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白平衡的定义
-
通俗理解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
显示器
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白平衡就涉及到了一个相对颜色的问题,比如一张纯白色的白纸,在白炽灯下拍出来颜色是白色的。但是在烛光下拍出来就是偏暖色,在晴朗的蓝天拍出来就偏冷色。那么这张纸到底是什么颜色?白平衡的初始技能就是
将在不同环境色温中的白色物体都还原成真的白色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
日光灯
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
钨丝灯
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此图摘自:
https://blog.csdn.net/a200800170331/article/details/82013946
- 从工作原理理解白平衡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
影像
,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5]
。
- 从色温色调角度理解白平衡
白平衡与色温有密切关系。不同色温光源下图像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偏色。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
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
镜头
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看物体时不会出现偏色。
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
开尔文
温度(K)来表示色彩。
英国
著名物理学家
开尔文
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 [1]
,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
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 -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南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 (开尔文)
白平衡本质上是调节两个参数:色温和色调,色温调节蓝-黄偏色,色调调节绿-品红偏色。通过调节两个参数,来设置白点的位置,从而得到正确的色彩转换。
2.白平衡算法
-
灰度世界算法GW
(自动白平衡) -
全反射理论算法PR
(自动白平衡最常用之一) -
GW和PR正交组合算法QCGP
-
色温估计法
这一部分内容详见如下博客内容
https://blog.csdn.net/a6333230/article/details/8288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