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线代知识点目录
泰勒展开
e
x
=
1
+
x
+
x
2
2
!
+
x
3
3
!
+
…
+
x
n
n
!
+
O
(
x
n
)
s
i
n
x
=
x
−
x
3
3
!
+
x
5
5
!
−
…
+
(
−
1
)
n
x
2
n
−
1
(
2
n
+
1
)
!
+
O
(
x
2
n
+
1
)
c
o
s
x
=
1
−
x
2
2
!
+
x
4
4
!
−
…
+
(
−
1
)
n
x
2
n
(
2
n
)
!
+
O
(
x
2
n
)
1
1
+
x
=
1
−
x
+
x
2
−
…
+
(
−
1
)
n
x
n
+
O
(
x
n
)
l
n
(
1
+
x
)
=
x
−
x
2
2
+
x
3
3
−
…
+
(
−
1
)
n
x
n
(
n
)
!
+
O
(
x
n
)
(
1
+
x
)
α
=
1
+
α
x
+
α
(
α
−
1
)
2
!
x
2
+
…
+
α
(
α
−
1
)
…
(
α
−
n
+
1
)
n
!
x
n
+
O
(
x
n
)
t
a
n
x
=
x
+
1
3
x
3
+
O
(
x
3
)
a
r
c
t
a
n
x
=
x
−
1
3
x
3
+
1
5
x
5
+
O
(
x
6
)
a
r
c
s
i
n
x
=
x
+
1
6
x
3
+
O
(
x
3
)
e^x=1+x+\frac{x^2}{2!}+\frac{x^3}{3!}+…+\frac{x^n}{n!}+O(x^n)\\ sinx=x-\frac{x^3}{3!}+\frac{x^5}{5!}-…+\frac{(-1)^nx^{2n-1}}{(2n+1)!}+O(x^{2n+1})\\ cosx=1-\frac{x^2}{2!}+\frac{x^4}{4!}-…+\frac{(-1)^nx^{2n}}{(2n)!}+O(x^{2n})\\ \frac{1}{1+x}=1-x+x^2-…+(-1)^nx^n+O(x^n)\\ ln(1+x)=x-\frac{x^2}{2}+\frac{x^3}{3}-…+\frac{(-1)^nx^{n}}{(n)!}+O(x^n)\\ (1+x)^{\alpha}=1+\alpha x+\frac{\alpha(\alpha-1)}{2!}x^2+…+\frac{\alpha(\alpha-1)…(\alpha-n+1)}{n!}x^n+O(x^n)\\ tanx=x+\frac 13x^3+O(x^3)\\ arctanx=x-\frac 13x^3+\frac 15x^5+O(x^6)\\ arcsinx=x+\frac 16x^3+O(x^3)\\
e
x
=
1
+
x
+
2
!
x
2
+
3
!
x
3
+
…
+
n
!
x
n
+
O
(
x
n
)
s
in
x
=
x
−
3
!
x
3
+
5
!
x
5
−
…
+
(
2
n
+
1
)!
(
−
1
)
n
x
2
n
−
1
+
O
(
x
2
n
+
1
)
cos
x
=
1
−
2
!
x
2
+
4
!
x
4
−
…
+
(
2
n
)!
(
−
1
)
n
x
2
n
+
O
(
x
2
n
)
1
+
x
1
=
1
−
x
+
x
2
−
…
+
(
−
1
)
n
x
n
+
O
(
x
n
)
l
n
(
1
+
x
)
=
x
−
2
x
2
+
3
x
3
−
…
+
(
n
)!
(
−
1
)
n
x
n
+
O
(
x
n
)
(
1
+
x
)
α
=
1
+
αx
+
2
!
α
(
α
−
1
)
x
2
+
…
+
n
!
α
(
α
−
1
)
…
(
α
−
n
+
1
)
x
n
+
O
(
x
n
)
t
an
x
=
x
+
3
1
x
3
+
O
(
x
3
)
a
rc
t
an
x
=
x
−
3
1
x
3
+
5
1
x
5
+
O
(
x
6
)
a
rcs
in
x
=
x
+
6
1
x
3
+
O
(
x
3
)
不定积分
∫
d
x
x
2
+
a
2
=
l
n
(
x
+
x
2
+
a
2
)
+
C
\int \frac {dx}{\sqrt {x^2+a^2}}=ln(x+\sqrt{x^2+a^2})+C
∫
x
2
+
a
2
d
x
=
l
n
(
x
+
x
2
+
a
2
)
+
C
小知识点
需要特别记住的奇函数
l
n
(
x
+
1
+
x
2
)
是关于
x
的奇函数
ln(x+\sqrt{1+x^2})是关于x的奇函数
l
n
(
x
+
1
+
x
2
)
是关于
x
的奇函数
等比数列/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通项:
a
n
=
a
1
q
n
−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n
=
a
1
−
a
n
q
1
−
q
,
S
n
=
a
1
(
1
−
q
n
)
1
−
q
等差数列通项:
a
n
=
a
1
+
(
n
−
1
)
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
n
=
(
a
1
+
a
n
)
n
2
,
S
n
=
n
a
1
+
n
(
n
−
1
)
d
2
等比数列通项:a_n=a_1q^{n-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frac{a_1-a_nq}{1-q},S_n=\frac{a_1(1-q^n)}{1-q}\\ 等差数列通项:a_n=a_1+(n-1)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frac{(a_1+a_n)n}{2},S_n=na_1+\frac{n(n-1)d}{2}
等比数列通项:
a
n
=
a
1
q
n
−
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n
=
1
−
q
a
1
−
a
n
q
,
S
n
=
1
−
q
a
1
(
1
−
q
n
)
等差数列通项:
a
n
=
a
1
+
(
n
−
1
)
d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
n
=
2
(
a
1
+
a
