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知识讲座》(以下简称《讲座》)中最让我(或者说是我们)感兴趣的莫过于《恋爱、婚姻与家庭》一节,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大学时期。这是一个开放的、“被允许”的时期,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
我曾经阅读过一些关于恋爱、婚姻的书籍,力求为自己的未来开辟一条“光明大道”,这也是我选《讲座》的原因之一。关于恋爱的课程心得,我就恋爱中最动荡的两个阶段来讨论:初恋期、平淡期。
在我了解到的有限的情况内,大一是大学中最容易让人坠入“爱河”的时期,包括我身边的好几位同学都是如此。其中最让人值得思考的原因就是:寂寞。我们很大部分的同学都是“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来到大学的,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这种环境,难免会心生怀乡之情。然而当他们没有适当处理好这份感情,就会把这份感情错误地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以寻求庇护,这时就产生了需要“恋爱”的感觉,这就像我们会把处于恐惧时产生的感觉误以为是对此时出现的某位异性的一见钟情一样。
问:我恋爱了,可是我知道这份感情没有未来……可是失去这个人,我会非常不快乐。我要怎么做才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处境?
克:失去这个人之后所感受到的寂寞、苍凉、痛苦,在你还没恋爱以前就存在了。你所谓的爱只是一种刺激,暂时掩盖你的空虚。你通过一个人来逃避寂寞,利用这个人掩盖寂寞,你的问题不在于这段关系,而是你自己的空虚。
[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所谓的恋爱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逃避方式,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当他们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后很容易分手。这也是以“追求精神满足”为择偶取向的一种表现。
我们常说的“坠入爱河”,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小我的欲求(wanting)和需求(needing)的一种强化……它和真爱一点关系也没有,真爱之中是无欲求的。西班牙文是最能诚实表达传统之爱的一种语言:te quiero的意思是“我要你”还有“我爱你”。另外一种我爱你的表达方式te amo却很少人用,因为它的意思就是清楚的“我爱你”,并不模棱两可。或许这是因为真爱本来就难寻。
[2]
这和上文是如出一辙的,这种欲求和需求正是寂寞所催生的。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帮助大一新生面对实在的“寂寞”,这对大学生未来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女性在不正确的恋爱中受到伤害。
平淡期是最让人揪心的,很多情侣都是在这个时期处理不好而未能步入婚姻的殿堂。为什么热恋后的男女几乎都吵过架,恋爱中充满冲突吗?事实上“恋爱的感觉是完全没有冲突的。陶醉在爱里并不会耗损精力。耗损精力的是后一段的故事——嫉妒、占有、猜忌、怀疑、恐惧失去那份爱、不断地要求保证和保障。”
[3]
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她确实是因为大一感到寂寞无助,而与一位高中同学发展异地恋的,现在他们在一起已经两年了,期间她的男朋友在她的QQ上删除了她的多位男性好友。不难想象出这是猜忌、怀疑、恐惧失去爱的产物,显然这是不道德的恋爱行为,但是这又是情理之中的。这也是社会缺乏诚信以及“小三”案例层出不穷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体现。所以《讲座》上讨论过的“小三”问题,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当事人的问题,还是一种社会问题。“以‘最大’的麦穗作为衡量的标准,选摘麦穗的人生便失去了欢乐和趣味;以自己’满意’的麦穗作为选摘的标准,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快乐。”
[4]
因此,“小三问题”“平淡期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小我欲望的扩张,那么问题便成了如何正确对待欲望扩张了。
最后谈一谈我对婚姻的理解。我认为婚姻甚至是恋爱都是要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你可以不厌其烦地对你的伴侣说“我爱你”,但总有一天他(她)会对你说“我饿了”。因此,我是坚决反对裸婚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这种合作不仅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而且也是为了人类的权益。”
[1]
可以说,裸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这涉及到下一代人的教育、健康等问题,这几乎都是经济上的问题。这是商品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因为我认为用经济力量支撑起的爱情和婚姻会比只有感情、道德支柱的爱情和婚姻来得实在。
参考文献
[1] 阿德勒. 超越自卑[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 艾克哈特•托尔. 张德芬 译.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M]. 海口:南方出版社,2008.
[3] 克里希那穆提. 爱的觉醒[M]. 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4] 蔚泓. 爱情经济学随笔:如何让我遇见你[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ujun/p/381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