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干货】蘑菇街App的组件化之路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本文为『移动前线』群在3月10日的分享总结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来自『移动开发前线』公众号。



嘉宾介绍


蘑菇街李忠(花名银时,网名 limboy),多年客户端开发经验,目前主要负责移动端基础架构设计及核心技术难点攻克(以 iOS 为主),为集团所有 App 提供移动端解决方案。 热衷于尝试新技术,并在团队中推广,致力于以优秀的代码、新的理念拓宽工程师的思路和眼界,以提升团队整体作战能力为己任。

在组件化之前,蘑菇街 App 的代码都是在一个工程里开发的,在人比较少,

业务发展不是很快的时候,这样是比较合适的,

能一定程度地保证开发效率。

慢慢地代码量多了起来,开发人员也多了起来,



业务发展也快了起来,这时单一工程开发模式就会显露出一些弊端:

  • 耦合比较严重(因为没有明确的约束,「组件」间引用的现象会比较多)

  • 容易出现冲突(尤其是使用 Xib,还有就是 Xcode Project,虽说有脚本可以改善:https://github.com/truebit/xUnique )

  • 业务方的开发效率不够高(只关心自己的组件,却要编译整个项目,与其他不相干的代码糅合在一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采取了「组件化」策略。它能带来这些好处:

  • 加快编译速度(不用编译主客那一大坨代码了)

  • 自由选择开发姿势(MVC / MVVM / FRP)

  • 方便 QA 有针对性地测试

  • 提高业务开发效率

先来看下,组件化之后的一个大概架构:




「组件化」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大的 App 拆成一个个小的组件,相互之间不直接引用。那如何做呢?


实现方式




组件间通信

以 iOS 为例,由于之前就是采用的 URL 跳转模式,理论上页面之间的跳转只需 open 一个 URL 即可。所以对于一个组件来说,只要定义「支持哪些 URL」即可,比如详情页,大概可以这么做:

[MGJRouter registerURLPattern:@"mgj://detail?id=:id" toHandler:^(NSDictionary *routerParameters) {
   NSNumber *id = routerParameters[@"id"];
   // create view controller with id    // push view controller}];

首页只需调用

[MGJRouter openURL:@”


mgj://detail?id=404






]

就可以打开相应的详情页。

那问题又来了,我怎么知道有哪些可用的 URL?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后台专门来管理。





然后可以把这些短链生成不同平台所需的文件,iOS 平台生成 .{h,m} 文件,Android 平台生成 .java 文件,并注入到项目中。

这样开发人员只需在项目中打开该文件就知道所有的可用 URL 了。

目前还有一块没有做,就是参数这块,虽然描述了短链,

但真想要生成完整的 URL,还需要知道如何传参数,这个正在开发中。

还有一种情况会稍微麻烦点,就是「组件A」要调用「组件B」

的某个方法,比如在商品详情页要展示购物车的商品数量,

就涉及到向购物车组件拿数据。

类似这种同步调用,iOS 之前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案,还是依托于 MGJRouter,

不过添加了新的方法

– (id)objectForURL:



注册时也使用新的方法进行注册

[MGJRouter registerURLPattern:@"mgj://cart/ordercount" toObjectHandler:^id(NSDictionary *routerParamters){
   // do some calculation    return @42; }]

使用时

NSNumber *orderCount = [MGJRouter objectForURL:@”


mgj://cart/



ordercount


“]

这样就拿到了购物车里的商品数。

稍微复杂但更具通用性的方法是使用「协议」 <-> 「类」绑定的方式,还是以购物车为例,购物车组件可以提供这么个 Protocol

@protocol MGJCart <NSObject>
+ (NSInteger)orderCount;
@end


可以看到通过协议可以直接指定返回的数据类型。

然后在购物车组件内再新建个类实现这个协议,假设这个类名为MG

JCartImpl,接着就可以把它与协议关联起来

[



ModuleManager registerClass:MGJCartImpl forProtocol:@protocol(MGJCart)



