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http://www.datagur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37971&extra=page=1&page=1
Ox00: Motivation
最近在研究
Yoon Kim
的一篇经典之作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Sentence Classification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cnn模型用于文本分类的开山之作(其实第一个用的不是他,但是Kim提出了几个variants,并有详细的调参)
wildml
对这篇paper有一个tensorflow的实现,具体参见
here
。其实blog已经写的很详细了,但是对于刚入手tensorflow的新人来说代码可能仍存在一些细节不太容易理解,我也是初学,就简单总结下自己的理解,如果对读者有帮助那将是极好的。
Ox01: Start!
我主要对TextCNN这个类进行解读,具体代码在
这里
。
研究别人代码时,时常问自己几个问题,由问题切入,在读的过程中找答案,这种方式我个人认为是最efficient的
1 这个class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TextCNN类搭建了一个最basic的CNN模型,有input layer,convolutional layer,max-pooling layer和最后输出的softmax layer。
但是又因为整个模型是用于
文本
的(而非CNN的传统处理对象:图像),因此在cnn的操作上相对应地做了一些小调整:
- 对于文本任务,输入层自然使用了word embedding来做input data representation。
- 接下来是卷积层,大家在图像处理中经常看到的卷积核都是正方形的,比如4*4,然后在整张image上沿宽和高逐步移动进行卷积操作。但是nlp中输入的“image”是一个词矩阵,比如n个words,每个word用200维的vector表示的话,这个”image”就是n*200的矩阵,卷积核只在高度上已经滑动,在宽度上和word vector的维度一致(=200),也就是说每次窗口滑动过的位置都是完整的单词,不会将几个单词的一部分“vector”进行卷积,这也保证了word作为语言中最小粒度的合理性。(当然,如果研究的粒度是character-level而不是word-level,需要另外的方式处理)
-
由于卷积核和word embedding的宽度一致,一个卷积核对于一个sentence,卷积后得到的结果是一个vector, shape=(sentence_len – filter_window + 1, 1),那么,在max-pooling后得到的就是一个
Scala
r。所以,这点也是和图像卷积的不同之处,需要注意一下。 - 正是由于max-pooling后只是得到一个scalar,在nlp中,会实施多个filter_window_size(比如3,4,5个words的宽度分别作为卷积的窗口大小),每个window_size又有num_filters个(比如64个)卷积核。一个卷积核得到的只是一个scalar太孤单了,智慧的人们就将相同window_size卷积出来的num_filter个scalar组合在一起,组成这个window_size下的feature_vector。
-
最后再将所有window_size下的feature_vector也组合成一个single vector,作为最后一层softmax的输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个卷积核对于一个句子,convolution后得到的是一个vector;max-pooling后,得到的是一个scalar。
如果对上述讲解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移步wildml的另一篇
blog
,包教包会。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这个类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用于文本数据的CNN模型!
