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1)——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
一、信息及其特征
- 信息是人脑对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抽象反映
- 特征:源于物质和能量;可以感知;可储存、加工、传递和再生
- 信息=数据+语义
二、数据
- 用来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组合,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 数据和它的语义是不可分割的,给数据赋予不同的语义,对数据有不同的解释
- 当给数据赋予特定语义后,他们就转换为可传递的信息
- 可用多种不同的数据形式表示同一信息,而信息不随数据形式的不同而改变
二者的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是原料,是输入;信息是产出,是输出结果
数据+数据处理=信息
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 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和推导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 借助计算机科学的保存和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以便人们能够方便的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 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指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维护等工作
三、产生与发展
- 人工管理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中外存只有低级设备)
- 数据不保存
- 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
- 数据不能共享,冗余很大
-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 文件系统阶段(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硬件有了直接存储设备,出现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
- 数据可以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 文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 数据和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 文件组织形式多样化,便于存储和查找数据
- 数据具有一定共享性,可以重复使用
- 问题: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不一致;数据独立性差;数据间的联系弱
- 数据库管理阶段(出现了大容量、存取快速的磁盘,硬件价格下降软件价格上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的规模更加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
- 数据库技术:是把一批相关数据组织成数据库,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实施很强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的技术
- 数据的结构化
-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 数据独立性高
-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有同意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功能
- 安全性控制:防止不合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的泄露和破坏,合法用户只能操作有权限的数据,不合法的用户禁止访问
- 完整性控制:通过设置一些完整性规则等约束条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
- 并发控制:多个用户同时存取或修改数据库时,系统可防止由于相互干扰而提供给用户不正确的数据,并防止数据库受到破坏
- 数据恢复: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正确或数据丢失时,系统有能力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最近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为Allure_07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