]

,对于使用方来说,要拿到这个MGJCartImpl,

需要调用

[ModuleManager classForProtocol:@protocol(



MGJCart)]

。拿到之后再调用

+ (NSInteger)orderCount

就可以了。

那么,这个协议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如果跟组件放在一起,

使用时还是要先引入组件,如果有多个这样的组件就会比较麻烦了。

所以我们把这些公共的协议统一放到了

PublicProtoc



olDomain.h

下,到时只依赖这一个文件就可以了。

Android 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


组件生命周期管理

理想中的组件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主客中,并且有跟 AppDel

egate 一致的回调方法。这也是 ModuleManage

r 做的事情。

先来看看现在的入口方法:




其中

[MGJApp startApp]

主要负责一些 SDK 的初始化。

[self trackLaunchTime]

是我们打的一个点,

用来监测从 main

方法开始到入口方法调用结束花了多长时间。其他的都由 Modu

leManager 搞定,

loadModuleFromPli



st:pathForResource:

方法会读取 bundle 里的一个 plist 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每个 Module 都实现了 ModuleProtocol,

其中有一个

– (BOOL)applicaiton: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方法,如果实现了的话,就会被调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系统的一些事件会有通知,比如

applic



ationDidBecomeActive

会有对应的

UIA



pplicationDidBecomeActiveNotif



ication

,组件如果要做响应的话,

只需监听这个系统通知即可。但也有一些事件是没有通知的,比如




– application:



didRegisterUserNotificationSet



tings:

,这时组件如果也要做点事情,怎么办?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在 AppDelegate

的各个方法里,手动调一遍组件的对应的方法,如果有就执行。





壳工程

既然已经拆出去了,那拆出去的组件总得有个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壳工程,壳工程主要包含一些基础组件和业务SDK,

这也是主工程包含的一些内容,

所以如果在壳工程可以正常运行的话,到了主工程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里存在版本同步问题,之后会说到。



遇到的问题



组件拆分

由于之前的代码都是在一个工程下的,

所以要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组件就会遇到不少问题。

首先是组件的划分,当时在定义组件粒度时也花了些时间讨论,

究竟是粒度粗点好,还是细点好。粗点的话比较有利于拆分,

细点的话灵活度比较高。最终还是选择粗一点的粒度,

先拆出来再说。

假如要把详情页迁出来,就会发现它依赖了一些其他部分的代码,

那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把代码拷过来,改个名使用。比较简单暴力。

说起来比较简单,做的时候也是挺有挑战的,

因为正常的业务并不会因为「组件化」而停止,

所以开发同学们需要同时兼顾正常的业务和组件的拆分。


版本管理

我们的组件包括第三方库都是通过 Cocoapods 来管理的,其中组件使用了私有库。之所以选择 Cocoapods,一个是因为它比较方便,

还有就是用户基数比较大,且社区也比较活跃(

活跃到了会时不时地触发 Github 的 rate limit,导致长时间 clone 不下来··· 见此:https://github.com/CocoaPods/CocoaPods/issues/4989#issuecomment-193772935 ),当然也有其他的管理方式,比如 submodule / subtree,在开发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方便、

灵活的方案容易占上风,虽然它也有自己的问题。

主要有版本同步和更新/编译慢的问题。

假如基础组件做了个 API 接口升级,这个升级会对原有的接口做改动,

自然就会升一个中位的版本号,比如原先是 1.6.19,那么现在就变成 1.7.0 了。而我们在 Podfile 里都是用 ~ 指定的,这样就会出现主工程的 pod 版本升上去了,但是壳工程没有同步到,

然后群里就会各种反馈编译不过,

而且这个编译不过的长尾有时能拖上两三天。

然后我们就想了个办法,如果不在壳工程里指定基础库的版本,

只在主工程里指定呢,理论上应该可行,

只要不出现某个基础库要同时维护多个版本的情况。但实践中发现,

壳工程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升不上去,在 podfile 里指定最新的版本又可以升上去,所以此路不通。

