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 基础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其他


1、fs 文件系统模块

1.1、什么是 fs 文件系统模块

fs 模块是 Node.js 官方提供的、用来操作文件的模块。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属性,用来满足用户对文件的操作需求。

1.1.2

fs.readFile()

方法,用来读取指定文件中的内容。语法格式:

fs.readFile(path[,options],callback)

参数:

⚫参数1:

必选

参数,字符串,表示文件的路径。 ⚫ 参数2:可选参数,表示以什么

编码格式

来读取文件。(utf8) ⚫ 参数3:

必选

参数,文件读取完成后,通过回调函数拿到读取的结果

示例代码:

const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files/1.txt','utf8',function(err,dataStr){
    //打印失败的结果
    //如果读取成功,则err的值为null
    //如果读取失败,则err的值为错误对象,dataStr的值为undfined
    console.log(err)
    console.log(----)
    //打印成功的结果
    console.log(dataStr)
    
    //判断文件是否读取成功
    if(err){
        return console.log('文件读取失败!' + err.message)
    }
        return console.log('文件读取成功' + err.message)
})

1.1.3

fs.writeFile()

方法,用来向指定的文件中写入内容。语法格式:

fs.write(file,data[,options],callback)

参数: ⚫ 参数1:

必选

参数,指定一个文件路径的字符串表示文件的存放路径。 ⚫ 参数2:

必选

参数,表示要写入的内容。 ⚫ 参数3:可选参数,表示以什么格式写入文件内容,默认值是 utf8。 ⚫ 参数4:

必选

参数,文件写入完成后的回调函数。

示例代码:

fs.writeFile('./file/2.txt', 'abcde', 'utf8', function (err) {
    // console.log(err);
    
    //判断文件是否读取成功
    if (err) {
        return console.log('文件写入失败' + err.message);
    }
    console.log('文件写入成功');
})

如果要在 JavaScript 代码中,使用 fs 模块来操作文件,则需要使用如下的方式先导入它:


const fs = require(‘fs’)

1.2 fs 模块 – 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

在使用 fs 模块操作文件时,如果提供的操作路径是以 ./ 或 ../ 开头的相对路径时,很容易出现路径动态拼接错误的问题。 原因:代码在运行的时候,会以执行 node 命令时所处的目录,动态拼接出被操作文件的完整路径。 解决方案:在使用 fs 模块操作文件时,直接提供完整的路径,不要提供 ./ 或 ../ 开头的相对路径,从而防止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

__dirname + './file/1.txt'   表示当前危机俺家所处的目录

1.3 什么是 path 路径模块

path 模块是 Node.js 官方提供的、用来处理路径的模块。

如果要在 JavaScript 代码中,使用 path 模块来处理路径,则需要使用如下的方式先导入它: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path.join()== 方法,可以把多个路径片段拼接为完整的路径字符串,

语法格式:

path.join([...paths])

参数: …paths <string> 路径片段的序列 返回值: <string>

代码示例:

const pathStr = path.join('/a','/b/c','../','./d','e')
console.log(pathStr) //输出\a\b\d\e
​
const pathStr2 = path.join(__dirname , './files/1.txt')
console.log(pathStr2) //输出 当前文件所处目录\files\1.txt

==path.basename()== 方法,可以从一个文件路径中,获取到文件的名称部分

path.basename(path[,ext])

参数: path <string> 必选参数,表示一个路径的字符串 ext <string> 可选参数,表示文件扩展名 返回: <string> 表示路径中的最后一部分

代码示例:

const fpath = '/a/b/c/index.html'

var fullName = path.basename('path)
console.log(fullName) // 输出 index.html

var nameWithoutExt = path.basename(fpath,'.html')
console.log(nameWithoutExt) //输出 index

==path.extname()== 方法,可以获取路径中的扩展名部分,

语法格式:

path.extname(path)

参数: path <string>必选参数,表示一个路径的字符串 返回: <string> 返回得到的扩展名字符串

代码示例:

const fpath = '/a/b/c/index.html'

const fext = path.extname(fpath)
console.log(fext) //输出 .html

时钟案例两个注意点

  1. fs.writeFile() 方法只能用来创建文件,不能用来创建路径

  2. 重复调用 fs.writeFile() 写入同一个文件,新写入的内容会覆盖之前的旧内容

npm与包

  1. npm i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包

  2. npm install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包

  3. npm uninstall 包名称 移除包

  4. npm i 包名 -D 项目上线不会用到记录到devDependencies -D写在包名前面后面都可以

全称: npm install 包名 –save-dev

解决下包速度慢的问题

  1. 切换npm的下包镜像源 指的就是下包的服务器地址

# 查看当前的下包镜像源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淘宝镜像源
npm config set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 检查镜像源是否下载成功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1. 下载nrm小工具

# 通过 npm 包管理器,将 nrm 安装为全局可用的工具
npm i nrm -g
# 查看所有可用的镜像源
nrm ls
# 将下包的奖项元切换为 taobao 镜像
nrm use taobao

包的分类

  1. 项目包

    那些被安装到项目的node——modules目录中的包,都是项目包

    项目包又分为两类,分别是:


    开发依赖包

    (被记录包devDependencies节点中的包,旨在开发期间会用到);npm i 包名 -D


    核心依赖包

    (被记录包dependencies节点中的包,在开发期间和项目上线后都会用到)。npm i 包名

  2. 全局包

在执行 npm install命令时,如果提供了 -g 参数,则会把包安装为全局包。

全局包会被安装到 C:\Users\史炳辉\AppData\Roaming\npm\node_modules 目录下

npm i 包名 -g          # 全局安装指定的包
npm uninstall 包名 -g  # 卸载全局安装的包
  1. i5ting_toc

i5ting_toc 是一个可以把 md 文档转为 html 页面的小工具,使用步骤如下:

# 将 i5ting_toc 安装为全局包
npm install -g i5ting_toc
# 调用 i5ting_toc,轻松实现 md 转 html 的功能
i5ting_toc -f 要转换的md文件路径 -o

规范的包结构

1、包必须以单独的目录而存在

2、包的顶级目录下要必须包含package.json这个包管理配置文件

3、package.json中必须包含name(包的名字)、version(包的版本号)、main(包的入口)

更多约束参考网址:

https://yarnkg.com/zh-Hans/docs/package-json

发布包

在终端登录 npm 账号 执行

npm login

命令 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邮箱即可。

将终端切换到包的根目录之后,运行 npm publish 命令,即可将包发布到npm上(注意:包名不能雷同)

