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最早称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后来改为独立余磁盘阵列,它是用多台磁盘存储
器组成的大容量外存系统。
RAID 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研究小组提出的,它的设计理念是用多个小容量磁盘代替一个大容量磁盘,并用分布数据的方法能够同时从多个磁盘中存取数据,因而改善了 I / O 性能,增加了存储容量,现已在超级或大型计算机中使用。
Raid0:
具有低成本、高读写性能、 100% 的高存储空间利用率等优点,但是它不提供数据冗余保护,一旦数据损坏,将无法恢复。 因此, RAID0 一般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严格但对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应用,如视频、音频存储、临时数据缓存空间等。
RAID0 的性能在所有 RAID 等级中是最高的。
Raid0侧重于性能,对数据安全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适用于个人、家庭影音应用等,空间等于所有硬盘空间之和
Raid1:
RAID1 称为镜像,它将数据完全一致地分别写到工作磁盘和镜像 磁盘,它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为 50% 。 RAID1 在数据写入时,响应时间会有所影响,但是读数据的时候没有影响。 RAID1 提供了最佳的数据保护,一旦工作磁盘发生故障,系统自动从镜像磁盘读取数据,不会影响用户工作。
Raid1侧重于安全,写入性能有所下降,读取没有影响,可用空间等于N/2(N为硬盘数量),如2快300G组Raid1,组完后可用空间为300G,适用于预算充足、空间要求低、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Raid3至少需要3块硬盘,A、B、C三块,A、B为数据盘,C为校验盘,其中一块损坏时,由另外两个盘符数据计算得出新盘数据。此种方式,读取性能较高,存储空间为(N-1),写入性能有所影响。
Raid5:
RAID5 应该是目前最常见的 RAID 等级,它的原理与 RAID4 相似,区别在于校验数据分布在阵列中的所有磁盘上,而没有采用专门的校验磁盘。对于数据和校验数据,它们的写操作可以同时发生在完全不同的磁盘上。因此, RAID5 不存在 RAID4 中的并发写操作时的校验盘性能瓶颈问题。另外, RAID5 还具备很好的扩展性。当阵列磁盘 数量增加时,并行操作量的能力也随之增长,可比 RAID4 支持更多的磁盘,从而拥有更高的容量以及更高的性能。
RAID总结:
类型 | 读写性能 | 安全性 | 磁盘利用率 | 成本 | 应用方面 |
RAID0 | 最好(因并行性而提高) | 最差(完全无安全保障) | 最高(100%) | 最低 | 个人用户 |
RAID1 | 读和单个磁盘无分别,写则要写两边 | 最高(提供数据的百分之百备份) | 差(50%) | 最高 | 适用于存放重要数据,如服务器和数据库存储等领域。 |
RAID5 |
读:RAID 5=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
写:RAID 5<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 |
RAID 5 | RAID 5>RAID 1 | RAID 5 |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 |
RAID10 |
读:RAID10=RAID0
写:RAID10=RAID1 |
RAID10=RAID1 | RAID10=RAID1(50%) | RAID10=RAID1 | 集合了RAID0,RAID1的优点,但是空间上由于使用镜像,而不是类似RAID5的“奇偶校验信息”,磁盘利用率一样是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