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计算机竞赛能保送,除了保送名校,竞赛生还得到了什么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原标题: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暂时停办

除了保送名校,竞赛生还得到了什么

8月1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突然发布通知,宣布NOIP竞赛暂停。

NOIP全称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分为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竞赛暂停,打乱了很多人的备战节奏。但业界普遍认为,竞赛并不会就此取消,更有可能的是改名再来。

其实,NOIP是很多人接触算法竞赛的开始。到了大学,这些人的大部分仍会继续自己的竞赛之路,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的赛场上继续拼搏。

那些属于竞赛的日子,仍是他们青春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做题会觉得有些空虚”

ACM-ICPC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ACM-ICPC中叱咤风云的选手,大多也曾在NOIP和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摸爬滚打。和算法题交手过招,是这些“计算机大神”生活的一部分。

初高中时搞竞赛,当然也存有功利心,想拿竞赛成绩作为名校的敲门砖;但热爱,同样也是他们坚持的动力之一。

到了大学,还在竞赛的坑底躺平,每个人的原因各有不同。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孙科心中有遗憾——高中时在弱省弱校,没机会学到什么东西,在NOI中发挥不佳。凭借信息学奥赛保送北京大学的2016级本科生吉如一也有遗憾——高中没有入选国家队为国出征。“到了大学就还想继续比赛。而且高中搞了两年竞赛之后,有些放不下了,不做题就觉得空虚。”

竞赛生们一进大学,就对写代码驾轻就熟。其他计算机专业新生需要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和练习写代码上,但竞赛生们能拿这些时间来做些别的事情。比如,继续打比赛。

“用自己学过的算法知识、编程技巧等等去解决一道道题目,可能需要冥思苦想,也可能会做错,但最终解成功时会觉得十分有成就感,这就是算法竞赛最大的魅力。”孙科说。

ACM-ICPC分为区域赛和世界总决赛,团队要在规定的5个小时内完成主办方给出的题目,题目通常为8—13道。和高中时的信息学奥赛不同,ACM-ICPC的题会出得更加包罗万象。“比赛没有超纲的知识。它不仅考编程、算法、数据结构,还可能考到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涵盖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知识点。”孙科说。

ACM-ICPC决赛:重压之下的高手过招

在吉如一看来,如果高中时竞赛基础较好,在区域赛中拿到奖牌并不难。他也很清楚,从实用角度来讲,在区域赛中拿牌就已经足够;再往后参加世界总决赛,边际效益其实会缩水。“世界决赛竞争激烈,拼命训练才能拿牌。”

吉如一记得,2018年决赛前的半个月,他和队友几乎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如果没有课,他们就在机房里从早泡到晚。

但对赛场的渴望会战胜理性的投入产出比分析,竞赛选手终究还是热血难凉,想代表学校、代表国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一较高下。

“能跟世界范围内的大神们同场竞技,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非常酷炫了,体验大概就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就像奥运会一样。”去年也曾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参赛的孙科说。

2018年ACM-ICPC决赛就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进行,这也是吉如一第二次参加总决赛。当时,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个团队同场竞技。“压力非常大。”现在回忆起来,吉如一脱口而出的,仍是压力。主场作战,既是优势,也让队员背负了沉甸甸的期待。

题目会以纸质形式发到参赛队员手上。他们最先要做的事就是读题,判断题目的难易程度,制定解题策略。由于三个人只有一台电脑,所以一个人上机操作时,其他两个人就要抓紧时间思考其他题目的解法。

计算成绩时,队伍的解题数量最为重要,其次是解题耗时。ACM-ICPC的题目结果都是当场揭晓,如果提交一次错误答案,就会被罚时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