删除已发布的包

运行 npm unpushblish 包名 –force命令,即可从 npm 删除已发布的包。

只能删  除72小时内发布的包 在24小时内不允许重复发布。

优先从缓存中加载

模块在第一次加载后会被缓存 这也意味着多次调用 require() 不会导致模块的代码被执行多次。(不论是内置模块、用户自定义模块、第三方模块)

内置模块的加载机制

内置模块是由 Node.js 官方提供的模块,内置模块的加载优先级最高。

自定义模块的加载机制

Express 简介

用express创建基本的服务器

1.  npm i express@4.17.1  // 终端安装版本号

2.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 web 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3. 启动 web 服务器
app.listen(80,() =>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ning at http://127.0.0.1');
})

监听 GET POST 请求 把内容响应给客户端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 web 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4. 监听客户端的GET 和 POST 请求,并向客户端响应具体的内容
app.get('/user',(req,res) => {
    //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响应 JSON 对象
    res.send({name:'zs',age:20,gender:'男'})
})

app.post('/user',(req,res) => {
    //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send() 方法, 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文本字符串
    res.send('请求成功')
})

获取url中携带的查询参数

app.get('/',(req,res) => {
    // 通过 req.query 可以获取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查询参数
    // 注意:默认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console.log(req.query);
    res.send(req.query)
}) 

托管静态资源

express.static() 通过它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创建了一个静态资源服务器

app.use(express.static('public'))
//可以对外访问 public目录下所有的文件

//托管多个静态资源目录的方法: 多次调用 express.static()函数:
//假如两个都有 index.html 文件 会优先显示 publick 里面的 index 文件
app.use(express.static('public'))
app.use(express.static('files'))

挂载路径前缀

app.use('/public',express.static('public'))

nodemon

// 在编写调试 Node.js 项目的时候,如果修改了项目的代码,需要手动close掉,再重新启动,使用 nodemon 小工具可以监听项目文件的变动,自动的帮我们重启项目。

// 终端命令 : 
npm install -g nodemon

// 项目中的使用

node app.js
// 将上面的终端命令 替换为下面的终端命令,实现自动重启项目的效果
nodemon app.js

Express 路由

在 Express 中,路由指的是客户端的请求与服务器处理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Express中的路由分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请求的类型、请求的URL地址、处理函数,格式如下:

app.METHOD(PATH,HANDLER)

app.get('/',function(req,res){
    res.send('Hello World!')
})

创建路由模块

// 这是路由模块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路由对象
const router = express.Router()

// 3、 挂载具体的路由
router.get('/user/list',(req,res) => {
    res.send('Get user list.')
})
router.post('/user/add', (req,res) => {
    res.send('Add new user.')
})

// 4、 向外到处路由对象
module.exports = router

注册路由模块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app.use(express.static('./files'))  快速向外托管静态资源

// 1 导入路由模块
const router = require('./03.router')
// 2 注册路由模块
app.use(router)

// 注意 : app.use() 函数的作用,就是来注册全局中间件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

为路由模块添加访问前缀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app.use(express.static('./files'))  快速向外托管静态资源

// 1 导入路由模块
const router = require('./03.router')
// 2 注册路由模块  
//api是添加的访问前缀
app.use('/api',router)

// 注意 : app.use() 函数的作用,就是来注册全局中间件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

中间件

Express 中间件的调用流程

当一个请求到达 Express 的服务器之后,可以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从而对这次请求进行预处理。

本质就是一个函数 如果有参数

next

就是中间件函数,如果没有就是路由处理函数。

next 函数的作用

next 函数是实现多个中间件连续调用的关键,它表示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活路由。

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客户端发起的任何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都会触发的中间件,叫做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通过调用app.use(中间件函数),即可定义一个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 定义一个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
const mw = function (req,res,next) {
    console.log('这是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
// 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next()
}
// 将  mw 注册为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app.use(mw)

简写形式

app.use((req,res,next) => {
    console.log('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中间件');
    next()
})

中间件的作用

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同一份 req 和 res 。基于这样的特性,我们可以在上游的中间件中,统一为 req 和 res 对象添加自定义的属性或方法,供下游的中间件或路由进行使用。

app.use((req,res,next) => {
    // 获取到请求到达服务器的事件
    const time = Date.now()
    // 为 req 对象挂载自定义属性,从而把事件共享给后面的所有路由
    req.startTime = time
    next()
})

app.get('/', (req,res) => {
    res.send('Home page.' + req.startTime)
})
app.get('/user', (req,res) => {
    res.send('user page.' + req.startTime)
})

定义多个全局中间件

可以使用app.use()连续定义多个全局中间件。客户端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会按照中间件定义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调用。

// 定义第一个全局中间件
app.use((req, res, next) => {
    console.log('调用第一个全局中间件');
    next()
})
// 定义第二个全局中间件
app.use((req, res, next) => {
    console.log('调用第二个全局中间件');
    next()
})

app.get('/user', (req, res) => {
    res.send('User Page.')
})

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不适用 app.use() 定义的中间件,叫做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 定义一个局部中间件
const mw1 = (req,res,next) => {
    console.log('调用了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next()
}

// 创建路由
app.get('/', mw1, (req,res) => {
    res.send('Home page.')
})

app.get('/user', (req,res) => {
    res.send('User page.')
})

定义多个局部中间件

// 以下两种写法完全等价
app.get('/', mw1, mw2, (req,res) => {
res.send('Home page.')
})

app.get('/', [mw1,mw2], (req,res) => {
res.send('Home page.')
})

中间件的分类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记忆中间件的使用,Express 官方把常见的中间件用法,分为了五大类

应用级别的中间件

通过 app.use() (全局中间件)活app.get() 或 app.post()(局部中间件),绑定到 app示例上的中间件,叫做应用级别的中间件

路由级别的中间件

绑定到 express.Router() 实例上的中间件,叫做路由级别的中间件。他的用法和应用级别中间件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应用级别的中间件是绑定到 app 实例上,路由级别的中间件绑定到 router 实例上

错误级别的中间件

错误级别中间件的作用:专门来驳货整个项目发生的异常错误,从而防止项目异常崩溃的问题。

// 错误级别中间件的处理函数中,必须有4个形参,
function(err,req,res,next)

// 1 定义路由
app.get('/', (req,res) => {
// 人为的制作错误
throw new Error('服务器内部发生了错误!')
res.send('home page.')
})
// 2 定义错误级别中间件,驳货整个项目的异常错误,从而防止程序的崩溃
app.use((err,req,res,next) => {
    console.log('发生了错误! ' + err.message);
    res.send('Error: ' + err.message)
})

