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Java单例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java



转载请标明:

http://blog.csdn.net/clover_tjp/article/details/26363351


单例分为懒汉模式和饿汉模式:


饿汉模式:

package com.tjp.test;

public class SingletonClass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Class instance = new SingletonClass(); 
    
	  public static SingletonClass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Class() { 
	     
	  } 
}

本文主要分析懒汉模式相关。


先说下以前面试时让我写单例模式我的写法:


package com.tjp.test;

public class SingletonClass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Class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Class();
	    return 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Class() { 
	     
	  } 
}

先看下上面写得代码,这个代码基本没有问题,并且还考虑到了线程的问题,但是如果要我打分的话这段代码顶多60分刚及格。那就先分析一下这段代码,这段代码很简单,而且也能在多线程的情况下保证其正确性,但有个致命缺点就是性能,多个线程同时调用这个函数,那这个的性能就可想而知了,每个线程必须等待一个线程执行完才可以进入,这样性能肯定不能满足需求。


再来看下下面的代码:


package com.tjp.test;

public class SingletonClass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Class instance = null; 
	 
	 private int testNum;
    
	  public static SingletonClass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class) {
				if(instance==null)
				{
					instance=new SingletonClass();
				}
			}
		}
	    return 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Class() { 
		  testNum=100;
	  } 
	  
	  public int getTestNum() {
		return testNum;
	}
	  
}

这段代码将同步块加到函数里,并且在进入同步块之前有个判断,这样当instance不为空的时候,无论有多少线程调用,效率都会非常高。但是这段代码是有问题的代码。

为了了解这段代码的问题所在,那就先分析下Java创建对象时候的内存情况。


instance=new SingletonClass();


这句话在这看似是一句,其实在内存中可以分为一下几步:


1.在堆中创建一个SingletonClass的类对象。


2.调用SingletonClass()函数,来初始化。


3.将类对象地址传递给对象的引用。


还是没有懂得可看这:



http://coolxing.iteye.com/blog/1464501

这个讲的this逃逸(我感觉和我说的这个问题属于一个问题,嘻嘻)



http://zhangjunhd.blog.51cto.com/113473/17124/

还有这里所讲的创建对象及初始化过程


通过这几个步骤,很容易就可以分析出上面的问题所在。


假如第一个线程进来,此时还未创建对象,instance的值为空,进入同步块,此时执行new对象。而执行顺序是1->3->2。在执行完3后,另一个线程进来,此时instance的值已经不为空了,直接返回,之后这个线程来获取testNum,那么获取的值为0.原因是上一个线程还没有执行初始化,这样获取的值就会错误,程序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bug。


为了解决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比较完美的单例模式(我自己认为的,其他更好的还没看到。。我见识比较少。。要是有更好的欢迎提出):


package com.tjp.test;

public class SingletonClass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Class instance = null; 
	 
	 private int testNum;
    
	  public static SingletonClass getInstance() { 
		if(instance==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class) {
				if(instance==null)
				{
					instance=new SingletonClass();
				}
			}
		}
	    return instance; 
	  } 
	  
	  private SingletonClass() { 
		  testNum=100;
	  } 
	  
	  public int getTestNum() {
		return testNum;
	}
	  
}

不仔细的人肯定认为这段代码和上面那段一样,注意看变量声明那块,这段代码在声明变量的时候加了个关键字volatile。那么现在就来说说这个关键字。


在说这个关键字之前得先说下Java的重排序相关(好吧~~这篇说的知识点有点多。。而且很枯燥。。)。


简单来说,重排序的意思就是你在执行Java代码的时候,程序的运行顺序可能和你所写顺序不同。举个例子:


double pi = 3.14; //A


double r = 1.0; //B


double s=pi * r * r; //C


一般认为,我书写的是A->B->C,那么执行的顺序也应该是A->B->C.可是由于重排序的关系执行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变为B->A->C。因为C和A,B有数据依赖关系,所以C的结果是不会变的,而A B之间不存在数据依赖,他们的执行顺便有可能会发生重排序。对于这个例子来说,无论怎么变,都不会影响数据结果。那么来看看这个例子:


package com.tjp.test;

public class ReorderExample {
	int a=0;
	boolean flag=false;
	
	public void write()
	{
		a=2;    //1
		flag=true;    //2
	}
	
	public void read()
	{
		if(flag)    //3
		{
			int i=a*a;  //4
		}
	}

}

如果有两个线程,一个执行write,一个执行read。问i的值会是多少?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值为4.那大家想想有没有可能值为0呢?


根据前面重排序的理论,a和flag没有数据依赖,那么他们在运行时可能会发生重排序,那么就会变为一个线程运行2->1 ,在这个线程运行2的时候另一个运行 3->4 ,也就是运行顺序是2->3->4->1.


解决方法如下:


package com.tjp.test;

public class ReorderExample {
	int a=0;
	volatile boolean flag=false;
	
	public void write()
	{
		a=2;    //1
		flag=true;    //2
	}
	
	public void read()
	{
		if(flag)    //3
		{
			int i=a*a;  //4
		}
	}

}

只要在flag申明的时候加个volatile就可解决。


那么现在就先分析这段代码。


根据happens-before原则,


根据程序次序:1 happens-before 2, 3 happens-before 4


根据volatile规则:2 happens-befoe 3


根据传递原则:1 happens-before 4


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说的:2->3->4->1这样的结果了。


这次再来分析一下上面所说的单例模式。


给instance加上volatile后,会阻止instance重排序,根据规则(对于volatile的读,总是能看到对volatile的最后写入),这样我们new instance的时候,如果instance未写入,其他线程都会取得instance为空,当instance写入后,由于volatile阻止了重排序,这样写入后初始化也完成了,再次获取初始化的值也就是正确的了,也就不会有上面那种错误了。


按道理文章应该到此结束,单例的相关已经分析完成,但是对于volatile的理解可能还是模棱两可,而且在程序中很容易理解错误。


很多人认为我把一个变量加上volatile后就能保证多线程同步,该变量的操作就变成了原子操作,这个想法绝对不对!!!


首先,volatile不能保证同步,他可以阻止重排序,每次读的值是上次赋的值,比如:


a初始值为0,100个线程去操作。


a=a+1;


问a的值是多少?


答案是1到100都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说volatile读的是上次的值嘛,为什么还会有这种情况。对volatile是读取的是上次的值,可是我们要得分析一下a=a+1的操作。从上层来看这就是一步加法操作,可是电脑不认,我们得从汇编角度来看这段代码,汇编寄存器记号什么的我还给老师了,那就用口述吧。


1,获取a的值,将a放到寄存器中;


2,将a自加一;


3,将结果放回变量地址;


这个三步,假如A线程获得a的值,++后,还未放回去,B线程再来获取a的值时,获取的是以前的值,这时a的值就会发生错误。当写入后下一个线程过来读取的就是新的a的值。如此继续下去,a的值肯定会和所想值不一样。


我想现在应该比以前更了解volatile的作用了。


好吧,稍微总结下:


程序中使用volatile,可以防止重排序,这样可以免去重排序所带来的未知错误。


volatile没办法保证同步问题,要解决同步相关还得加synchronized或者lock。


以上文章是自己的认识,有什么不对请指出,谢谢!


更多关于多线程的知识请参考:


“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和“JSR133”这两本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Clover_tjp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