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金额容差
:
供应商的发票金额和我们系统的GR累计应计金额差异很小,则允许过账,给供应商发票的应付。
后台配置差异记帐科目,事务代码:DIF(事务码) 微小差异。
若要计算到DIF。前提要求设置容差范围,且发票和系统GR的差异金额 <= BD的设置值:
后台—-
物料管理—
后勤发票校验—-
发票冻结—-
设置容差限制
(1
)、MIRO
时,差异大于设置的容差范围,系统报错,无法产生FI
会计凭证:
(2
)、MIRO
时,差异小于设置的容差范围,将产生FI
会计凭证:
产生的FI会计凭证将会记账差异至DIF事务码配置的科目中
以上容差设置是针对公司代码下。
SAP也允许针对单个供应商进行独立容差控制:
针对供应商的容差:
上图
优先级:invoice reduction发票容差 > 供应商普通容差
后台配置:SPRO —- 物料管理—后勤发票检验—收到的账单—配置指定供应商容差
1
、容差上限
(1)、创建新条目,设置容差组。同时,如上图通过XK02设置供应商主数据的容差组。
MIRO做发票校验:
由上可知,由于设置的发票上限为5%,总价120*5%=6RMB,超过6RMB则报错。
(2)、若修改容差组为:
MIRO做发票校验:
由上可知,发票上限取消,但正差异120*5%=6RMB,6.01>6RMB,故MIRO报错。
总结:
由上可知,供应商容差中,
发票容差优先级
>
正差异优先级
(3)、公司层面设置的容差为:
供应商层级设置为:
原本当公司层级的BD小差异配置为5RMB,当MIRO金额差异大于5RMB时会过账到“发票核减”中。但由于供应商容差中配置的小差额为4RMB,且5>4,则以供应商小差异4RMB为准。此时若MIRO金额差异大于4RMB,则会过账到“发票核减”中,小于4RMB会过账到DIF(价格差异)科目中。
2
、容差下限
检测下限时,会考虑最大的下限值范围,且MIRO时差异都计算到DIF(价格差异)科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