n
)
n
,
S
n
=
n
a
1
+
2
n
(
n
−
1
)
d
解题反例总结
二阶导大于
0
的函数
:
f
(
x
)
=
−
l
n
x
<
递减
>
,
f
(
x
)
=
1
x
<
递减
>
,
f
(
x
)
=
x
2
(
x
>
0
)
<
递增
>
;
一阶导大于原函数,都大于
0
即
f
′
(
x
)
>
f
(
x
)
>
0
:
f
(
x
)
=
e
2
x
二阶导大于0的函数:f(x)=-lnx<递减>,\ f(x)=\frac 1x<递减>,\ f(x)=x^2(x>0)<递增>;\\ 一阶导大于原函数,都大于0即f'(x)>f(x)>0:f(x)=e^{2x}
二阶导大于
0
的函数
:
f
(
x
)
=
−
l
n
x
<
递减
>
,
f
(
x
)
=
x
1
<
递减
>
,
f
(
x
)
=
x
2
(
x
>
0
)
<
递增
>
;
一阶导大于原函数,都大于
0
即
f
′
(
x
)
>
f
(
x
)
>
0
:
f
(
x
)
=
e
2
x
导数定义与计算
某一点的可导性,多利用导数定义
分母趋向0,极限要存在,分子也要趋向0,通常用于导数定义式中确定未知量
函数连续可导——>函数可导,导函数连续
取大头
若
a
1
,
a
2
,
a
3
…
a
n
>
0
,
则
lim
x
−
>
∞
a
1
+
a
2
+
a
3
+
…
a
n
n
=
m
a
x
{
a
1
,
a
2
,
a
3
,
…
a
n
}
n
例如:
lim
x
−
>
∞
2
3
+
3
3
n
=
3
;
若a_1,a_2,a_3…a_n>0,则\lim_{x->\infty}\sqrt[n]{a_1+a_2+a_3+…a_n}=\sqrt[n]{max\{a_1,a_2,a_3,…a_n\}}\\ 例如:\lim_{x->\infty}\sqrt[n]{2^3+3^3}=3;
若
a
1
,
a
2
,
a
3
…
a
n
>
0
,
则
x
−
>
∞
lim
n
a
1
+
a
2
+
a
3
+
…
a
n
=
n
ma
x
{
a
1
,
a
2
,
a
3
,
…
a
n
}
例如:
x
−
>
∞
lim
n
2
3
+
3
3
=
3
;
绝对值函数的可导性,找绝对值函数部分的零点
判断抽象函数可导性,利用条件凑导数定义式
抽象函数的极限计算,慎用洛必达
有理函数高阶导数计算,先拆分再求导
正整数幂函数乘以其他函数求高阶导数,考虑莱布尼茨法则
常见函数的高阶导数,泰勒公式帮你忙
导数的应用
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求导判断正负
隐函数的极值问题,一阶不够二阶来凑
二阶导大于0,极小值;二阶导小于0,极大值。
多项式函数的极值点判别,求零点
s
t
e
p
1
:令
f
(
x
)
=
0
找出它所有零点
s
t
e
p
2
:观察零点的重数,偶数重的零点是极值点
,
如
x
=
2
是
x
2
(
x
−
1
)
3
(
x
−
2
)
4
的极值点
s
t
e
p
3
:相邻两个零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
s
t
e
p
4
:把零点中的极值点以及非零点之间的极值点的个数加起来就结束了。
step1:令f(x)=0找出它所有零点\\ step2:观察零点的重数,偶数重的零点是极值点,如x=2是x^2(x-1)^3(x-2)^4的极值点\\ step3:相邻两个零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 step4:把零点中的极值点以及非零点之间的极值点的个数加起来就结束了。
s
t
e
p
1
:令
f
(
x
)
=
0
找出它所有零点
s
t
e
p
2
:观察零点的重数,偶数重的零点是极值点
,
如
x
=
2
是
x
2
(
x
−
1
)
3
(
x
−
2
)
4
的极值点
s
t
e
p
3
:相邻两个零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
s
t
e
p
4
:把零点中的极值点以及非零点之间的极值点的个数加起来就结束了。
多项式函数的拐点,求零点和驻点
s
t
e
p
1
:令
f
(
x
)
=
0
找出它所有零点
s
t
e
p
2
:观察零点的重数,超过
1
重且重数为奇数的一定是拐点
,
如
x
=
1
是
x
(
x
−
1
)
3
(
x
−
2
)
4
的拐点
s
t
e
p
3
:找驻点。首先零点重数超过
1
的一定是驻点,比如
1
,
2
是
x
(
x
−
1
)
3
(
x
−
2
)
4
的驻点,
然后相邻两个零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驻点
,
0
和
1
之间有一个驻点
x
1
,
1
和
2
之间有一个驻点
x
2
s
t
e
p
4
:把函数所有的驻点排序,比如
x
(
x
−
1
)
3
(
x
−
2
)
4
有驻点
x
1
,
1
,
x
2
,
2
。
s
t
e
p
5
:两个驻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拐点,比如驻点
x
1
,
1
,
x
2
,
2
之间有
3
个拐点
加上一开始的
1
是拐点,函数
x
(
x
−
1
)
3
(
x
−
2
)
4
一共有
4
个拐点
step1:令f(x)=0找出它所有零点\\ step2:观察零点的重数,超过1重且重数为奇数的一定是拐点,如x=1是x(x-1)^3(x-2)^4的拐点\\ step3:找驻点。首先零点重数超过1的一定是驻点,比如1,2是x(x-1)^3(x-2)^4的驻点,\\然后相邻两个零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驻点,0和1之间有一个驻点x_1,1和2之间有一个驻点x_2\\ step4:把函数所有的驻点排序,比如x(x-1)^3(x-2)^4有驻点x_1,1,x_2,2。\\ step5:两个驻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拐点,比如驻点x_1,1,x_2,2之间有3个拐点\\加上一开始的1是拐点,函数x(x-1)^3(x-2)^4一共有4个拐点
s
t
e
p
1
:令
f
(
x
)
=
0
找出它所有零点