还有一个问题是 pod update 时间过长,经常会在 Analyzing Dependency 上卡 10 多分钟,非常影响效率。后来排查下来是跟组件的 Podspec 有关,配置了 subspec,且依赖比较多。

然后就是 pod update 之后的编译,由于是源码编译,所以这块的时间花费也不少,

接下去会考虑 framework 的方式。


持续集成


在刚开始,持续集成还不是很完善,业务方升级组件,直接把 podspec 扔到 private repo 里就完事了。这样最简单,但也经常会带来编译通不过的问题。而且这种随意的版本升级也不太能保证质量。于是我们就搭建了一套持续集成系统,大概如此:




每个组件升级之前都需要先通过编译,然后再决定是否升级。

这套体系看起来不复杂,

但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后端的并发问题,

导致业务方要么集成失败,要么要等不少时间。

而且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呈现当前版本的组件版本信息。

还有就是业务方对于这种命令行的升级方式接受度也不是很高。




基于此,在经过了几轮讨论之后,有了新版的持续集成平台,

升级操作通过网页端来完成。

大致思路是,业务方如果要升级组件,假设现在的版本是 0.1.7,添加了一些 feature 之后,壳工程测试通过,想集成到主工程里看看效果,

或者其他组件也想引用这个最新的,就可以在后台手动把版本升到 0.1.8-rc.1,这样的话,原先依赖 ~> 0.1.7 的组件,不会升到 0.1.8,同时想要测试这个组件的话,只要手动把版本调到 0.1.8-rc.1 就可以了。这个过程不会触发 CI 的编译检查。

当测试通过后,就可以把尾部的 -rc.n 去掉,然后点击「

集成」,就会走 CI 编译检查,通过的话,会在主工程的 podfile 里写上固定的版本号 0.1.8。也就是说,podfile 里所有的组件版本号都是固定的。


周边设施



基础组件及组件的文档 / Demo / 单元测试

无线基础的职能是为集团提供解决方案,只是在蘑菇街 App 里能 work 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需要提供入口,知道有哪些可用组件,

并且如何使用,就像这样(目前还未实现)




这就要求组件的负责人需要及时地更新 README / CHANGELOG / API,并且当发生 API 变更时,能够快速通知到使用方。


公共 UI 组件

组件化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的重复性,

以前在一个工程里的时候,资源都可以很方便地拿到,

现在独立出去了,也不知道哪些是公用的,哪些是独有的,

索性都放到自己的组件里,这样就会导致包变大。

还有一个问题是每个组件可能是不同的产品经理在跟,

而他们很可能只关注于自己关心的页面长什么样,

而忽略了整体的样式。公共 UI 组件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些组件甚至可以跨 App 使用。(目前还未实现)





小结

「组件化」是 App 膨胀到一定体积后的解决方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在提高开发效率的过程中,采坑是难免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来些帮助。


QA环节


Q: 对协议部分也蛮好奇的,Android端有采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么?


A: Android我们有一个commanager, 思路类似,具体实现的话,需要再翻一下…



Q:不同组件间怎么监督和核查UI和代码资源的公用性,



以避免浪费?


A: 组件间的监督和核查机制,我们没有做,目前正在做的是’



包大小压缩’,其中会涉及到图片的去重和压缩,是统一做的。



Q: 每个组件所依赖的基础库是在各自的podfile中,



还是在主工程podfile里面写?


A:  在壳工程的podspec和主工程的podfile里都有,



有一个小技巧是可以把壳工程的podspec作为dev pod来开发,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一份podspec, 又有一份podfile.



Q:你的组件是如何响应URL的?


A: 组件会通过MGJRouter注册URL, 然后设置callback, 在callback里会通过NavigationControl



ler push一个VC出来。


Q: 那这个NavigationController是不是要通过参



数传进去?