2 一些参数
既然TextCNN类是基于YoonKim的思路搭建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将paper中提到的各种参数设置都整理出来,有一些参数是关于模型的,有一些参数是关于training的,比如epoch等,这类参数就和模型本身无关,以此来确定我们的TextCNN类需要传递哪些参数来初始化。
赶紧把
paper
打开,来仔细找找参数吧。
3.1节Hyperparameters and Training部分讲到一些,还有一部分在Table1中:
关于model
-
filter windows:
[3,4,5]
-
filter maps:
100
for each filter window -
dropout rate:
0.5
-
l2 constraint:
3
-
randomly select
10%
of training data as dev set(early stopping) -
word2vec(google news) as initial input, dim =
300
- sentence of length: n, padding where necessary
- number of target classes
- dataset size
-
vocabulary size
关于training
-
mini batch size:
50
-
shuffuled
mini batch -
Adadelta
update rule: similar results to Adagrad but required fewer epochs -
Test method: standard train/test split ot CV
3 Dropout注意事项
正则是解决过拟合的问题,在最后一层softmax的时候是full-connected layer,因此容易产生过拟合。
策略就是在:
在
训练
阶段,对max-pooling layer的输出实行一些dropout,以概率p激活,激活的部分传递给softmax层。
在
测试
阶段,w已经学好了,但是不能直接用于unseen sentences,要乘以p之后再用,这个阶段没有dropout了全部输出给softmax层。
4 Embedding Layer
存储全部word vector的矩阵<span tabindex=”0″ class=”MathJax” id=”MathJax-Element-1-Frame” role=”presenta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position: relative;” data-mathml=’W’>W
W初始化时是随机random出来的,也就是paper中的第一种模型CNN-rand
训练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都会使用全部的vocabulary,而只是产生一个batch(batch中都是sentence,每个sentence标记了出现哪些word(最大长度为sequence_length),因此batch相当于一个二维列表),这个batch就是input_x。
tf.nn.embedding_lookup:查找input_x中所有的ids,获取它们的word vector。batch中的每个sentence的每个word都要查找。所以得到的embedded_chars的shape应该是[None, sequence_length, embedding_size](1)
但是,输入的word vectors得到之后,下一步就是输入到卷积层,用到tf.nn.conv2d函数,
再看看conv2d的参数列表:
input: [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in_channels](2)
filter: [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in_channels, out_channels](3)
对比(1)(2)可以发现,就差一个in_channels了,而最simple的版本也就只有1通道(Yoon的第四个模型用到了multichannel)
因此需要expand dim来适应conv2d的input要求,万能的tensorflow已经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This operation is useful if you want to add a batch dimension to a single element. For example, if you have a single image of shape [height, width, channels], you can make it a batch of 1 image with expand_dims(image, 0), which will make the shape [1, height, width, channels].
Example:
# ‘t’ is a tensor of shape [2]
shape(expand_dims(t, -1)) ==> [2, 1]
因此只需要
就能在embedded_chars后面加一个in_channels=1
5 Conv and Max-pooling
首先,对filter_sizes中的每一个filter_window_size都要进行卷积(每一种size都要产生num_filters那么多个filter maps),所以外层就是一个大的for循环。
继续,看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函数tf.name_scope(‘xxx’)
这个函数的作用参见
官方文档
由于在for循环内部,filter_size是固定了的,因此可以结合(3):[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in_channels, out_channels]得到,filter_shape = [filter_size, embedding_size, 1, num_filters]
之所以要弄清楚filter shape是因为要对filter的权重矩阵w进行初始化:
这里为什么要用tf.truncated_normal()函数呢?
答:tensorflow中提供了两个normal函数:
- tf.random_normal(shape, mean=0.0, stddev=1.0, dtype=tf.float32, seed=None, name=None)
-
tf.truncated_normal(shape, mean=0.0, stddev=1.0, dtype=tf.float32, seed=None, name=None)
对比了一下,这两个函数的参数列表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我就直接引用文档中的说明,讲解的很清楚,
Outputs random values from a truncated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generated values follow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specified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except that values whose magnitude is more than 2 standard deviations from the mean are dropped and re-picked.
也就是说random出来的值的范围都在[mean – 2
standard_deviations, mean + 2
standard_deviations]内。
下图可以告诉你这个范围在哪,
还要加上bias项tf.nn.bias_add(conv, b),并且通过relu:tf.nn.relu才最终得到卷积层的输出<span tabindex=”0″ class=”MathJax” id=”MathJax-Element-3-Frame” role=”presenta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position: relative;” data-mathml=’h’>h h。
那究竟卷积层的输出的shape是什么样呢?
官方文档中有一段话解释了卷积后得到的输出结果:
第三部进行了right-multiply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
[batch, out_height, out_width, output_channels]
,但是还是不清楚这里的out_height和out_width到底是什么。
那就看看wildml中怎么说的吧
“VALID” padding means that we slide the filter over our sentence without padding the edges, performing a narrow convolution that gives us an output of shape [1, sequence_length – filter_size + 1, 1, 1].