s
t
e
p
2
:观察零点的重数,超过
1
重且重数为奇数的一定是拐点
,
如
x
=
1
是
x
(
x
−
1
)
3
(
x
−
2
)
4
的拐点
s
t
e
p
3
:找驻点。首先零点重数超过
1
的一定是驻点,比如
1
,
2
是
x
(
x
−
1
)
3
(
x
−
2
)
4
的驻点,
然后相邻两个零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驻点
,
0
和
1
之间有一个驻点
x
1
,
1
和
2
之间有一个驻点
x
2
s
t
e
p
4
:把函数所有的驻点排序,比如
x
(
x
−
1
)
3
(
x
−
2
)
4
有驻点
x
1
,
1
,
x
2
,
2
。
s
t
e
p
5
:两个驻点之间一定有且仅有一个拐点,比如驻点
x
1
,
1
,
x
2
,
2
之间有
3
个拐点
加上一开始的
1
是拐点,函数
x
(
x
−
1
)
3
(
x
−
2
)
4
一共有
4
个拐点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平面图形的面积
题目条件是一个函数表达式,直接对函数绝对值使用定积分
题目条件是一个参数方程,看作隐函数积分
题目条件是一个极坐标方程,平面图形为“扇形”,套用面积公式
旋转体体积
一般函数曲线绕与自变量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旋转,采用叠片法
以
y
=
f
(
x
)
(
a
≤
x
≤
b
)
绕
x
轴旋转为例,那么微元可以选取为
π
f
2
(
x
)
d
x
,
因此旋转体体积就是:
∫
a
b
π
f
2
(
x
)
d
x
绕直线
y
=
y
0
旋转的体积为:
∫
a
b
π
[
f
(
x
)
−
y
0
]
2
d
x
以y=f(x)(a\le x\le b)绕x轴旋转为例,那么微元可以选取为\pi f^2(x)dx,因此旋转体体积就是:\\ \int_a^b\pi f^2(x)dx\\ 绕直线y=y_0旋转的体积为:\int_a^b\pi [f(x)-y_0]^2dx
以
y
=
f
(
x
)
(
a
≤
x
≤
b
)
绕
x
轴旋转为例,那么微元可以选取为
π
f
2
(
x
)
d
x
,
因此旋转体体积就是:
∫
a
b
π
f
2
(
x
)
d
x
绕直线
y
=
y
0
旋转的体积为:
∫
a
b
π
[
f
(
x
)
−
y
0
]
2
d
x
一般函数曲线绕与自变量坐标轴垂直的直线旋转,采用柱壳法
以
y
=
f
(
x
)
(
a
≤
x
≤
b
)
绕
y
轴旋转为例,那么微元可以选取为
2
π
∣
x
∣
∣
f
(
x
)
∣
d
x
,
因此旋转体体积就是:
∫
a
b
2
π
∣
x
∣
∣
f
(
x
)
∣
d
x
若是绕
x
=
x
0
旋转
,
V
=
∫
a
b
2
π
∣
x
−
x
0
∣
∣
f
(
x
)
∣
d
x
以y=f(x)(a\le x\le b)绕y轴旋转为例,那么微元可以选取为2\pi |x| |f(x)|dx,因此旋转体体积就是:\\ \int_a^b 2\pi |x| |f(x)|dx\\若是绕x=x_0旋转,V=\int_a^b 2\pi |x-x_0| |f(x)|dx\\
以
y
=
f
(
x
)
(
a
≤
x
≤
b
)
绕
y
轴旋转为例,那么微元可以选取为
2
π
∣
x
∣∣
f
(
x
)
∣
d
x
,
因此旋转体体积就是:
∫
a
b
2
π
∣
x
∣∣
f
(
x
)
∣
d
x
若是绕
x
=
x
0
旋转
,
V
=
∫
a
b
2
π
∣
x
−
x
0
∣∣
f
(
x
)
∣
d
x
曲线的弧长
题目条件是一个函数表达式,求弧长
弧微分形式为:
d
s
=
1
+
(
d
y
d
x
)
2
d
x
=
1
+
f
′
2
(
x
)
d
x
弧长:
∫
a
b
d
s
=
∫
a
b
1
+
f
′
2
(
x
)
d
x
弧微分形式为:ds=\sqrt{1+(\frac{dy}{dx})^2}dx=\sqrt{1+f’^2(x)}dx\\ 弧长:\int_a^bds=\int_a^b\sqrt{1+f’^2(x)}dx\\
弧微分形式为:
d
s
=
1
+
(
d
x
d
y
)
2
d
x
=
1
+
f
′2
(
x
)
d
x
弧长:
∫
a
b
d
s
=
∫
a
b
1
+
f
′2
(
x
)
d
x
题目条件是一个参数方程,求弧长
弧微分形式为:
d
s
=
x
′
2
(
t
)
+
y
′
2
(
t
)
d
t
弧长:
∫
a
b
d
s
=
∫
a
b
x
′
2
(
t
)
+
y
′
2
(
t
)
d
t
弧微分形式为:ds=\sqrt{x’^2(t)+y’^2(t)}dt\\ 弧长:\int_a^bds=\int_a^b\sqrt{x’^2(t)+y’^2(t)}dt\\
弧微分形式为:
d
s
=
x
′2
(
t
)
+
y
′2
(
t
)
d
t
弧长:
∫
a
b
d
s
=
∫
a
b
x
′2
(
t
)
+
y
′2
(
t
)
d
t
题目条件是一个极坐标方程,求弧长
弧微分形式为:
d
s
=
(
d
x
d
θ
)
2
+
(
d
y
d
θ
)
2
d
θ
=
(
d
r
d
θ
)
2
+
r
2
d
θ
弧长:
∫
α
β
d
s
=
∫
α
β
(
d
r
d
θ
)
2
+
r
2
d
θ
弧微分形式为:ds=\sqrt{(\frac{dx}{d\theta})^2+(\frac{dy}{d\theta})^2}d\theta=\sqrt{(\frac{dr}{d\theta})^2+r^2}d\theta\\ 弧长:\int_\alpha^\beta ds=\int_\alpha^\beta\sqrt{(\frac{dr}{d\theta})^2+r^2}d\theta\\
弧微分形式为:
d
s
=
(
d
θ
d
x
)
2
+
(
d
θ
d
y
)
2
d
θ
=
(
d
θ
d
r
)
2
+
r
2
d
θ
弧长:
∫
α
β
d
s
=
∫
α
β
(
d
θ
d
r
)
2
+
r
2
d
θ
曲线的曲率
题目条件是一个函数表达式,求曲率
曲线方程中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即当
y
和
x
具有函数关系
y
=
f
(
x
)
(
a
≤
x
≤
b
)
.
