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sa速度区别_5G终端第一波扎堆上市 NSA与SA有何不同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在5G商用牌照发放2个月之后,5G手机要扎堆儿上市了。7月26日,华为Mate X 5G版本正式发布,将在8月16日首销,售价6199元,支持NSA/SA两种模式。7月18日,中兴天机Axon 10 Pro 5G版获得入网许可证,此前已经在芬兰、阿联酋开售,国内售价4999元,支持NSA模式,加上即将于8月推出的vivo IQOO 5G,三款手机形成国内首波上市5G终端,其后的OPPO、小米、一加、努比亚的5G版终端也在路上。换机档口,5G终端令人心动,但NSA/SA两种模式又使人疑惑,如何选择?

2ac55304f173b159bd81557d56a35bcd.png


SA与NSA速率相当 ,上行更快

由IMT2020(5G)推进组牵头的我国5G技术研究试验当前将5G终端、芯片的成熟作为测试重点。并对NSA、SA两种模式分别进行了测试。

据IMT2020(5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介绍,目前测试的终端芯片分别来自华为海思、高通、联发科还有紫光展锐。与芯片做互操作测试的5G系统设备有6家,分别是华为、中兴、中国信科、诺基亚、爱立信和三星。在2.6GHZ和3.5GHzG两个主力频段测试NSA、SA两种组网模式。

进展最快的是华为海思的巴龙芯片5000,已经完成与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的NSA、SA两个模式的测试,与上海诺基亚贝尔的NSA测试已经完成,SA测试刚刚开始。高通SDM X50是其第一代5G芯片,由于该芯片仅支持NSA,所以只测了NSA一项,但目前与6家系统设备商都展开测试,是完成互操作企业最多的一家。联发科的Helio M70已经完成了在华为网络设备上的NSA/SA两种组网方式的测试,与中国信科的NSA测试完成半程,与爱立信系统的SA模式测试刚刚开始。

5G终端最突出的优势是速率大幅提升,终端与系统设备的互操作测试可以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反映出NSA与SA的差别。测试显示,单用户在外场的峰值速率是无论是NSA还是SA下行峰值普遍在1Gbps~1.4Gbps左右,目前NSA与SA两者在速率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上行峰值速度上,NSA在100Mbps~170Mbps,SA普遍在240Mbps~280Mbps左右,SA要高于NSA,。

除了速率测试之外,终端芯片及互操作测试内容还分室内功能和室外功能。室内功能主要包括测试NSA/SA模式、无线接口协议、频段/带宽/帧结构、带宽分段(BWP)、支持网络切片能力等,室外功能主要包括掉话率、切换成功率、业务长时间保持的稳定性等。


SA的低时延,还在努力中

从用户来说,如果关注的是更爽地看视频,其实无论是NSA还是SA模式都能够提供很好的用户体验,可以支持4K、8K的画质,对VRAR也能够有不错的支撑。那么SA模式对5G终端用户来说意义何在?为何运营商在积极推动SA的成熟?

这可以从运营商对SA的测试重点看出一点端倪。据中国移动设计院网优研发部总经理周胜介绍,中国移动的规模网络测试进入冲刺阶段,从定点测试进入遍历测试,今年6月底已经完成NSA主体测试内容,支持NSA商用;计划9月完成SA端到端功能及性能测试,支撑今年SA垂直行业预商用;今年年底完成SA第一梯队主体内容测试,支撑2020年的SA商用。

目前,SA的测试整体处于初期,特别需要加快端到端的成熟。目前仅华为海思一家具备演示能力,其他终端芯片还未进入外场。无线网正在进行实验网的互通测试,SA的核心网正在重点进行功能测试,后续面向商用将进一步开展异厂家的互操作、用户数据迁移、计费等测试。

在SA模式下,除了要体现出5G的大带宽,还要体现出5G的低时延优势。低时延的应用场景也比较多,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在线互动游戏,低时延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环境中也有意义。

周胜说,目前在SA低时延的测试中,用户面时延在10~18.5毫秒,比理论预期要差;控制面时延平均在80毫秒以下,比NSA模式时延降低了50%~70%。5G NR空口的用户面时延测试中,NR空口往返时延10~14毫秒,比LTE缩短约4~10毫秒,基本符合5G空口时延预期;传输+核心网本地时延约为1~3毫秒;商用终端用户面时延比测试终端多6毫秒,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SA模式下的低时延,会是提高5G应用体验的一个课题。


5G网络大热,业务应用设计要冷静

在这样的网络条件之下,5G终端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开发产品、设计应用。vivo通信研究院总经理秦飞说,现在宣传5G是1Gbps的传输速度、1毫秒的时延、99.999%的可靠性、100万的连接数,低延时等,这相当于是一个“卖家版”的5G,但实际上卖家版并不能够在任何时候和场景中获得。当5G落地时,用户到手的“买家版”会是怎样的体验?这需要做5G手机时的人考虑清楚手机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在什么场景下用,是30%地域可用还是80%甚至95%以上可用。

从用户角度来说,用户能够感受比较直接的是四个因素:一是速率,二是延时,三是流量,四是连接性。“5G终端能用和好用是两个概念,如果要好用,就一定要把手机在5G真实环境下解决什么问题考虑清楚。”秦飞说。

秦飞描述了一个他认为更接近于真实的5G。

首先从速度看,1Gbps通常是指峰值,而且还是网络覆盖好的地方。通常一个通信小区内只有30%或者50%的区域才能够获得这种速率。在实际场景中,在小区边缘感受到的速率会下降到将近100Mbps。当在通信的忙时,而且有十个用户都在小区边缘的极端情况下,平均速率可能降到10Mbps。因此在早高峰地铁上玩在线游戏,游戏设计要在10Mbps的速率下。其次从流量看,5G落地,流量包一定要升上去。秦飞认为如果4G网络中30G流量之后限流,在5G网络中至少要到100G之后再限流。再次是延时,1毫秒的延时是在部分帧结构下实现,而手机的延时是指一个业务帧完整传到服务器的时间,其中包括三跳:空口一跳、基站到核心网一跳,核心网到服务器一跳。初步估算,一个PING包时延最快0.8毫秒。如果一个4K或8K的业务帧,再考虑到小区边缘的实际速度,大约会有90毫秒的延时。最后是5G的连接性。5G不仅是炫酷好玩,而是可以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像智能家庭的应用。如NB-IOT、LTE、NR这三种连接都可以支持。秦飞说,如果这三个网之间是分割的也不好,需要在核心网上做业务融合,才能够更好地给用户提供服务。

“在5G整体业务逻辑中,需要一个连接人和各种服务的端侧设备,这样的端会是什么样的?”秦飞说了五个要素,“一是触屏;二是屏幕更大,要让5G感觉到酷炫或者爽起来,5G的手机承载不了的;三是要有更多输入输出的功能以及一些器件和连接配件;四是更加智能,它懂我们,甚至是有温度的,能提供温馨的服务;五是便携。”

可见,5G终端在2019才是一个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为weixin_36391973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