Express 内置的中间件

express.static 快速托管静态资源的内置中间件(无兼容性)

express.json 解析 JSON 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

express.urlencoded 解析 URL-endcoded 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

// 配置解析 application/json 格式数据的内置中间件
app.use(express.json())
// 配置解析 application/x-www-form-urllencoded 格式数据的内置中间件
app.ues(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express.json 的使用

// 注意:除了错误级别的中间件,其他中间件必须在路由之前进行配置
// 通过 express.json() 这个中间件 解析表单中的 JSON 格式的数据
app.use(express.json())

app.post('/user', (req,res) => {
    // 在服务器,可以使用 req.body 这个属性,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 默认情况下,如果不哦欸之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则 req.body 默认等于 undefined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app.ues(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中间件的使用

// 通过 express.urlencoded() 这个中间件,来解析 表单中的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
app.use(express.urlencoded({extended : false}))

app.post('/book', (req, res) => {
    // 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 req.body 来获取 JSON 格式的表单数据和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

第三方的中间件

使用 body-parser 第三方中间件,来解析请求体数据,使用步骤如下:

1、 运行 npm install body-parser 安装中间件

2、使用 require 导入中间件

3、 调用 app.use() 注册并使用中间件

// 导入解析的表单数据的中间件 body-parser
const 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使用 app.use() 注册中间件
app.use(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 app.ues(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 false }))

app.post('/user', (req, res) => {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自定义中间件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导入 Node.js 内置的 querystring 模块
const qs = require('querystring')

// 这是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
app.use((req,res,next) => {
    // 定义中间件具体的业务逻辑

    // 1 定义一个str字符串,专门用来存储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let str = ''
    // 2 监听 req 的 data 数据
    req.on('data', (chunk) => {
        str += chunk
    })
    // 3 监听req 的 end 事件
    req.on('end', () => {
        // 在 str 中存放的是完整的请求体数据
        console.log(str);
        // TODO: 把字符串格式的请求体数据,解析成对象格式
        const body = qs.parse(str)
        // console.log(body);
        // 把 body 挂载到 req 的属性上 
        req.body = body
        next()
    })
})

app.post('/user', (req,res) => {
    res.send(req.body)
})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

使用 Express 写接口

1 创建基本的服务器

// 导入 express 模块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创建 express 的服务器实例
const app = express()

// write your code here

// 调用 app.listen 方法,指定端口号并启动 web服务器
app.listen(80,function(){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ning at http://127.0.0.1')
})

2 创建 API 路由模块

// apiRouter.js [路由模块]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iRouter = express.Router()

// bind your router here...

module.exports = apiRouter

// app,js [导入并注册路由模块]
const apiRouter = require('./apiRouter.js')
app.use('/api',apiRouter)

3 编写 GET 接口

// 在这里挂载对应的路由
router.get('/get', (req,res) => {
    // 通过 req.query 获取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
    const query = req.query
    //  调用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相应处理的结果
    res.send({
        status:0,  // 0 代表处理成功, 1代 表处理失败
        msg: 'GET 请求成功!', // 状态的描述
        data: query // 需要响应给客户端的数据
    })
})

4 编写 POST 请求

router.post('/post', (req,res) => {
    // 通过 req.body 获取请求体中包含的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
    const body = req.body
    // 调用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响应结果
    res.send({
        status:0,
        msg: 'POST 请求成功!',
        data: body
    })
})

CORS 跨域资源共享

在线jquery链接 staticfile.org

CORS 推荐使用

JSONP (只支持get请求)


1 使用cors 中间件解决跨域问题

cors 是 Express 的一个第三方中间件。通过安装和配置 cors 中间件,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跨域问题。

使用步骤分为如下 3 步:

① 运行 npm install cors 安装中间件

② 使用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导入中间件

③ 在路由之前调用 app.use(cors()) 配置中间件

2

什么是 CORS

CORS (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跨域资源共享)由一系列 HTTP 响应头组成,

这些 HTTP 响应头决定


浏览器是否阻止前端 JS 代码跨域获取资源

浏览器的同源安全策略默认会阻止网页“跨域”获取资源。但如果接口服务器配置了 CORS 相关的 HTTP 响应头,

就可以解除浏览器端的跨域访问限制。

3

CORS 的注意事项

① CORS 主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配置。客户端浏览器

无须做任何额外的配置

,即可请求开启了 CORS 的接口。

② CORS 在浏览器中有兼容性。只有支持 XMLHttpRequest Level2 的浏览器,才能正常访问开启了 CORS 的服

务端接口(例如:IE10+、Chrome4+、FireFox3.5+)

4

CORS 响应头部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响应头部中可以携带一个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其语法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origin> | *
    
    //其中,origin 参数的值指定了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 URL。例如,下面的字段值将只允许来自 http://itcast.cn 的请求: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http://itheima.cn')

//如果指定了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的值为通配符 *,表示允许来自任何域的请求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5

CORS 响应头部 –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默认情况下,CORS 仅支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如下的 9 个请求头:

//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 (值仅限于 text/plain、multipart/form-data、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三者之一)

//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额外的请求头信息,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对额外的请求头进行声明,否则这次请求会失败。

// 允许客户端外向服务器发送 Content-Type 请求头和 X-Custom-Header 请求头
// 注意:多个请求头之间用英文的逗号分隔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Content-Type,X-Custom-Header')

6

CORS 响应头部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默认情况下,CORS 仅支持客户端发起 GET、POST、HEAD 请求。如果客户端希望通过 PUT、DELETE 等方式请求服务器的资源,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 Access-Control-Alow-Methods来指明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 HTTP 方法。
// 只允许 POST、GET、DELETE、HEAD 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Allow-Methods','POST,GET,DELETE,HEAD')
// 荀彧所有的 HTTP 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7

CORS请求的分类

客户端在请求 CORS 接口时,根据请求方式和请求头的不同,可以将 CORS 的请求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① 简单请求

② 预检请求

8

简单请求

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的请求,就属于简单请求:



请求方式

:GET、POST、HEAD 三者之一



HTTP 头部信息

不超过以下几种字段:无自定义头部字段、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只有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10 预检请求

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请求,都需要进行预检请求:

① 请求方式为 GET、POST、HEAD 之外的请求 Method 类型

② 请求头中包含自定义头部字段

③ 向服务器发送了 application/json 格式的数据

在浏览器与服务器正式通信之前,浏览器会先发送 OPTION 请求进行预检,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所以这一次的 OPTION 请求称为“预检请求”。服务器成功响应预检请求后,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并且携带真实数据。