则
t
a
n
θ
=
y
′
,
那么
d
θ
=
y
′
′
1
+
y
′
2
d
x
,
则曲率公式为
K
=
∣
d
θ
d
s
∣
=
∣
y
′
′
∣
(
1
+
y
′
2
)
3
2
.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在一个点相切的两条曲线如果曲率相等,那么二阶导数的绝对值相等
曲线方程中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即当y和x具有函数关系y=f(x)(a\le x\le b). \\ 则tan\theta=y’,那么d\theta=\frac{y”}{1+y’^2}dx,则曲率公式为K=|\frac{d\theta}{ds}|=\frac{|y”|}{(1+y’^2)^\frac 32}.\\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在一个点相切的两条曲线如果曲率相等,那么二阶导数的绝对值相等
曲线方程中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即当
y
和
x
具有函数关系
y
=
f
(
x
)
(
a
≤
x
≤
b
)
.
则
t
an
θ
=
y
′
,
那么
d
θ
=
1
+
y
′2
y
′′
d
x
,
则曲率公式为
K
=
∣
d
s
d
θ
∣
=
(
1
+
y
′2
)
2
3
∣
y
′′
∣
.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在一个点相切的两条曲线如果曲率相等,那么二阶导数的绝对值相等
题目条件是一个参数方程,求曲率
曲线方程中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即当
y
和
x
具有参数关系
{
x
=
x
(
t
)
y
=
y
(
t
)
(
a
≤
t
≤
b
)
.
则
t
a
n
θ
=
y
′
x
′
,
那么
d
θ
=
y
′
′
x
′
−
x
′
′
y
′
x
′
2
+
y
′
2
d
x
,
则曲率公式为
K
=
∣
d
θ
d
s
∣
=
y
′
′
x
′
−
x
′
′
y
′
(
x
′
2
+
y
′
2
)
3
2
.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在一个点相切的两条曲线如果曲率相等,那么二阶导数的绝对值相等
曲线方程中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即当y和x具有参数关系\begin{cases}x=x(t)\\y=y(t)\end{cases}(a\le t\le b). \\ 则tan\theta=\frac {y’}{x’},那么d\theta=\frac{y”x’-x”y’}{x’^2+y’^2}dx,则曲率公式为K=|\frac{d\theta}{ds}|=\frac{y”x’-x”y’}{(x’^2+y’^2)^\frac 32}.\\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在一个点相切的两条曲线如果曲率相等,那么二阶导数的绝对值相等
曲线方程中的变量具有函数关系,即当
y
和
x
具有参数关系
{
x
=
x
(
t
)
y
=
y
(
t
)
(
a
≤
t
≤
b
)
.
则
t
an
θ
=
x
′
y
′
,
那么
d
θ
=
x
′2
+
y
′2
y
′′
x
′
−
x
′′
y
′
d
x
,
则曲率公式为
K
=
∣
d
s
d
θ
∣
=
(
x
′2
+
y
′2
)
2
3
y
′′
x
′
−
x
′′
y
′
.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得出,在一个点相切的两条曲线如果曲率相等,那么二阶导数的绝对值相等
与曲率圆有关的问题
曲率圆与曲线相切,半径为曲线在切点处的曲率半径,凹凸性与曲线在该切点的凹凸性一致,利用这些性质可解决对应的问题。同时不要忘了他们的几何意义,通过几何意义有时候画图就能很快的解决问题。
旋转体侧面积
题目条件是一个函数表达式,求侧面积
绕
x
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f
(
x
)
∣
1
+
f
′
2
(
x
)
d
x
绕直线
y
=
y
0
形成的旋转体侧面积为: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f
(
x
0
)
−
y
0
∣
1
+
f
′
2
(
x
)
d
x
绕x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S=\int_a^b2\pi|y|ds=\int_a^b2\pi|f(x)|\sqrt{1+f’^2(x)}dx\\ 绕直线y=y_0形成的旋转体侧面积为:S=\int_a^b2\pi|y|ds=\int_a^b2\pi|f(x_0)-y_0|\sqrt{1+f’^2(x)}dx\\
绕
x
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f
(
x
)
∣
1
+
f
′2
(
x
)
d
x
绕直线
y
=
y
0
形成的旋转体侧面积为: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f
(
x
0
)
−
y
0
∣
1
+
f
′2
(
x
)
d
x
题目条件是一个参数方程,求侧面积
绕
x
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y
