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一)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目录


什么是面向对象:


什么面向过程: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


面向对象有那些特征: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有什么优点:


什么是继承:


组合和继承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中的对象不是指女朋友,它是一种编程术语。面向对象是当今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方法之一,它是把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方法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即对象。对同类对象抽象出其共性,即类,类中的大多数数据,只能被本类的方法进行处理。类通过一个简单的外部接口与外界发生关系,对象与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程序流程由用户在使用中决定,例如,站在抽象的角度,人具有身高、体重、年龄、血型等一些特征,人会劳动、人都会直立行走、人都会吃饭、人都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工具等这些方法,人仅仅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不存在的实体,但是所有具备人这个群体的属性与方法的对象都叫人,这个对象人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每个人都是人这个群体的一个对象。

什么面向过程:


而面向过程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就是自顶向下顺序执行,逐步求精,其程序结构是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模块,这些模块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在功能上相对独立,每一模块内部一般都是由顺序,选择和循环组成。把每一个步骤分别用函数来实现,就是一个面向过程的开发。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面向对象方法是用符合常规思维的方式来处理客观世界的问题,强调把

问题域的要领直接映射到对象及对象之间的接口上。而面向过程方法强调的则是过程的抽象化与模块化,它是以过程为中心构造或处理客观世界问题的。

2)层次逻辑关系不同。面向对象方法则是用计算机逻辑来模拟客观世界中的物理存在,

以对象的集合类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单位,尽可能地使计算机世界向客观世界靠拢,以使问题的处理更清晰直接,面向对象方法是用类的层次结构来体现类之间的继承和发展。而面向过程方法处理问题的基本单位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过程的模块,用模块的层次结构概括模块或模块间的关系与功能,把客观世界的问题抽象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过程。

3)数据处理方式与控制程序方式不同。面向对象方法将数据与对应的代码封装成一个整

体,原则上其他对象不能直接修改其数据,即对象的修改只能由自身的成员函数完成,控制程序方式上是通过“事件驱动”来激活和运行程序。而面向过程方法是直接通过程序来处理数

据,处理完毕后即可显示处理结果,在控制程序方式上是按照设计调用或返回程序,不能自由导航,各模块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调用与被调用的关系。

4)分析设计与编码转换方式不同。面向对象方法费穿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设计及编码中,是一种平滑过程,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是采用一致性的模型表示,即实现的是一种无缝连接。而面向过程方法强调分析、设计及编码之间按规则进行转换,贯穿于软件生命周分析、设计及编码中,实现的是一种有缝的连接。

面向对象有那些特征:

面向对象的主要特征包括抽象、继承、封装和多态。

1)抽象。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

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

2)继承。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其表述共性的方法。对象的一个新类可以从现有的类中派生,这个过程称为类继承。新类继承了

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派生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

3)封装。封装是指将客观事物抽象成类,每个类对自身的数据和方法实行保护。类可以

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4)多态。多态是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多态包括参数化多态和包含

多态。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等优势,很好地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有什么优点:

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有诸多的优点,下面主要介绍其中 3 个优点。

1)较高的开发效率。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可以对现实的事物进行抽象,可以把现

实的事物直接映射为开发的对象,与人类的思维过程相似,例如可以设计一个 Car 类来表示现实中的汽车,这种方式非常直观明了,也非常接近人们的正常思维。同时,由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可以通过继承或者组合的方式来实现代码的重用,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

2)保证软件的鲁棒性。正是由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有很高的重用性,在开发的过程中

可以重用已有的而且在相关领域经过长期测试的代码,因此,自然而然地对软件的鲁棒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保证软件的高可维护性。由于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使得代码的可读性非常好,

同时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也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明了。同时针对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已有许多非常成熟的设计模式,这些设计模式可以使程序在面对需求的变更时,只需要修改部分的模块就可以满足需求,因此维护起来非常方便。

什么是继承:

常见笔试题:

下列有关继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子类能继承父类的所有方法和状态

B.子类能继承父类的非私有方法和状态

C.子类只能继承父类 pubic方法和状态

D子类能继承父类的方法,而不是状态

继承是面向对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通过继承,子类可以使用父类中的一些成员变

量与方法,从而能够提高代码的复用性,提高开发效率。在 Java 语言中,被继承的类叫基类

(superclass)或父类,继承基类或父类的类叫派生类或子类(subelass)。继承是通过 extends

关键字来实现的,使用格式为:class 子类名 extends 父类名。

继承主要有如下几个特性:

1)Java 语言不支持多重继承,也就是说,子类至多只能有一个父类,但是可以通过实现

多个接口来达到多重继承的目的。

2)子类只能继承父类的非私有(public 与 protected)成员变量与方法。

3)当子类中定义的成员变量和父类中定义的成员变量同名时,子类中的成员变量会覆盖

父类的成员变量,而不会继承。

4)当子类中的方法与父类中的方法有相同的函数签名(相同的方法名,相同的参数个数

与类型)时,子类将会覆盖父类的方法,而不会继承。

组合和继承有什么区别:


组合和继承是面向对象中两种代码复用的方式。组合是指在新类里面创建原有类的对象,

重复利用已有类的功能。继承是面向对象的主要特性之一,它允许设计人员根据其他类的实现来定义一个类的实现。组合和继承都允许在新的类中设置子对象(subobject),只是组合是显式的,而继承则是隐式的。组合和继承存在着对应关系:组合中的整体类和继承中的子类对应,组合中的局部类和继承中的父类对应。既然继承和组合都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那么在实际使用时又该如何选择呢?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除非两个类之间是“is-a”的关系,否则不要轻易地使用继承。不要单纯地为了实现

基类代码的重用而使用继承,因为过多地使用继承会破坏代码的可维护性。当父类被修改时,会影响到所有继承自它的子类,从而增加程序的维护难度与成本。

2)不要仅仅为了实现多态而使用继承,如果类之间没有“讪-a”的关系,可以通过实现

接口与组合的方式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设计模式中的策略模式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采用接口与组合的方式比采用继承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由于 Java 语言只支持单继承,如果想同时继承两个类或多个类,在 Java 中是无法直接实现的。同时,在 Java 语言中,如果继承使用太多,也会让一个clhaes 里面的内容变得臃肿不堪。所以。在 Java 语言中,能使用组合就尽量不要使用继承。



版权声明:本文为m0_65562481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