11 简单请求和预检请求的区别


简单请求的特点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只会发生一次请求。


预检请求的特点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会发生两次请求,OPTION 预检请求成功之后,才会发起真正的请求。

JSONP 接口

JSONP 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浏览器端通过 <script> 标签的 src 属性,请求服务器上的数据,同时,服务器返回一个函数的调用。这种请求数据的方式叫JSONP。


特点:

① JSONP 不属于真正的 Ajax 请求,因为它没有使用 XMLHttpRequest 这个对象。

② JSONP 仅支持 GET 请求,不支持 POST、PUT、DELETE 等请求。

创建 JSONP 接口的注意事项

如果项目中已经配置了 CORS 跨域资源共享,为了

防止冲突

,必须在配置 CORS 中间件之前声明 JSONP 的接口。否则JSONP 接口会被处理成开启了 CORS 的接口。

//  必须在配置 cors 中间件之前,配置 JSONP 的接口
app.get('/api/jsonp', (req,res) => {
    // TODO: 定义 JSONP 接口具体的实现过程
})

//  一定要再路由之前,配置 cors 中间件,从而解决接口跨域问题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app.use(cors())

实现 JSONP 接口的步骤

① 获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回调函数的名字

② 得到要通过 JSONP 形式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

③ 根据前两步得到的数据,拼接出一个函数调用的字符串

④ 把上一步拼接得到的字符串,响应给客户端的 <script> 标签进行解析执行

app.get('/api/jsonp', (req,res) => {
    // TODO: 定义 JSONP 接口具体的实现过程
    // 1 得到函数的名称
    const funcName = req.query.callback
    // 2 定义要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对象
    const data = {"name" : "zs", "age" : 22}
    // 3 拼接处一个函数的调用
    const scriptStr = `${funcName}(${JSON.stringify(data)})`
    // 4 把凭借的字符串,响应给客户端
    res.send(scriptStr)
})

在网页中使用 jQuery 发起 JSONP 请求

调用 $.ajax() 函数,提供 JSONP 的配置选项,从而发起 JSONP 请求,

<script src="../../JQ/JQ-day01/2-案例/12-精品展示案例/jquery.min.js"></script>

$(function(){
            // 为 JSONP 按钮绑定点击事件处理函数
            $('#btnJSONP').on('click',function(){
                $.ajax({
                type:'GET',
                url:'http://127.0.0.1/api/jsonp',
                dataType:'jsonp',
                success:function(res){
                    console.log(res);
                },
            })
 })

MySQL

数据库的概念

安装并配置数据库

了解需要安装那些MySQL相关的软件

只需要安装 MySQL Server (专门用来提供数据存储和服务的软件)和 MySQL Workbench (可视化的MySQL 管理工具,可以方便的操作存储在 MySQL Server 中的数据)这两个软件就满足开发需要。

MySQL 官网地址


MySQL :: Download MySQL Community Server

1、 点击官网地址 进入页面后 点击 GO TO Download Page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2、选择第二个 点击download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3、 点击 下面的 no thanks just start my download 进行下载

4、下载完点开文件所在位置 进行安装 点击第二个 mysql 开头的进行安装,NDP开头的是配置环境包,win7等系统需要进行安装,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5、点击第二个之后进入安装 ,点击next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6、 点击 Execute 进行自动安装依赖项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下载后面的依赖项弹出框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可能会遇到弹出框,操作之后点击弹出框内的finish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点击 next 会弹出框 点击yes即可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7、进入到真正的安装界面,点击 execute 进行安装,安装完之后,点击 Next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8、对 MySQL 进行配置,点击next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9、点击 下一步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0、进行身份配置: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1、将 MySQL 的默认 root 用户密码,设置为 admin123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2、 将 MySQL 配置为 Windows 的服务,next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3、保存刚才对 MySQL 配置的修改,配置完成后点击 Finish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4、next => finish => next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5、测试能否正常链接到刚才安装的 MySQL 数据库 :输入密码admin123,点击check,如图所示变为绿色就表示能正常连接到数据库,点击 next

16、保存刚才的配置,保存完之后点击finish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17、再点击next 进入到以下页面就算安装成功了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MySQL Workbench 的基本使用

使用 MySQL Workbench 连接数据库

点击第一个页面,再点击左下角的方框,输入密码,记住密码 ok 。完成。

了解 MySQL Workbench 界面的组成部分

从上到下分为 菜单栏、工具栏、数据库列表、信息区域、代码编辑区域、输出区域。

创建数据库

1、 点击新建数据库按钮

2、 填写数据库的名称(不要包含 中文 空格)

3、 点击 Apply 按钮,创建数据库

创建数据表

右击 Tables 点击第一个creat tables 填写name 和comments (描述信息,表示当前表的作用)

创建表的字段名称和数据类型

Data Type 数据类型:

1、int 整数

2、 varchar(len) 字符串

3、 tinyint(1) 布尔值

设置字段的特殊标识

1、 PK (Primary Key) 主键、唯一标识

2、NN (Not Null) 值不允许为空

3、UQ (Unique) 值唯一

4、AI (Auto Increment) 值自动增长

向表中写入数据

1、右击表 选择 Select Rows – Limit 1000

2、写入数据 apply生成即可

使用 SQL 管理数据库

什么是 SQL

SQL 全称 :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是结构化语言,专门用来访问和处理数据库的编程语言。我们以编程的形式,操作数据库里面的数据。

三个关键点:

1、 SQL 是一门数据库编程语言

2、 使用 SQL 语言编写出来的代码,叫做 SQL 语句

3、 SQL 语言只能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使用(例如 MySQL、Oracle、SQL Server)。非关系型数据库(例如 Mongodb)不支持 SQL 语言。

SQL 能做什么

1、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

2、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

3、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4、从数据库删除数据

5、可以创建新的数据库

6、可在数据库中创建新表

7、可在数据库中创建存储过程、视图

8、etc…

SQL 学习目标

掌握如何使用 SQL 从数据表中:

查询数据(select)、插入数据(insert into)、更新数据(update)、删除数据(delete)

额外掌握的4中 SQL 语法:

where 条件、and 和 or 运算符、order by排序、count(*)函数

SQL 的 SELECT 语句的语法格式

语法

SELECT 语句用于

从表中查询数据

。执行的结果被存储再以恶结果表中(成为结果集)。

-- 这是注释
-- 从 FORM 指定的【表中】,查询出【所有的】数据。 * 表示【所有列】
SELECT * FORM 表名称

-- 从 FORM 指定的【表中】,查询出指定 列名称(字段) 的数据
SELECT 列名称,列名称 FROM 表名称

INSERT INTO 语句的使用

insert into 语句用于向数据表中插入新的数据行,

-- 语法解读:向指定的表中,插入如下极寒数据,列的值通过 values 一一指定
-- 注意 : 列和值要 一一对应,多个列和多个值之间,使用英文的逗号分隔
insert into table_name (列1,列2,...) values (值1,值2,...)