(
t
)
∣
x
′
2
(
t
)
+
y
′
2
(
t
)
d
t
绕直线
y
=
y
0
形成的旋转体侧面积为: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y
(
t
)
−
y
0
∣
x
′
2
(
t
)
+
y
′
2
(
t
)
d
t
绕x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S=\int_a^b2\pi|y|ds=\int_a^b2\pi|y(t)|\sqrt{x’^2(t)+y’^2(t)}dt\\ 绕直线y=y_0形成的旋转体侧面积为:S=\int_a^b2\pi|y|ds=\int_a^b2\pi|y(t)-y_0|\sqrt{x’^2(t)+y’^2(t)}dt\\
绕
x
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y
(
t
)
∣
x
′2
(
t
)
+
y
′2
(
t
)
d
t
绕直线
y
=
y
0
形成的旋转体侧面积为:
S
=
∫
a
b
2
π
∣
y
∣
d
s
=
∫
a
b
2
π
∣
y
(
t
)
−
y
0
∣
x
′2
(
t
)
+
y
′2
(
t
)
d
t
题目条件是一个极坐标方程,求侧面积
绕极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
S
=
∫
α
β
2
π
∣
y
∣
d
s
=
∫
α
β
2
π
∣
r
s
i
n
θ
∣
(
d
r
d
θ
)
2
+
r
2
d
θ
绕极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S=\int_\alpha^\beta2\pi|y|ds=\int_\alpha^\beta2\pi|rsin\theta|\sqrt{(\frac{dr}{d\theta})^2+r^2}d\theta\\
绕极轴旋转形成的旋转体体积:
S
=
∫
α
β
2
π
∣
y
∣
d
s
=
∫
α
β
2
π
∣
rs
in
θ
∣
(
d
θ
d
r
)
2
+
r
2
d
θ
定积分的物理应用
形心公式:
x
‾
=
∫
x
d
σ
∫
d
σ
,
y
‾
=
∫
y
d
σ
∫
d
σ
,
z
‾
=
∫
z
d
σ
∫
d
σ
质心公式:
x
‾
=
∫
x
ρ
d
σ
∫
ρ
d
σ
,
y
‾
=
∫
y
ρ
d
σ
∫
ρ
d
σ
,
z
‾
=
∫
z
ρ
d
σ
∫
ρ
d
σ
弧长公式:
s
=
∫
a
b
1
+
y
′
2
d
x
水压力:
d
F
=
P
d
S
,
P
=
ρ
g
h
万有引力:
C
M
m
r
2
,
M
和
m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
r
它们之间的距离,
C
是万有引力常数
库仑定律:
k
q
1
q
2
r
2
,
q
1
q
2
是两个电荷的带电量,
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做功:
d
W
=
x
d
F
,
d
W
=
F
d
x
形心公式:\overline x=\frac {\int xd\sigma}{\int d\sigma},\overline y=\frac {\int yd\sigma}{\int d\sigma},\overline z=\frac {\int zd\sigma}{\int d\sigma}\\ 质心公式:\overline x=\frac {\int x\rho d\sigma}{\int \rho d\sigma},\overline y=\frac {\int y\rho d\sigma}{\int \rho d\sigma},\overline z=\frac {\int z\rho d\sigma}{\int \rho d\sigma}\\ 弧长公式:s=\int_a^b\sqrt {1+y’^2}dx\\ 水压力:dF=PdS,P=\rho gh\\ 万有引力:\frac{CMm}{r^2},M和m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它们之间的距离,C是万有引力常数\\ 库仑定律:\frac{kq_1q_2}{r^2},q_1q_2是两个电荷的带电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做功:dW=xdF,dW=Fdx
形心公式:
x
=
∫
d
σ
∫
x
d
σ
,
y
=
∫
d
σ
∫
y
d
σ
,
z
=
∫
d
σ
∫
z
d
σ
质心公式:
x
=
∫
ρ
d
σ
∫
x
ρ
d
σ
,
y
=
∫
ρ
d
σ
∫
y
ρ
d
σ
,
z
=
∫
ρ
d
σ
∫
z
ρ
d
σ
弧长公式:
s
=
∫
a
b
1
+
y
′2
d
x
水压力:
d
F
=
P
d
S
,
P
=
ρ
g
h
万有引力:
r
2
CM
m
,
M
和
m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
r
它们之间的距离,
C
是万有引力常数
库仑定律:
r
2
k
q
1
q
2
,
q
1
q
2
是两个电荷的带电量,
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做功:
d
W
=
x
d
F
,
d
W
=
F
d
x
多元函数微分学
二元函数的极限
使用一元函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极限
利用放缩求极限(常用)
x
2
x
2
+
y
2
≤
1
,
y
2
