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实现原理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jdk1.8之前HashMap实现原理

1,HashMap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

中有数组和链表来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但这两者基本上是两个极端。

数组

数组存储区间是连续的,占用内存严重,故空间复杂的很大。但数组的二分查找

时间复杂度小,为O(1);


数   组的特点是:

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链表


链表存储区间离散,占用内存比较宽松,故空间复杂度很小,但时间复杂度很大,达O(N)。



链表

的特点是:

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哈希表




那么我们能不能综合两者的特性,做出一种寻址容易,插入删除也容易的数据结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要提起的哈希表。


哈希表(


(Hash table





既满足了数据的查找方便,同时不占用太多的内容空间,使用也十分方便。

哈希表有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法,我接下来解释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拉链法,我们可以理解为“

链表的数组

” ,如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哈希表是由

数组+链表

组成的,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中,每个元素存储的是一个链表的头结点。那么这些元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存储到数组中呢。一般情况是通过hash(key)%len获得,也就是元素的key的哈希值对数组长度取模得到。比如上述哈希表中,12%16=12,28%16=12,108%16=12,140%16=12。所以12、28、108以及140都存储在数组下标为12的位置。

HashMap其实也是一个线性的数组实现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其存储数据的容器就是一个线性数组。这可能让我们很不解,一个线性的数组怎么实现按键值对来存取数据呢?这里HashMap有做一些处理。

首先HashMap里面实现一个静态内部类

Entry

,其重要的属性有


key , value, next


,从属性key,value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Entry就是HashMap键值对实现的一个基础bean,我们上面说到HashMap的基础就是一个线性数组,这个数组就是Entry[],Map里面的内容都保存在Entry[]里面。



transient

Entry[]

table

;

2. HashMap的存取实现

既然是线性数组,为什么能随机存取?这里HashMap用了一个小

算法

,大致是这样实现:


// 存储时:




int


hash

=

key.hashCode();

// 这个hashCode方法这里不详述,只要理解每个key的hash是一个固定的int值




int


index

=

hash

%

Entry[].length;

Entry[index]

=

value;


// 取值时:




int


hash

=

key.hashCode();



int


index

=

hash

%

Entry[].length;



return


Entry[index];

1)put

疑问:如果两个key通过hash%Entry[].length得到的index相同,会不会有覆盖的危险?

这里HashMap里面用到链式数据结构的一个概念。上面我们提到过Entry类里面有一个next属性,作用是指向下一个Entry。打个比方, 第一个键值对A进来,通过计算其key的hash得到的index=0,记做:Entry[0] = A。一会后又进来一个键值对B,通过计算其index也等于0,现在怎么办?HashMap会这样做:

B.next = A

,Entry[0] = B,如果又进来C,index也等于0,那么

C.next = B

,Entry[0] = C;这样我们发现index=0的地方其实存取了A,B,C三个键值对,他们通过next这个属性链接在一起。所以疑问不用担心。

也就是说数组中存储的是最后插入的元素。

到这里为止,HashMap的大致实现,我们应该已经清楚了。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null总是放在数组的第一个链表中



int

hash =

hash

(key.hashCode());


int

i =

indexFor

(hash,

table

.

length

);


//遍历链表



for

(Entry<K,V> e =

table

[i]; e !=

null

; e = e.

next

) {


Object k;



//如果key在链表中已存在,则替换为新value




if

(e.

hash

== hash && ((k = e.

key

)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

value

;

e.

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

this

);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


addEntry

(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



void


addEntry

(

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K,V> e =

table

[bucketIndex];



table

[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

//参数e, 是Entry.next



//如果size超过threshold,则扩充table大小。再散列



if

(

size

++ >=

threshold

)

resize(2 *

table

.

length

);

}

当然HashMap里面也包含一些优化方面的实现,这里也说一下。比如:Entry[]的长度一定后,随着map里面数据的越来越长,这样同一个index的链就会很长,会不会影响性能?HashMap里面设置一个因子,随着map的size越来越大,Entry[]会以一定的规则加长长度。
2)get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


return

getForNullKey();


int

hash =

hash

(key.hashCode());


//先定位到数组元素,再遍历该元素处的链表



for

(Entry<K,V> e =

table

[

indexFor

(hash,

table

.

length

)];

e !=

null

;

e = e.

next

) {


Object k;


if

(e.

hash

== hash && ((k = e.

key

)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

value

;

}


return


null

;

}

3)null key的存取

null key总是存放在Entry[]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private

V

putForNullKey

(V value) {



for

(Entry<K,V> e =


table

[0];

e !=

null

; e = e.

next

) {



if

(e.

key

==

null

) {


V oldValue = e.

value

;

e.

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

this

);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

addEntry(0,

null

, value, 0);


return


null

;

}


private

V

getForNullKey

() {



for

(Entry<K,V> e =

table

[0]; e !=

null

; e = e.

next

) {



if

(e.

key

==

null

)


return

e.

value

;

}


return


null

;


}

4)确定数组index:hashcode % table.length取模

HashMap存取时,都需要计算当前key应该对应Entry[]数组哪个元素,即计算数组下标;算法如下:



static


int


indexFor

(

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按位取并,作用上相当于取模mod或者取余%。

这意味着数组下标相同,并不表示hashCode相同。
5)table初始大小



public

HashMap(

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



// Find a power of 2 >= initialCapacity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this

.

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reshold

= (

int

)(capacity * loadFactor);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init();

}



注意table初始大小并不是构造函数中的initialCapacity!!




而是 >= initialCapacity的2的n次幂!!!!




————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3. 解决hash冲突的办法

  1. 开放定址法(线性探测再散列,二次探测再散列,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2. 再哈希法


  3. 链地址法

  4. 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Java

中hashmap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的链地址法。

4. 再散列rehash过程

当哈希表的容量超过默认容量时,必须调整table的大小。

当容量已经达到最大可能值时,那么该方法就将容量调整到


Integer.MAX_VALUE


返回,


这时,需要创建一张新表,将原表的映射到新表中。



void

resize(

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

length

;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



threshold

= Integer.

MAX_VALUE

;


return

;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transfer(newTable);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

int

)(newCapacity *

loadFactor

);


}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


Entry[] src =

table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

length

;


for

(

int

j = 0; j < src.

length

; j++) {


Entry<K,V> e = src[j];


if

(e !=

null

) {


src[j] =

null

;


do

{


Entry<K,V> next = e.

next

;


//重新计算index



int

i =

indexFor

(e.

hash

, newCapacity);

e.

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while

(e !=

null

);

}

}


}



版权声明:本文为kuanghe12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