UPDATE 语句的使用

Update 语句用于修改表中的数据,

-- 1、 用 update 指定要更新哪个表中的数据
-- 2、 用 set 指定列对应的新值
-- 3、 用 where 指定更新的条件
update 表名称 set 列名称 = 新值 where 列名称 = 某值


-- 更新 id 为 2 的用户, 把用户密码更新为 admin123 同时把用户状态更新为 1
update users set password='admin123', status=1 where id=2

DELETE 语句

delete 语句用于删除表中的行

-- 从指定的表中,根据 where 条件,删除对应的数据行    慎重使用删除!
delete from 表名称 where 列名称 = 值

where 子句的使用

-- 查询语句中的 where 条件
select 列名称 from 表名称 where 列 运算符 值
-- 更新语句中的 where 条件
update 表名称 set 列=新值 where 列 运算符 值
-- 删除语句中的 where 条件
delete from 表名称 where 列 运算符 值

可在 where 字句中使用的运算符,用来限定选择的标准

= 等于 <> 不等于(!=) > 大于 < 小于

= 大于等于 <= 小于等于

between 在某个范围之内 like 搜索某种模式

-- 示例
-- 查询 status 为 1 的所有用户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status=1
-- 查询 id 大于 2 的所有用户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2 
-- 查询 username 不等于 admin 的所有用户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admin'

and 和 or 运算符的使用

and 和 or 可在 where 子语句中把两个或多个条件结合起来


and

表示必须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相当于 javascript 中的 && 运算符,

-- 示例
-- 使用 AND 来显示所有 status 为 0 ,并且 id 小于 3 的用户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status=0 and id<3


or

表示只要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即可,相当于 javascript 中 || 运算符。

-- 示例
-- 使用 or 来显示所有 status 为 1,或者 username 为 zs 的用户: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status=1 or username='zs'

order by 字句

order by 语句用于根据指定的列对结果集进行排序

order by 语句默认按照升序对记录进行排序(asc 表示升序排序,默认就是升序排序)

降序可以使用

desc

关键字

-- 对 users 表中的数据,按照 status 字段进行升序排序
select * from users order by status 
-- 按照 id 对结果进行降序的排序 desc 表示降序排序
select * from users order by id desc

演示 order by 字句 ——多重排序

-- 对 users 表中的数据,先按照 status 进行降序排序,再按照 username 字母的排序,进行升序的排序alter
select * from users order by status desc,username asc

count(*) 函数

count(*) 函数用于返回查询结果的总数据条数

select count(*) from 表名称

-- 示例
-- 使用 count(*)  来查询 users 中的,状态为 0 用户的总数量
select count(*) from users where status=0

使用 AS 关键字为列设置别名

-- 示例
-- 使用 AS 关键字给列取别名 total
select count(*) as total from users where status=0
select username as uname,password as upwd from users

在项目中操作 MySQL

在项目中操作数据库的三个步骤

1、 安装操作 MySQL 数据库的第三方模块(mysql)

2、 通过 mysql 模块连接到 MySQL 数据库

3、 通过mysql 模块执行 SQL 语句

安装与配置 mysql 模块

运行 npm init -y 初始化包管理配置文件

运行 npm i mysql 安装依赖包


配置 mysql 模块

//  1 导入 mysql 模块
const mysql = require('mysql');
//  2. 建立与 MySQL 数据库的连接
const db = mysql.createPool({
    host: '127.0.0.1', // 数据库的IP地址
    user: 'root', // 登录数据库的账号
    password: 'admin123', // 登录数据库的密码
    databass: 'my_db_01', // 指定操作哪个数据库
})

测试 mysql 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 测试 mysql 模块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db.query('select 1', (err,results) => {
    //  mysql 模块工作期间报错了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 能够成功的执行 SQL 语句
    console.log(results);
})

使用 select 语句查询数据

//  查询 users 表中有所有的数据
const sqlStr = 'select * from users'
db.query(sqlStr, (err,results) => {
    // 查询数据失败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 查询数据成功  
    // 注意: 如果执行的是 select 查询语句,则执行的结果是一个数组
    console.log(results);
})

使用 insert into 语句插入数据

// 向 users 表中新增一条数据,其中 username 的值为Spider-Man,password 的值为 pcc123
const user = {
    username: 'Spider-Man',
    password: 'pcc123'
}
// 定义待执行的 SQL 语句
const sqlStr = 'insert into users (username,password) values (?, ?)'
// 执行 SQL 语句
db.query(sqlStr, [user.username, user.password], (err, results) => {
    // 执行 SQL 语句失败了
    if (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 成功了 
    // 注意:如果执行的是 insert into 插入语句,则results 是一个对象
    // 可以通过 affectedRows 属性,来判断是否插入数据成功
    if (results.affectedRows === 1) {
        console.log('插入数据成功!');
    }
})

演示插入数据的便捷方式

// 显示插入数据的便捷方式
const user = { username: 'Spider-Man2', password: 'pcc4321' }
// 定义待执行的 SQL 语句
const sqlStr = 'insert into users set ?'
// 执行 SQL 语句
db.query(sqlStr, user, (err,results) => {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if(results.affectedRows === 1) {
        console.log('插入数据成功');
    }
})

演示 update 语句更新数据

// 演示如何更新用户的信息
const user = { id:6, username: 'aaa', password: '000' }
// 定义 SQL 语句
const sqlStr = 'update users set username=?, password=? where id=?'
// 执行 SQL 语句
db.query(sqlStr, [user.username, user.password,user.id], (err,results) => {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 注意:执行了update语句之后,执行的结果也是一个对象,可以通过affectedRows 判断是否更新成功
    if(results.affectedRows === 1) {
        console.log('更新成功');
    }
})

演示更新数据的便捷方式

// 显示更新数据的便捷方式
const user = { id:6, username: 'aaaa', password: '0000' }
// 定义 SQL 语句
const sqlStr = 'update users set ? where id=?'
// 执行 SQL 语句
db.query(sqlStr,[user,user.id],(err,results) => {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if(results.affectedRows === 1){
        console.log('更新数据成功!');
    }
})

