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PR2023新作:3D感知的AI换脸算法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1. Title: 3D-Aware Face Swapping (3D感知的人脸交换)

  2. Affiliation: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

  3. Authors: Yixuan Li, Chao Ma, Yichao Yan, Wenhan Zhu, Xiaokang Yang

  4. Keywords: Face swapping, 3D human faces,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eometry

  5. Summary:

  • (1): 该论文研究内容为人脸交换,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有广泛的娱乐和隐私保护应用。

  • (2): 既往方法直接学习交换2D面部图像,对人脸的几何信息不予以考虑。当源人脸图像和目标人脸图像之间存在大的姿态差异时,就会出现不良的伪影。该论文提出的3D感知的人脸交换方法,利用3D人脸的强几何和纹理先验,将2D人脸投影到3D生成模型的潜在空间中。通过在潜在空间中解耦身份和属性特征,成功地实现了3D感知的人脸交换,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可以转移细粒度的面部细节。

  • (3): 该论文所提出的方法采用了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思想,将2D人脸先转化为3D模型的潜在空间表示,再在潜在空间上进行交换,最终转换回2D图像。该方法不仅保留了2D和3D人脸的信息,使其具有多视角一致性,并且能够实现面部细节的转移。

  • (4): 该论文所提出的3D感知的人脸交换方法在视觉质量、身份相似性、多视角一致性等方面取得了优越的表现。在权威的FaceForensics++数据集上的评测中,该方法相比现有最好的2D方法提高了3.13%的身份相似度,维持了相似的质量,并且生成图像的间距离相对于真实3D人脸的平均间距离降低了56%以上。因此,该方法的表现支持了其目标。

  1. Methods:
  • (1): 该论文所提出的3D感知的人脸交换方法,首先采用3DMM(3D Morphable Model)建模对单张人脸图像进行重建,得到其三维属性,并利用渲染方程生成其对应的二维图像。

  • (2): 在此基础上,通过CGAN(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网络对单张人脸图像进行编码,获取其在潜在空间中的表达,同时训练一个分类器来识别人物身份。在测试阶段,输入两张不同的2D人脸图像和一个目标身份的类别标签,将两张输入图像通过CGAN网络编码得到的潜在向量加权平均,得到一个中间的潜在向量。同时在潜在向量中随机样本并将其添加到中间潜在向量,以增加面部的多样性。最终,将得到的潜在向量传递给解码器,生成与目标身份相似的2D人脸图像。

  • (3): 该方法所产生的2D人脸图像在视觉上具有更好的质量和更好的多视角一致性。同时,与现有的2D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更好的身份相似性,同时还能够保留面部细节。该方法的表现经过在FaceForensics++数据集上的评测,得到了良好的验证,支持其有效性。

  1. Conclusion:
  • (1):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3D感知的人脸交换方法,将2D人脸图像投影到3D生成模型的潜在空间中,实现了更好的多视角一致性和面部细节的转移。同时,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中2D人脸姿态的局限性,应用范围更广,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2): 创新点:该方法将2D人脸图像投影到3D生成模型的潜在空间中进行交换,利用3D人脸的强几何和纹理先验,实现了3D感知的人脸交换,克服了传统方法中2D人脸姿态的局限性。性能:该方法在视觉质量、身份相似性、多视角一致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在FaceForensics++数据集上的评测中,相比现有最好的2D方法提高了3.13%的身份相似度,实现了面部细节的转移。工作量:由于需要将2D人脸图像转化为3D模型的潜在空间表示,因此在推理时间上需要进行参数调优,工作量稍大。同时,由于最终图像是通过3D生成器进行渲染,无法准确恢复衣服和背景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