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统计(一)随机事件与随机变量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一、随机事件

本文为在学习概率统计中,进行的汇总



1.基本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在个别试验或观察中呈现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其结果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使随机现象得以实现和对它观察的全过程称为随机试验,记为E。

关于几个基础概念,以最常见的掷骰子为例进行说明:

  1. 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为

    样本空间

    ,记为Ω:如Ω = {1,2,3,4,5,6};
  2. 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称为

    样本点

    ,记为ω:如ω1 = {1},ω2 = {2},ω3 = {3};
  3. 样本空间Ω中满足一定条件的子集为

    随机事件

    ,用大写字母A、B、C…表示。(随机事件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如A = {1,2,3};
  4. ;在试验中,一个事件发生是指构成该事件的一个样本点出现,由于样本空间Ω包含了所有的样本点,所以在每次试验中,它总是发生,因此称Ω为

    必然事件

  5. 空集φ不包含任何样本点,且在每次试验中总不发生,所以是

    不可能事件

    :如掷骰子出现的点数为7。



2.概率

事件A发生的几率。

同样以掷骰子为例,1,2,3,4,5,6出现的概率均为1/6,我们令A = {1,2},B = {1,2,3},根据性质则有

  1. 对于任一事件A,均有P(~A) = 1 – P(A)

    P(~A) = 1 – P(A) = 1 – 1/3 = 2/3
  2. 对于两个事件A和B,若A∈B,则有P(B – A) = P(B) – P(A),P(B) > P(A)

    P(B – A) = P(B) – P(A) = 1/2 – 1/3 = 1/6
  3. 对于任意两个事件A和B,有P(A∪B) = P(A) + P(B) – P(A ∩ B)

    P(A∪B) = P(A) + P(B) – P(A ∩ B) = 1/3 + 1/2 -1/3 = 1/2



3.古典概型

首先需要复习一下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定义

    设随机事件E的样本空间中只有有限个样本点,即Ω = {ω₁,ω₂…},其中n为样本点的总数,每个样本点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并且每次试验有且仅有一个样本点发生,则称这类现象为古典概型。

  • 举例

    假设有n个不同颜色的球,每个球以同样的概率1/m落到m个格子(m >= n)中,且每个格子可以容纳任意多个球,分别求出如下两个事件A和B的概率。

    A:指定的n个格子中各有一个球;

    由于每个球可以平均地落入m个格子中的任一个,并且每一个格子中可落入任意多个球,所以n个球落入m个格子中的分布情况相当于从m个格子中选取n个的可重复排列,故样本空间共有mⁿ种可能的基本结果,所以事件A所含基本结果数是n个球在指定的m个格子中的全排列数,即:

    P(A) = n!/ mⁿ

    B:存在k个格子,其中各有一个球;

    由于m个格子是可以任意选取的,故先从m个格子中任意选出n个来,那么选法共有C(m,n)种,对于每种选定的n个格子,有n!个几本结果,则有

    P(B) = C(m,n)* n!/ mⁿ = n!/ (mⁿ * (m – n)!)

  • Python实现

    将上述例子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概率论的历史上有一个颇为著名的生日问题:求n个同班同学没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如果把这n个同学看作上例中的n个球,而把一年365天看作格子,即m = 365,则上述的P(B)就是我们要求的概率,令n = 40。

    用Python实现古典概率的计算



版权声明:本文为murphy852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