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由哪几部分组成。)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1-2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自上而下的层名称及其功能分别为: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该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数据单位为报文。 |
1-28
假定要在网络上传送1.5MB的文件。设分组长度为1KB,往返时间RTT=80ms。传送数据之前还需要有建立TCP连接的时间,这时间是2×RTT = 160ms。试计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接收方收完该文件的最后一个比特所需的时间。
(1)数据发送速率为10Mbit/s,数据分组可以连续发送。
(2)数据发送速率为10Mbit/s,但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后要等待一个RTT往返时间才能再发送下一个分组。
(3)数据发送率极快,可以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但规定每一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20个分组。
(4)数据发送速率极快,可以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但在第一个RTT往返时间内只能发送一个分组,在第二个RTT内可发送两个分组,在三个RTT内可发送四个分组(即23-1 = 4个分组)。(这种发送方式见教材第5章TCP的拥塞控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