x
2
+
y
2
≤
1
∣
x
∣
∣
x
∣
+
∣
y
∣
≤
1
,
∣
y
∣
∣
x
∣
+
∣
y
∣
≤
1
∣
x
∣
x
2
+
y
2
≤
1
,
∣
x
∣
x
2
+
y
2
≤
1
\frac{x^2}{x^2+y^2}\le1,\frac{y^2}{x^2+y^2}\le1\\ \frac{|x|}{|x|+|y|}\le1,\frac{|y|}{|x|+|y|}\le1\\ \frac{|x|}{\sqrt{x^2+y^2}}\le1,\frac{|x|}{\sqrt{x^2+y^2}}\le1
x
2
+
y
2
x
2
≤
1
,
x
2
+
y
2
y
2
≤
1
∣
x
∣
+
∣
y
∣
∣
x
∣
≤
1
,
∣
x
∣
+
∣
y
∣
∣
y
∣
≤
1
x
2
+
y
2
∣
x
∣
≤
1
,
x
2
+
y
2
∣
x
∣
≤
1
注意易错题:
lim
(
x
,
y
)
−
>
(
0
,
0
)
s
i
n
x
y
x
2
+
y
2
,
s
i
n
x
y
不可直接等价为
x
y
,需要分情况讨论
注意易错题:\lim_{(x,y)->(0,0)}\frac{sinxy}{\sqrt{x^2+y^2}},sinxy不可直接等价为xy,需要分情况讨论
注意易错题:
(
x
,
y
)
−
>
(
0
,
0
)
lim
x
2
+
y
2
s
in
x
y
,
s
in
x
y
不可直接等价为
x
y
,需要分情况讨论
分子分母都是无穷小,(等价后)分母的最低次数高于分子的最低次数则极限必定不存在
分子分母都是无穷小,(等价后)分母的最低次数等于分子的最低次数则极限必定不存在,设y=k(x-x0)+y0检验
分子分母都是无穷小,(等价后)分母的最低次数低于分子的最低次数,若极限存在,必为0
二元函数偏导数
一点处的偏导数,使用定义
如果极限
lim
Δ
x
−
>
0
f
(
x
0
+
Δ
x
,
y
o
)
−
f
(
x
0
,
y
0
)
Δ
x
存在,则称
f
(
x
,
y
)
在点
(
x
0
,
y
0
)
关于
x
的偏导数存在
记为
f
x
(
x
0
,
y
0
)
,
或
f
x
′
(
x
0
,
y
0
)
,
α
f
α
x
∣
(
x
0
,
y
0
)
如果极限\lim_{\Delta x->0}\frac{f(x_0+\Delta x,y_o)-f(x_0,y_0)}{\Delta x}存在,则称f(x,y)在点(x_0,y_0)关于x的偏导数存在\\ 记为f_x(x_0,y_0),或f’_x(x_0,y_0),\frac{\alpha f}{\alpha x}|_{(x_0,y_0)}
如果极限
Δ
x
−
>
0
lim
Δ
x
f
(
x
0
+
Δ
x
,
y
o
)
−
f
(
x
0
,
y
0
)
存在,则称
f
(
x
,
y
)
在点
(
x
0
,
y
0
)
关于
x
的偏导数存在
记为
f
x
(
x
0
,
y
0
)
,
或
f
x
′
(
x
0
,
y
0
)
,
αx
α
f
∣
(
x
0
,
y
0
)
利用偏导数的条件求原函数表达式,看作一元函数的不定积分
复合型的多元函数偏导数,采用链式法则
变量替换后的偏导数计算,变换方程是核心
隐函数求偏导,左右两边直接求
二元函数可微性与全微分
利用凑定义式进行可微性的判别
具体函数的可微性判别,先求偏导数再构造定义
全微分方程,先积分再求导
多元函数的极值
无条件极值
可求一阶二阶偏导的函数极值判别
$$
- 先算出f_x,f_y,令f_x,f_y=0求出驻点(x_0,y_0)。\
- 再算出f_{xx}和f_{yy}以及f_{xy}\
-
代入驻点(x_0,y_0),判断\ f
2_{xx}(x_0,y_0)f
2_{yy}(x_0,y_0)-f^2_{xy}(x_0,y_0)的正负。\
若f
2_{xx}(x_0,y_0)f
2_{yy}(x_0,y_0)-f^2_{xy}(x_0,y_0)<0,不取极值\
若f
2_{xx}(x_0,y_0)f
2_{yy}(x_0,y_0)-f^2_{xy}(x_0,y_0)>0,取极值,f_{xx}(x_0,y_0)>0取极小值,反之取极大值\
若f
2_{xx}(x_0,y_0)f
2_{yy}(x_0,y_0)-f^2_{xy}(x_0,y_0)=0,不确定,需要另行判断。
$$
可转化为一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思想就是整体换元(当条件方程中有几个复杂的部分包含相同的元素时,将他们整体换元,变成一元函数)
抽象函数的极值判别
条件极值
利用条件消去参数
正常做法,根据对称性把拉格朗日乘子两式相减,可以得到一个等式,根据这个等式可以解得答案。(这个等式一般是两个的乘积=0,然后分别判断等于0的情况是否成立,通常复杂的那一项不成立,有时间就判定一下,没时间就直接写解得)
直接消去方程中的参数
同上一个消参不同的是,这个是把两个等式拉格朗日乘子一部分移到等式右边,然后两式相除,可以消掉一个参数(注意找消了之后式子简洁的消)
利用齐次性化简方程
通常就是xLy+yLx=0(等式分别乘以x和y再相加,可以根据原式化成一个非常简洁的式子)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一般利用 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
利用二次型的变换解决条件极值
利用约束条件化多元函数为一元函数
当在内部不取极值而在边界取到的话,通常把y变成x的表达式,然后带入约束条件,就变成了一个一元函数求极值的问题。
二重积分
利用二重积分定义计算极限
提出一个1/n²,把内部的i/n替换成x,j/n替换成y。然后极限符号变成二重积分符号,拆成两个积分相乘的时候,积分上下限都是0-1.