使用 delete 语句删除数据

在删除数据的时候,推荐根据 id 这样的唯一标识来删除对应数据。

// 删除 id 为 5 的用户
const sqlStr = 'delete from users where id=?'
db.query(sqlStr,5, (err,results) => {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 注意:执行delete 语句之后,结果也是一个对象, 也会包含 affectedRows 属性
    if(results.affectedRows === 1) {   
        console.log('删除数据成功!');
    }
})

标记删除

使用 delete 语句,会真正的把数据从表中删除掉,为了保险起见,推荐使用标记删除的形式,来模拟删除的动作。

所谓的标记删除,就是在表中设置类似与 status 这样的状态字段,来标记当前这条数据是否被删除。

当用户执行了删除的动作时,我们并没有执行 delete 语句把数据删除掉,二十执行了 update 语句,将这条数据对应的 status 字段标记为删除即可。

// 标记删除
const sqlStr = 'update users set status=? where id=?'
db.query(sqlStr, [1,6], (err,results) => {
    if(err) return console.log(err.message);
    if(results.affectedRows === 1) {
        console.log('标记删除成功!');
    }
})

前后端的身份认证

Web 开发模式

服务端渲染的概念和优缺点

不需要ajax

前后端分离的概念和优缺点

如何选择 web 开发模式

企业级网站,主要功能是展示而没有复杂的交互,并且需要良好的SEO,就需要使用服务器端渲染。

后台管理项目,交互性比较强,不需要考虑SEO ,就可以使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

为了同时兼顾了首页的渲染速度和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效率,可以采用首屏服务器端渲染 + 其他页面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

身份认证

又称“身份验证”、“鉴权”,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

比如各大网站手机验证码登陆,邮箱密码登录,二维码登录等。

身份认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当前所声称为某种身份的永华,确实是所声称的用户。

服务端渲染推荐使用 Session 认证机制

前后端分离推荐使用 JWT 认证机制

Session 认证机制

HTTP 协议的无状态性

HTTP 协议的无状态性,指的是客户端的每次 HTTP 请求都是独立的,连续多个请求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服务器不会主动保留每次 HTTP 请求的状态。

可以使用 Cookie 来突破 HTTP 无状态的限制。

什么是 Cookie

Cookie 是存储在用户浏览器中的一段不超过 4KB 的字符串,它由一个名称(name)、一个值(value)和其他几个用于控制 Cookie 有效期、安全性、适用范围的可选属性组成。

不同域名下的 Cookie 各自独立,每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会自动把当前域名下所有的未过期的 Cookie 一起发送到服务器。

Cookie 的几大特性:1、自动发送 2、域名独立 3、过期时限 4、4KB限制

Cookie 在身份认证中的作用

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通过响应头的形式,向客户端发送一个身份认证的 Cookie,客户端会自动将 Cookie 保存在浏览器中。

随后,当客户端浏览器每次请求服务器的时候,浏览器会自动将身份认证相关的 Cookie,通过请求头的形式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即可验明客户端的身份。

Cookie 不具有安全性

由于 Cookie 是存储到浏览器中的,而且浏览器也提供了读写 Cookie 的API,因此 Cookie 很容易被伪造,不具有安全性,因此不建议服务器将重要的隐私数据,通过 Cookie 的形式发送给浏览器。

Session 认证机制的设计理念 : “会员卡 + 刷卡认证” 就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Session 的工作原理

安装并配置 express-session 中间件

安装 express-session 中间件

在 express 项目中,只需要安装 express-session 中间件,即可在项目中使用 session 认证:

npm install express-session

配置 express-session 中间件

express-session 中间件安装成功后,需要通过 app.use() 来注册 session 中间件:

// 1、 导入 session 中间件
const session = require('express-session')

// 2、 配置 Session 中间件
app.use(session({
	secret: 'keyboard cat',   // secret 属性的值可以为任意字符串
    resave: false,            // 固定写法
    saveUninitialized: true	  // 固定写法
}))

向 session 中存数据

app.post('/api/login', (req,res) => {
    // 判断用户提交的登录信息是否正确
    if(req.body.username !== 'admin' || req.body.password !== '000000') {
        return res.send({ status: 1, msg: '登陆失败' })
    }
    
    req.session.user = req.body // 将用户的信息,存储到 session 中
    req.session.islogin = true  // 将用户的登陆状态存储到 session 中
    
    res.send({ status: 0, msg: '登陆成功' })
})

从 session 中取数据

// 获取用户姓名的接口
app.get('/api/username', (req,res) => {
    // 判断用户是否登录
    if(!req.session.islogin) {
        return res.send({ status: 1, msg: 'fail' })
    }
    res.send({ 
        status: 0,
        msg: 'success',
        username: req.session.user.username
    })
})

清空 session

调用 req.session.destroy() 函数,即可清空服务器保存的session 信息

// 退出登陆的接口
app.post('/api/logout', (req,res) => {
    // 清空当前客户端对应的 session 信息
    req.session.destroy()
    res.send({
        status: 0,
        msg: '退出登录成功'
    })
})

JWT 认证机制

了解 Session 认证的局限性以及 JWT 的概念

了解 Session 认证的局限性

Session 认证机制需要配合 Cookie 才能实现。由于 Cookie 默认不支持跨域访问,所以,当涉及到前端跨域请求后端接口的时候,需要做很多额外的配置,才能实现跨域 Session 认证。

注意 :

当前端请求后端接口不存在跨域问题的时候,推荐使用 Session 身份认证机制。

当前端需要跨域请求后端接口的时候,不推荐 Session 身份认证机制,推荐使用 JWT 认证机制。

什么是 JWT

JWT (英文全称:JSON Web Token) 是目前最流行的跨域认证解决方案。

JWT 的工作原理

总结: 用户的信息通过 Token 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客户端浏览器中。服务器通过还原 Token 字符串的形式来认证用户的身份。

了解 JWT 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自代表的含义

JWT 的组成部分

JWT 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Header(头部)、Payload(有效荷载)、Signature(签名)。

// 三者之间使用英文的 . 分割, 格式:
Header.Payload.Signature

// 含义:

// Payload 部分才是真正的用户信息,他是用户信息经过加密之后生成的字符串
// Header 和 Signature 是安全性相关的部分,知识为了保证 Token 的安全性。

JWT 的使用方式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返回的 JWT 之后,通常会将它存储在 localStorage 或 sessionStorage 中。此后,客户端每次与服务七通信,都要带上这个 JWT 的字符串,从而进行身份认证,推荐的做法是把请求头的 Authorization 字段中。