A: 不用,我们有一个UISkeletonModule模块,



通过它可以拿到全局的NavigationController.



Q: 蘑菇街目前的业务下,组件量有多少个?


A: iOS有70多个(包括基础的和业务的),Android更多。



Q: 那么多组件,开发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先熟悉70多个呢?


A: 这是个问题,组件分为基础组件和业务组件,



业务组件之间不需要互相熟悉,不过基础组件确实需要。



所以我们正在做一个’组件展示平台’,



在上面可以看到我们提供哪些基础组件,都是怎么用的。



Q: 壳工程会将基础库都拷贝一份么,



开发时需要将所有组件代码check下来,



这样是不是导致代码文件很大?


A: 壳工程会通过pod去拉组件,



pod在某个版本之后加入了local cache功能,同样的lib, 就不用再到网上去下了,所以其实还是蛮快的,



代码文件不会大到哪里去吧。



Q:所有的组件都是放在一个工程里么,



能把单个组件都弄成一个子工程来管理么,私有pod,



然后在主工程里面pod install对应的组件?


A: 组件都是有单独的工程的,然后会放到私有的pod源中进行管理。



Q: 你的组件在注册URL的时候已经实例化过了是么,



还是说你的组件在block张实例化? 如果是后者,那么你注册URL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是在AppDelegatede的didLaunch中调用st



art方法么?


A: 在注册URL时实例化的,



一个模块如果想在didFinishLaunch时做点事情,



只要继承ModuleProtocol协议,



然后实现该方法就行了,



它会在AppDelegate的相应阶段被调用。



Q: 为什么还需要一个壳工程,直接放在主工程下面不行么?


A: 壳工程用于“干净”的业务开发,直接放到主工程,



然后push到自己的仓库么?那这样的话,



主工程的意义就跟壳工程是一样的吧,



如果直接就是在主工程下面开发,那各个组件都在这上面开发,



就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了。



Q: 可以提及一下Model这块怎么处理的么,



Model在各组件间会有传递么?


A: Model一般不会在组件间传递,在组件内部倒是可以随便传,



Model这块我们是自己写一个MGJEntity, 大致的功能跟JSONModel类似



Q: 组件间数据较多时怎样组件方式传递?


A:  目前还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比较多的话,



可能会考虑同步调用,也就是走协议,这样类型就是已知的。



组件间一般不传Model, 如果数据格式比较复杂,会考虑走协议,



如果比较简单就直接open url了。



Q: 这些组件都是开源的么,做项目的开发者可以看到具体的实现么,



实现文件是打包成静态库么?


A: 对内是开放源码的,项目开发者可以看到,



之后的打算是在持续集成那边通过编译后自动framework化。



Q: 一个新的需求有什么标准判断是新加一个组件来做还是在某个关联的



组件里做?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某个组件在开发到一定程度会拆分出若干个组件来?


A: 其实没有太严格的标准,对于业务方来说,



如果现有的基础组件不能满足,就会向我们提需求,



然后我们尽量满足他们,如果这个需求比较偏,



那就会建议他们重新实现一个。



Q: 请问一般组件化的发布周期是?需要业务手动发布吧?


A: 这个因组件而异,对于基础组件来说,没什么问题就不会去动它,



对于业务组件来说,他们的发布周期是跟着班车走的,



升级行为是在持续集成后台的组件管理中进行的



Q: 你们当初做组件化的过程中,



没有考虑过将每个模块做成一个单独的Framework框架,



然后在主框架上组合一起么,或者可以说一下这两者的区别么?


A: 有的,目前已经有几个是这么做了,



framework化就是调试时会比较麻烦,断点进不去,



好处就是能提升编译速度。



转自:微信公众号: [移动开发前线]


注:下周分享预告:

分享主题:


天猫App A/B测试实践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为shenguanhua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