利用对称性化简二重积分的计算
奇偶对称性
当被积函数看起来很复杂的时候,可以想想是不是拆分之后有一项甚至多项都是奇函数从而把它去掉
轮换对称性
利用“二重积分的结果是一个数字”来求解某一待定函数的问题
二重积分的计算
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计算二重积分
选择恰当的积分次序/更改积分次序
需要平移极坐标的极点
适用于极坐标计算的积分汇总
需要分割积分区域的题目
区域边界为参数方程的二重积分计算
反常二重积分的计算
利用二重积分计算定积分
微分方程基本理论与常规题
基本概念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阶
微分方程的解
通解与特解
一阶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齐次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y
′
+
P
(
x
)
y
=
0
通解:
y
=
C
e
−
∫
P
(
x
)
d
x
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y’+P(x)y=0\\ 通解:y=Ce^{-\int P(x)dx}
一阶线性齐次微分方程:
y
′
+
P
(
x
)
y
=
0
通解:
y
=
C
e
−
∫
P
(
x
)
d
x
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y
′
+
P
(
x
)
y
=
Q
(
x
)
通解:
y
=
e
−
∫
P
(
x
)
d
x
[
∫
Q
(
x
)
e
∫
P
(
x
)
d
x
+
C
]
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y’+P(x)y=Q(x)\\ 通解:y=e^{-\int P(x)dx}[\int Q(x)e^{\int P(x)}dx+C]
一阶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
y
′
+
P
(
x
)
y
=
Q
(
x
)
通解:
y
=
e
−
∫
P
(
x
)
d
x
[
∫
Q
(
x
)
e
∫
P
(
x
)
d
x
+
C
]
伯努利方程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第一类(常数型)
第二类(不含y型)
第三类(不含x型)66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形如:
y
′
′
+
p
y
′
+
q
y
=
0
我们将
λ
2
+
p
λ
+
q
=
0
称作
y
′
′
+
p
y
′
+
q
y
=
0
的特征方程
,
而
λ
2
+
p
λ
+
q
=
0
的根称为特征根
(
1
)
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根
λ
1
≠
λ
2
,
则通解为
y
=
C
1
e
λ
1
x
+
C
2
e
λ
2
x
;
(
2
)
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λ
1
=
λ
2
,
则通解为
y
=
(
C
1
+
C
2
x
)
e
λ
1
x
;
(
3
)
若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的虚根
λ
1
,
2
=
α
+
i
β
,
则通解为
y
=
e
α
x
(
C
1
s
i
n
β
x
+
C
2
c
o
s
β
x
)
;
形如:y”+py’+qy=0\\ 我们将\lambda^2+p\lambda+q=0称作y”+py’+qy=0的特征方程,而\lambda^2+p\lambda+q=0的根称为特征根\\ (1)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根\lambda_1\ne\lambda_2,则通解为y=C_1e^{\lambda_1x}+C_2e^{\lambda_2x};\\ (2)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lambda_1=\lambda_2,则通解为y=(C_1+C_2x)e^{\lambda_1x};\\ (3)若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的虚根\lambda_{1,2}=\alpha+i\beta,则通解为y=e^{\alpha x}(C_1sin\beta x+C_2cos\beta x);\\
形如:
y
′′
+
p
y
′
+
q
y
=
0
我们将
λ
2
+
p
λ
+
q
=
0
称作
y
′′
+
p
y
′
+
q
y
=
0
的特征方程
,
而
λ
2
+
p
λ
+
q
=
0
的根称为特征根
(
1
)
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根
λ
1
=
λ
2
,
则通解为
y
=
C
1
e
λ
1
x
+
C
2
e
λ
2
x
;
(
2
)
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λ
1
=
λ
2
,
则通解为
y
=
(
C
1
+
C
2
x
)
e
λ
1
x
;
(
3
)
若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的虚根
λ
1
,
2
=
α
+
i
β
,
则通解为
y
=
e
αx
(
C
1
s
in
β
x
+
C
2
cos
β
x
)
;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形如:
y
′
′
+
p
y
′
+
q
y
=
f
(
x
)
我们要记住:非奇通
=
齐通
+
非奇特,齐通在上一点中介绍过了。现在介绍非奇特
;
(
1
)
若
f
(
x
)
=
P
n
(
x
)
e
k
x
(
P
n
代表关于
x
的
n
次多项式
)
当
k
不是特征根时,
y
∗
=
(
a
0
+
a
1
+
…
+
a
n
x
n
)
e
k
x
;
当
k
是单特征根时,
y
∗
=
x
(
a
0
+
a
1
+
…
+
a
n
x
n
)
e
k
x
;
当
k
是二重特征根时,
y
∗
=
x
2
(
a
0
+
a
1
+
…
+
a
n
x
n
)
e
k
x
;
(
2
)
若
f
(
x
)
=
e
a
x
[
P
l
(
x
)
c
o
s
β
x
+
P
s
(
x
)
s
i
n
β
x
]
(
P
l
(
x
)
,
P
s
(
x
)
代表关于
x
的
l
次和
s
次多项式
)
若
α
+
i
β
不是特征根,则令
y
∗
=
e
a
x
[
H
n
(
x
)
c
o
s
β
x
+
Q
n
(
x
)
s
i
n
β
x
]
;
若
α
+
i
β
是特征根,则令
y
∗
=
x
e
a
x
[
H
n
(
x
)
c
o
s
β
x
+
Q
n
(
x
)
s
i
n
β
x
]