Authorization:Bearer <token>

安装并导入 JWT 相关的包

安装 JWT 相关的包

运行命令,安装如下两个 JWT 相关的包

npm install jsonwebtoken express-jwt

// jsonwebtoken 用于商城 JWT 字符串
// express-jwt  用于将 JWT 字符串解析还原成 JSON 对象

导入 JWT 相关的包

使用 require() 函数 ,分别导入 JWT 相关的两个包:

// 1. 导入用于声称 JWT 字符串的包
const jwt = require('jsonwebtoken')
// 2. 导入用于将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JWT 字符串,解析还原成 JSON 对象的包
const expressJWT = require('express-jwt') 

定义 secret 密钥

为了保证 JWT 字符串的安全行,防止 JWT 字符串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别人破解,我们需要定义一个用于加密和解密的 secret 密钥:

1、 当生成 JWT 字符串的时候,需要使用 secret 密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加密,最终的到加密好的 JWT 字符串

2、 当把 JWT 字符串解析还原成 JSON 对象的时候,需要使用 secret 密钥进行解密。

// 3. secret 密钥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符串
const secretKey = 'itheima No1 ^_^'

调用 jsonwebtoken 提供的sign 方法生成 token 字符串

res.send({
    status: 200,
    message: '登陆成功!',
// 调用 jwt.sign() 生成 JWT 字符串,三个参数分别是:用户信息对象、加密密钥、配置对象
    token:jwt.sign({ username:userinfo.username},secretKey,{ expiresIn: '30s'})
})

将 JWT 字符串还原为 json 对象

客户端在每次在访问那些有权限接口的时候,都需要主动通过请求头中的 Authorization 字段,将 Token 字符串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

此时,服务器可以通过 express-jwt 这个中间件,自动将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Token 解析还原成 JSON 对象:

// 使用 app.use() 来注册中间件
// expressJWT({ secret: secretKey }) 就是用来解析 Token 的中间件
// .unless({ path: [/^\/api\//] }) 用来指定哪些接口不需要访问权限

app.use(expressJWT({ secret: secretKey }).unless({ path:[/^\/api\//] }))

使用 req.user 获取用户信息

当 express-jwt 这个中间件配置成功之后,即可在那些有权限的接口中那个,使用 req.user 对象,来访问从 JWT 字符串中解析出来的用户信息了,

// 注意:只要配置成功了 express-jwt 这个中间件,就可以把解析出来的用户信息,挂载到 req.user 属性上
// 这是一个有权限的 API 接口
app.get('/admin/getinfo', function(req,res) {
	console.log(req.user)
	res.send({
		status: 200,
		message: '获取用户信息成功',
		data: req.user
	})
})

捕获解析 JWT 失败后产生的错误

当使用 express-jwt 解析 Token 字符串时,如果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Token字符串过期或不合法,会产生一个解析失败的错误,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以通过 Express 的错误中间件捕获这个错误,并进行相关的处理,

app.use((err,req,res,next) => {
    // token 解析失败导致的错误
    if(err.name === 'UnauthorizedError') {
        return res.send({ status: 401,message: '无效的token' })
    }
    // 其他原因导致的错误
    res.send({ status: 500,message: '未知错误'})
})

ES6 模块化与异步编程高级用法

ES6 模块化规范

什么是 ES6 模块化规范

ES6 模块化规范是浏览器端与服务器端通用的模块化开发规范。

ES6 模块化规范中定义:

每个 js 文件都是一个独立的模块

导入其他模块成员使用 import 关键字

向外共享模块成员使用 export 关键字

在 node.js 中体验 ES6 模块化

node.js 中默认仅支持 CommonJS 模块化规范,若想基于 node.js 体验与学习 ES6 的模块化语法,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

1、确保安装了 v14.15.1 或更高版本的 node.js

2 、在 package.json 的根节点中添加 “type”:”module” 节点

默认导出与默认导入

默认导出的语法:export default 默认导出的成员

let n1 = 10  // 定义模块私有成员
let n2 = 20
function show() {} // 定义模块私有方法 show

//使用 export defaul 默认导出语法,向外共享 n1 和 show 两个成员
export default {
    n1,
    show
}

默认导入的语法:import 接收名称 from ‘模块标识符’

import m1 from './01.默认导出'

console.log(m1);

按需导出与按需导入

按需导出的语法:export 按需导出的成员

// 当前模块为 03_m2.js

// 向外按需导出变量 s1
export let s1 = 'aaa'
// 向外按需导出变量 s2
export let s1 = 'ccc'
// 向外按需导出 say
export function say() {}

按需导入的语法:import { s1 } from ‘模块标识符’

// 导入模块成员
import { s1, s2 as str2, say } from './03_m2.js'

cosole.log(s1) 
cosole.log(s2) 
cosole.log(say) 

按需导出与按需导入的注意事项

1、每个模块中可以使用多次按需导出

2、按需导入的成员名称必须和按需导出的名称保持一致

3、按需导入时,可以使用 as 关键字 进行重命名

4、按需导入可以和默认导入一起使用

直接导入并执行模块中的代码

如果只想单纯的执行某个模块中的代码,并不需要得到模块中向外共享成员。此时,可以直接导入并执行模块代码。

// 当前我呢见模块为 05_m3.js

// 在当前模块中执行一个 for 循环操作
for(let i = 0 ; i < 3 ; i++) {
	console.log(i)
}


// ------------------------- 分割线 ----------------------

// 直接导入并执行模块代码,不需要得到模块向外共享的成员
import './05_m3.js'

Promise

回调地狱以及 Promise 的作用

多层回调函数的相互嵌套,就形成了回调地狱

缺点:

代码耦合性太强,难以维护

大量冗余的代码相互嵌套,代码的可读性变差。

Promise 解决回调地狱的问题。

Promise 的基本概念

1、Promise 是一个构造函数

我们可以创建 Promise 的示例 const p = new Promise()

new 出来的 Promise 实例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

2、Promise.prototy 上包含了一个 .then() 方法

每一次 new Promise() 构造函数得到的实例对象,

都可以通过原型链的方式访问到.then() 方法,例如 p.then()

3、 .then() 方法用来预先指定成功和失败的回调函数

p.then(成功的回调函数,失败的回调函数)

p.then(result => { }, error => { })

调用 .then() 方法时,成功的回调函数是必选的、失败的回调函数是可选的。

基于 then-fs 异步的读取文件内容

安装 then-fs 这个第三方包,从而支持我们基于 Promise 的方式读取文件的内容:

npm install then-fs

import thenFs from 'then-fs'

then.readFile('./files/1.txt','utf8').then(r1 => { console.log(r1) }, err1 => { consloe.log(err.message) }) // 注意 .then() 中的失败回调是可选的,可以省略

