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与目录的容量:df ,du
现在我们知道磁盘系统中的整体数据是在superblock块中,但是每个各种文件的容量则在iNode当中记载的。那在命令行界面该如何调出这几个数据?下面我们谈谈这两个命令:
df:列出文件系统中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用与评估所占用容量)
df:
[root@www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a
: 列出所有文件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
:
以KB的容量显示各个文件系统;
-m
:
以MB的容量显示各个文件系统;
-h
:
以人们轻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行显示;
-H:
以M=1000K替代M=1024K的进位方式;
-T:
连同该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例如ext3)也列出来;
-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iNode的数量来显示;
例一:将系统内所有的文件系统列出来。
[root@www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920624
3823112 5585444
41%
/
/dev/hdc3
4956316
141376
459108
4%
/home
/dev/hdc1
101086
11126
84741
12%
/boot
tmpfa 371332
0
371332
0%
/dev/shm
#在Linux里面如果df没有任何参数,那么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不含特殊内存内的文件系统与swap)都以1KB的内容来列出来。至于那个/dev/shm是与内存有关的挂载。
例二: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root@www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5G
3.7G
5.4G
41%
/
/dev/hdc3
4.8G
139M
4.4G
4%
/home
/dev/hdc1
99M
11M
8.8M
12%
/boot
tmpfa 371332 0
363M
0%
/dev/shm
先来说明一下例一中的输出的结果信息
Filesystem:代表该文件系统是哪个分区,所以列出设备名称;
1K-blocks:说明下面的数字单位是1KB。可以利用-h或-m来改变容量
Used: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掉的硬盘空间
Available:也就是剩余的磁盘空间大小
Use%:就是磁盘的使用率。如果使用率高达90%以上,最好要注意下,免得容量不足造成系统问题。
Mounted on:就是磁盘挂载的目录所在(挂载点)。
由于df主要读取的数据几乎都是针对整个文件系统,因此读取的范围主要是super block内的信息,所以这个命令显示结果的速度非常快。在显示结果的速度非常快速。在显示的结果中需要你特别留意的是那个根目录的剩余容量,因为我们所有的数据都是由根目录衍生出来的,因此当根目录的剩余容量剩下0时,那你的Linux可能就问题很大了。