形如:y”+py’+qy=f(x)\\ 我们要记住:非奇通=齐通+非奇特,齐通在上一点中介绍过了。现在介绍非奇特;\\ (1)若f(x)=P_n(x)e^{kx}(P_n代表关于x的n次多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k不是特征根时,y*=(a_0+a_1+…+a_nx^n)e^{kx};\\ 当k是单特征根时,y*=x(a_0+a_1+…+a_nx^n)e^{kx};\\ 当k是二重特征根时,y*=x^2 (a_0+a_1+…+a_nx^n)e^{kx};\\ (2)若f(x)=e^{ax}[P_l(x)cos\beta x+P_s(x)sin\beta x]\ \ \ \ \ \ \ \ \ (P_l(x),P_s(x)代表关于x的l次和s次多项式)\\ 若\alpha+i\beta不是特征根,则令y*=e^{ax}[H_n(x)cos\beta x+Q_n(x)sin\beta x];\\ 若\alpha+i\beta是特征根,则令y*=xe^{ax}[H_n(x)cos\beta x+Q_n(x)sin\beta x]
形如:
y
′′
+
p
y
′
+
q
y
=
f
(
x
)
我们要记住:非奇通
=
齐通
+
非奇特,齐通在上一点中介绍过了。现在介绍非奇特
;
(
1
)
若
f
(
x
)
=
P
n
(
x
)
e
k
x
(
P
n
代表关于
x
的
n
次多项式
)
当
k
不是特征根时,
y
∗
=
(
a
0
+
a
1
+
…
+
a
n
x
n
)
e
k
x
;
当
k
是单特征根时,
y
∗
=
x
(
a
0
+
a
1
+
…
+
a
n
x
n
)
e
k
x
;
当
k
是二重特征根时,
y
∗
=
x
2
(
a
0
+
a
1
+
…
+
a
n
x
n
)
e
k
x
;
(
2
)
若
f
(
x
)
=
e
a
x
[
P
l
(
x
)
cos
β
x
+
P
s
(
x
)
s
in
β
x
]
(
P
l
(
x
)
,
P
s
(
x
)
代表关于
x
的
l
次和
s
次多项式
)
若
α
+
i
β
不是特征根,则令
y
∗
=
e
a
x
[
H
n
(
x
)
cos
β
x
+
Q
n
(
x
)
s
in
β
x
]
;
若
α
+
i
β
是特征根,则令
y
∗
=
x
e
a
x
[
H
n
(
x
)
cos
β
x
+
Q
n
(
x
)
s
in
β
x
]
n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我们以三阶为例,展示
n
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假设微分方程为
f
′
′
′
+
a
y
′
′
+
b
y
′
+
c
y
=
0
,
对应的特则方程为
λ
3
+
a
λ
2
+
b
λ
+
c
=
0
,
特征根为
λ
1
,
λ
2
,
λ
3
,
则特征根与通解之间的关系如下:
(
1
)
若
λ
1
,
λ
2
,
λ
3
均是实根,且互不相等,则通解为
y
=
C
1
e
λ
1
x
+
C
2
e
λ
2
x
+
C
3
e
λ
3
x
;
(
2
)
若
λ
1
,
λ
2
,
λ
3
均是实根,且
λ
1
=
λ
2
≠
λ
3
,则通解为
y
=
(
C
1
+
C
2
x
)
e
λ
1
x
+
C
3
e
λ
3
x
;
(
3
)
若
λ
1
,
λ
2
,
λ
3
均是实根,且
λ
1
=
λ
2
=
λ
3
,则通解为
y
=
(
C
1
+
C
2
x
+
C
3
x
2
)
e
λ
1
x
;
(
4
)
若
λ
1
,
λ
2
,
λ
3
中有一个实根
λ
1
,两个共轭虚根
λ
2
,
3
=
α
±
i
β
,
则通解为
y
=
C
1
e
λ
1
x
+
e
α
x
(
C
2
c
o
s
β
x
+
C
3
s
i
n
β
x
)
;
我们以三阶为例,展示n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假设微分方程为f”’+ay”+by’+cy=0,\\ 对应的特则方程为\lambda^3+a\lambda^2+b\lambda+c=0,特征根为\lambda_1,\lambda_2,\lambda_3,则特征根与通解之间的关系如下:\\(1)若\lambda_1,\lambda_2,\lambda_3均是实根,且互不相等,则通解为y=C_1e^{\lambda_1x}+C_2e^{\lambda_2x}+C_3e^{\lambda_3x};\\ (2)若\lambda_1,\lambda_2,\lambda_3均是实根,且\lambda_1=\lambda_2\ne\lambda_3,则通解为y=(C_1+C_2x)e^{\lambda_1x}+C_3e^{\lambda_3x};\\ (3)若\lambda_1,\lambda_2,\lambda_3均是实根,且\lambda_1=\lambda_2=\lambda_3,则通解为y=(C_1+C_2x+C_3x^2)e^{\lambda_1x};\\ (4)若\lambda_1,\lambda_2,\lambda_3中有一个实根\lambda_1,两个共轭虚根\lambda_{2,3}=\alpha\plusmn i\beta,则通解为y=C_1e^{\lambda_1x}+e^{\alpha x}(C_2cos\beta x+C_3sin\beta x);
我们以三阶为例,展示
n
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
假设微分方程为
f
′′′
+
a
y
′′
+
b
y
′
+
cy
=
0
,
对应的特则方程为
λ
3
+
a
λ
2
+
bλ
+
c
=
0
,
特征根为
λ
1
,
λ
2
,
λ
3
,
则特征根与通解之间的关系如下:
(
1
)
若
λ
1
,
λ
2
,
λ
3
均是实根,且互不相等,则通解为
y
=
C
1
e
λ
1
x
+
C
2
e
λ
2
x
+
C
3
e
λ
3
x
;
(
2
)
若
λ
1
,
λ
2
,
λ
3
均是实根,且
λ
1
=
λ
2
=
λ
3
,则通解为
y
=
(
C
1
+
C
2
x
)
e
λ
1
x
+
C
3
e
λ
3
x
;
(
3
)
若
λ
1
,
λ
2
,
λ
3
均是实根,且
λ
1
=
λ
2
=
λ
3
,则通解为
y
=
(
C
1
+
C
2
x
+
C
3
x
2
)
e
λ
1
x
;
(
4
)
若
λ
1
,
λ
2
,
λ
3
中有一个实根
λ
1
,两个共轭虚根
λ
2
,
3
=
α
±
i
β
,
则通解为
y
=
C
1
e
λ
1
x
+
e
αx
(
C
2
cos
β
x
+
C
3
s
in
β
x
)
;
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与性质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具体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抽象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判断矩阵能否相似对角化
具体矩阵的判断
抽象矩阵的判断
两个普通矩阵相似的判定
利用相似对角化求高次幂
利用相似对角化转化研究对象
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具体矩阵
抽象矩阵
二次型
利用正交变换转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型
正定二次型和正定矩阵
矩阵的合同
等价:有相同的秩
相似:特征值相同,行列式相同,迹相同,特征多项式相同。
合同:有相同的正负惯性指数(实对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