基于 Promise 按顺序读取文件的内容

thenFs.readFile('./files/1.txt', 'utf8')//返回值是 Promise的实例对象
.then((r1) => {//通过 .then为第一个 Promise实例指定成功之后的回调函数
    console.log(r1)
    return thenFs.readFile('./files/2.txt', 'utf8')
})
 .then((r2) => {
    console.log(r2)
    return thenFs.readFile('./files/3.txt', 'utf8')
})
 .then((r3) => {
    console.log(r3)
})

通过 .catch 捕获错误

thenFs.readFile('./files/111.txt', 'utf8')
						   //文件不存在导致读取失败,后面的不再执行
.then((r1) => {
    console.log(r1)
    return thenFs.readFile('./files/2.txt', 'utf8')
})
 .then((r2) => {
    console.log(r2)
    return thenFs.readFile('./files/3.txt', 'utf8')
})
 .then((r3) => {
    console.log(r3)
})
.catch(err => { // 捕获第一行发生的错误,并输出错误的信息
    console.log(err.message)
})

// 如果不希望前面的错误导致后续的 .then 无法正常执行,可以将 .catch 的调用提前

thenFs.readFile('./files/111.txt', 'utf8')
						   //文件不存在导致读取失败,后面的不再执行
.catch(err => { // 捕获第一行发生的错误,并输出错误的信息
    console.log(err.message)
})
.then((r1) => {
    console.log(r1)
    return thenFs.readFile('./files/2.txt', 'utf8')
})
 .then((r2) => {
    console.log(r2)
    return thenFs.readFile('./files/3.txt', 'utf8')
})
 .then((r3) => {
    console.log(r3)
})

Promise.all 和 Promise.race 方法的使用

Promise.all() 方法会发起并行的 Promise 异步操作,等所有的异步操作全部结束之后才会执行下一步的 .then 操作(等待机制),

// 定义一个数组,存放三个读文件的异步操作
const promiseArr = [
    thenFs.readFile('./file/1.txt', 'utf8'),
    thenFs.readFile('./file/2.txt', 'utf8'),
    thenFs.readFile('./file/3.txt', 'utf8'),
]
Promise.all(promiseArr)
	.then(([r1,r2,r3]) => {
     console.log(r1,r2,r3)
})

Promise.race() 方法会发起并行的 Promise 异步操作,只要任何一个异步操作完成,就立即执行下一步的 .then 操作(赛跑机制)。

// 定义一个数组,存放三个读文件的异步操作
const promiseArr = [
    thenFs.readFile('./file/1.txt', 'utf8'),
    thenFs.readFile('./file/2.txt', 'utf8'),
    thenFs.readFile('./file/3.txt', 'utf8'),
]
Promise.race(promiseArr)
	.then(([r1,r2,r3]) => {
     console.log(r1,r2,r3)
})

基于 Promise 封装异步读文件的方法

方法封装要求:

1、方法的名称要定义为 getFile

2、方法接收一个形参 fpath,表示要读取的文件的路径

3、方法的返回值为 Promise 实例对象

import fs from 'fs'

function getFile(fpath)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fs.readFile(fpath, 'utf8', (err,dataStr) => {
            if(err) return reject(err)
            resolve(dataStr)
        })
    })
}

getFile('./files/1.txt')
.then((r1) => {
    console.log(r1)
})
.catch(err => console.log(err.message))

async 和 await 的基本使用

import thenFs from 'then-fs'

// async 和 await 必须搭配使用
// async 方法中,第一个 await 之前的代码会同步执行,await 之后的代码会异步执行
// 按照顺序读取文件的内容
async function getAllFile() {
    const r1 = await thenFs.readFile('./file/1.txt', 'utf8')
    console.log(r1)
    const r2 = await thenFs.readFile('./file/2.txt', 'utf8')
    console.log(r2)
    const r3 = await thenFs.readFile('./file/3.txt', 'utf8')
    console.log(r3)
}

getAllFile()

EventLoop

同步任务和异步任务

为了防止某个耗时任务导致程序假死的问题,JavaScript 把待执行的任务分成了两类:

1、同步任务(synchronous)

又叫非耗时任务,指的是主线程上排队执行的那些任务

只有钱一个任务执行完毕,才能执行后一个任务

2、异步任务(asynchronous)

又叫做耗时任务,异步任务由 JavaScript 委托给宿主环境进行执行

当异步任务执行完成后,会通知 JavaScript 主线程执行异步任务的回调函数

同步任务与异步任务的执行过程

1、同步任务由 JavaScript 主线程次序执行

2、异步任务委托给宿主环境执行

3、已完成的异步任务对应的回调函数,会被加入到任务队列中等待执行

4、JavaScript 主线程的执行栈被清空后,会读取任务队列中的回调函数,次序执行

5、JavaScript 主线程不断重复上面的第 四 步

EventLoop 的概念和经典面试题

JavaScript 主线程从“任务队列”中读取异步任务的回调函数,放到执行栈中依次执行。这个过程是循环不断地,所以整个的这种运行机制又称为EventLoop(事件循环)

结合 EventLoop 分析输出的顺序

面试题

import thenFs from 'then-fs'

console.log('A')
thenFs.readFile('./files/1.txt','utf8').then(dataStr => {
    console.log('B')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C')
}, 0)
console.log('D')

// 正确的输出结果:ADCB
// A 和 D 属于同步任务。会根据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被执行
// C 和 B 属于异步任务。它们的回调函数会被加入到任务队列中,等待主线程空闲时再执行

宏任务和微任务

宏任务和微任务的概念

什么是宏任务和微任务

JavaScript 把异步任务又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异步任务又分为两类,分别是:

1、宏任务

异步 Ajax 请求、

setTimeout、setInterval

文件操作

其他宏任务

2、微任务

Promise.then、.catch 和 .finally

process.nextTick

其他微任务

宏任务和微任务的执行顺序:

每一个宏任务执行完之后,都会检查是否存在待执行的微任务

如果有,则执行完左右微任务之后,再继续执行下一个宏任务

宏任务 和 微任务 经典面试题

// 面试1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1') // 宏任务
})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2') // 同步任务
    resolve()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3') // 微任务
})

console.log('4')  //同步任务

// 输出顺序 2431
// 先执行所有的同步任务 在执行微任务  在执行下一个宏任务
// 面试2
console.log('1')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2')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3')
        resolve()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4') // 微任务
	})
})

new Promise(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5')  
	  resolve()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6') // 微任务
	})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7')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console.log('8')
        resolve()
        }).then(function () {
    console.log('9') // 微任务
	})
})



版权声明:本文为xiaohuichonga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