来看二级缓存的关键代码(这些代码可以更加实际的业务逻辑进行封装):
上面是一二级缓存的实现,下面我们结合业务逻辑使用一二级缓存的业务组件;
看下面这段代码,先查询一级缓存,如果查询不到,这查询二级缓存,如果查询到数据,这更新一级缓存,并返回数据;
下面这段代码是,如果二级缓存也没有查询到,则查询数据库,并将查询到的数据,更新二级缓存,然后在更新一级缓存,并返回查询到的数据;
小结: 上面的例子体现了一二级缓存的查询顺序与更新顺序,仔细琢磨……
版权声明:本文为u014635374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