因此,综合上面的两个解释,我们知道conv2d-加bias-relu之后得到的<span tabindex=”0″ class=”MathJax” id=”MathJax-Element-4-Frame” role=”presenta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position: relative;” data-mathml=’h’>h h的shape=
[batch, sequence_length – filter_size + 1, 1, num_filters]
tf.nn.max_pool(value, ksize, strides, padding, data_format=’NHWC’, name=None)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value和ksize。
value相当于是max pooling层的输入,在整个网络中就是刚才我们得到的<span tabindex=”0″ class=”MathJax” id=”MathJax-Element-5-Frame” role=”presenta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position: relative;” data-mathml=’h’>h h,check了一下它俩的shape是一致的,说明可以直接传递到下一层。
另一个参数是ksize,官方解释说是input tensor每一维度上的window size。仔细想一下,其实就是想定义多大的范围来进行max-pooling,比如在图像中常见的2*2的小正方形区域对整个h得到feature map进行pooling,但是在nlp中,刚才说到了每一个feature map现在是
[batch, sequence_length – filter_size + 1, 1, num_filters]
维度的,我们想知道每个output_channels(每个channel是一个vector)的最大值,也就是最重要的feature是哪一个,那么就是在第二个维度上设定window=sequence_length – filter_size + 1【这里感觉没解释通,待后续探索】
根据ksize的设置,和value的shape,可以得到pooled的shape=
[batch, 1, 1, num_filters]
,
这是一个filter_size的结果(比如filter_size = 3),pooled存储的是当前filter_size下每个sentence最重要的num_filters个features,结果append到pooled_outputs列表中存起来,再对下一个filter_size进行相同的操作。
等到for循环结束时,也就是所有的filter_size全部进行了卷积和max-pooling之后,首先需要把相同filter_size的所有pooled结果concat起来,再将不同的filter_size之间的结果concat起来,最后的到的应该类似于二维数组,[batch, all_pooled_result]
all_pooled_result一共有num_filters\(100)*len(filter_sizes)(3)个,比如300个
连接的过程需要使用
tf.concat
,官方给出的例子很容易理解。
最后得到的h_pool_flat也就是[batch, 300]维的tensor。
6 Dropout
前面在“dropout注意事项”中讲到了,dropout仅对hiddenlayer的输出层进行drop,使得有些结点的值不输出给softmax层。
7 Output
输出层其实是个softmax分类器,没什么可讲的,但是要注意l2正则(虽然有paper说l2加不加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对b也要进行正则约束?
另外,tf.nn.xw_plus_b()在open api中并没有提供,参考github上的某个
issue
因此可以改为tf.matmul(self.h_drop, W) + b但是不好的地方是无法设置name了。。(用xw_plus_b也不会报错不改也可以)
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是,这一层按道理说应该是一个softmax layer,但是并没有使用到softmax函数,在Yoon的文章中也是直接得到输出的,
因此,我们也按照这种方式写代码,得到所有类别的score,并且选出最大值的那个类别(argmax)
y的shape为[batch, num_classes],因此argmax的时候是选取每行的max,dimention=1
因此,最后scores的shape为[batch, 1]
8 Loss function
得到了整个网络的输出之后,也就是我们得到了y_prediction,但还需要和真实的y label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预测好坏。
还是使用常规的cross_entropy作为loss function。最后一层是全连接层,为了防止过拟合,最后还要在loss func中加入l2正则项,即l2_loss。l2_reg_lambda来确定惩罚的力度。
9 Accuracy
tf.equal(x, y)返回的是一个bool tensor,如果xy对应位置的值相等就是true,否则false。得到的tensor是[batch, 1]的。
tf.cast(x, dtype)将bool tensor转化成float类型的tensor,方便计算
tf.reduce_mean()本身输入的就是一个float类型的vector(元素要么是0.0,要么是1.0),直接对这样的vector计算mean得到的就是accuracy,不需要指定reduction_indices
0x02: Conclusion
后续可能还会对其他部分进行解读,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